《中国农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其森,王兴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4343234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中国农民与文化、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中国农民与中国政府三章。分析了中国农民是华夏文化的缔造者、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农民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中国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第一章 中国农民与中国文化 1

一、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3

中国农民的故事 3

从类人猿到原始人:合乎想像的故事 3

从原始人到农民: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革命 4

文化的起源与实质:桌子是什么? 7

桌子不是物质 7

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9

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 12

中华农业源远流长 13

中华农业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13

二、中国农民是华夏文化的缔造 15

文化发生于农业 15

文化发生的第一步是自然对农民的影响 15

文化发展的第二步是农民对自然的改造 15

连接文化发生、发展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因素是人的行为方式 16

以人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是一个系统 16

文化的功能产生于农业 18

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化功能不断发挥并产生结果的过程 18

在制度形态中,文化的功能表现为道德的约束力 18

道德就是秩序性文化的功能表现 18

价值是创造性文化的功能体现 19

文化的全部过程既伴随着创造功能的释放,又伴随着道德功能的发挥,是一个创造与秩序协调前进的过程 19

流行的文化概念不具有统一的定义性 19

道德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由一定的物质性文化形态所产生的功能所决定的 20

物质变精神,这是文化的物化功能发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人们原始农业概念的产生 20

三、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及其成因 24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24

中西方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主要在于文化价值指向的不同 24

形成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根源不同 24

形成最初两种不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然环境 25

理性与感性:中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 28

中西方文化的相同 33

两者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 33

全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都是一部文化发展史 34

中外文化都是意识的物质化和物质的意识化 34

环境决定人 35

环境决定人的性格 35

环境决定人的生活方式 37

环境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个渐进的过程 39

环境包括生存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 39

人对环境的要求或者说环境对人的作用有三个不同阶段 40

环境与文化、与人是一个共振互动、互相促进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物我融合、水乳交融的过程 42

四、以“忍”为本的中国农村文化 42

农村社会关系的单一性是由其生活方式的单一性所决定的 42

“忍”字头上一把刀 44

震撼心灵的故事 44

其一,万事忍为先 45

其二,能忍自安 46

其三,小不忍则乱大谋 46

“出头的椽子先烂” 47

故事一 47

故事二 48

弱者处世,自保为主 48

智慧包含在发散性思维中 50

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 50

撼山易,撼文化难 51

一辈留一辈,老猫屋上睡 52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53

打了盆子说盆子,打了碗说碗 55

一个古老而有效的方法 55

一个片面而又简单的偷懒的办法 55

活用“盆子”理论 5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封闭思维 57

贻笑西瓜 57

小猫种鱼的烦恼 60

“种下科技,收获火箭;种下情感,收获温暖” 61

五、农民一生三大事 62

从为谁打墙看农民的人生价值 62

张老M打墙 62

圈在墙里的人生价值 63

不重生女重生男的生育心态 64

宗法观念作祟 64

养儿防老理论 65

从注重盖房看农民的文化心理 68

从注重买地到注重盖房 68

盖房心理之种种 69

把脉“房子文化”现象 72

六、农民文化批判 76

中国农村文化是柄双刃剑 76

生活在虚无缥缈中 78

农村文化的消极面表现之一是盲目尊崇形而上学的千篇一律 78

农村居住文化中的另一个消极面表现为重虚不重实、尚无不尚有、重人不重己 79

农民文化的消极面的又一个表现是阴阳风水学大兴其道、长盛不衰 80

中国农民的根 81

第一,惜土如命 82

第二,重土难迁,故土难离 83

第三,土地只能长庄稼吗? 84

换个思维看土地 85

不当土地的奴隶,要当土地的主人 85

确立新型的人地关系 86

七、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 87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不同 87

经济生活方式不同 87

社会消费心理不同 87

消费目的不同 88

消费品不同 89

农村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89

《太上感应篇》的抵御 89

洋装虽然穿在身 90

文化蜕变 91

八、农民道德 96

道德是一种文化形态 96

社会生活方式决定社会道德 96

靠天吃饭 97

天爷爷先吃水饺 97

“天”为五伦之首 98

“五伦”不是正宗的儒家文化 98

靠天吃饭是一切依赖心理产生的根源 99

西门豹治邺的启示 101

农转非的思考 102

张老汉的喜事 102

失衡的社会结构导致了道德的扭曲 103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人们向往“农转非” 103

社会结构的重新组合使得农转非的光环逐渐褪色 104

官本位思想:社会生活政治化在农民心理中的体现 104

学而优则仕 104

政治道德成为衡量一切社会生活的唯一尺度 105

不同的社会生活应当用不同的道德来衡量 106

农民单一的文化导致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糊里糊涂 106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道德认识 108

第二章 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 109

九、从农业家庭化到农业产业化 111

稳定性、合作性:现代职业的特点 111

职业具有稳定性 111

职业具有合作性 111

走现代农业之路 112

一个是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高 112

另一个是农业的信息含量大 112

优势所在 113

拥有绝对的土地资源优势 113

农民拥有得天独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113

农村具有开发绿色产品的优越条件 114

城乡趋同,一体化发展 114

统筹发展 114

城乡协调 115

必由之路 115

十、从“以民为本”到“人民当家作主” 117

“洪范九畴” 117

禅让 117

为民 117

根本区别 118

两种价值取向 118

有条件与无条件 118

先行者与官老爷 119

主权在民 119

地位,首先靠自己来提高 120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20

自卑者戒 120

跟不上形势 121

黄金时期 122

我是公民 122

农民是什么? 122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强调人的权利义务 123

农民也属于公民,它强调的是人的职业属性 124

“政府”是自己的政府 124

“人民政府”析 124

政府职能重在服务 125

走出历史周期律 126

村委会是政府吗? 128

党政分开的笑话 128

村民自治组织 129

村民与村委会 130

强化农民的主人意识 130

被摘掉的牌子 130

黑夜里的光亮 131

立根原在沃土中 132

公民意识——人民意识——主人意识 134

从历史上看,当农民并不低贱 134

农民不但是堂堂正正的公民,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 135

在今天,农民不但是人民,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135

农民、公民、人民、主人四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136

农民与公民、人民、主人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既包含,又统一 137

农民——公民——人民——主人,这是一个现代农民的意识转换过程。这个意识转换过程的实质是要求强化农民的地位意识 137

强化法律意识,淡化政策观念 139

规矩与方圆 139

法律、政策哪个优先? 141

政策只有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才具有效力 142

实现农民社会生活法律化 142

实现政府工作法律化 143

提高农民素质:在改变生活方式上下功夫 143

外面的水土出息人 143

把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146

必须调动内外两种积极性 147

十一、农民职业化 149

端泥饭碗的职业 149

近乎休克的巨大市场 150

稳定的职业:农民向往的目标 151

猪肉好吃 151

冰糕太凉 151

农产品深加工:农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152

收苹果不如产果汁 152

从产业化到职业化 153

农村干部:从业余化到职业化 153

业余而稳定的“九品芝麻官” 153

慎选“村”官 154

通向职业化之路 155

撤乡 155

强村 155

十二、农村现代化 157

农村现代化的逻辑模式:职业社会化——收入多元化——生活城镇化——消费享受化 157

农民职业社会化 157

农民收入多元化 159

农民生活城镇化 161

农民消费享受化 162

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最大限度缩减农民群体,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减人增效” 164

怎样面对“拦路石”? 164

关键在于缩小农民群体 166

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的五条途径 168

1.外化型 169

2.内化型 171

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172

3.“内外结合”型 173

城市带动战略 173

战略视野要宏阔 174

4.物理转化型 174

机翼要协调 174

流水不腐 176

5.劳务输出及强制移民型 176

好汉不挣当地的钱 176

人挪活,树挪死 177

中国农民与可持续发展 180

不要糟蹋鱼孩子 180

可持续发展理论缘于农民朴素的生态道德 180

问计于农民 181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83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中国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184

现代集体与过去集体的不同 185

过去的集体是以追求“集体”为目的,现在的集体是以追求家庭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两者的形式相似,实质不同 186

集体之路还能走得通? 188

分配方式是调节现代经济的杠杆,看一种经济方式是否先进,根本的问题是看它的分配制度是否先进 189

由“大锅饭”转向了“小锅灶”,集体经济分配方式更具有科学合理性 189

由重形式转向重效率,集体经济的分配方式能够创造人尽其才的竞争环境 190

由单一化转向二元化多样性,集体经济的分配方式促使农民实现了利益多元化 191

集体与个体在分配上相统一的特点,赋予“集体”以新的强大的生命力 193

不管集体个体,只要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都可以 195

圈地运动的启示 198

被迫的革命性变革 198

关于农村民主的条件问题 206

算命先生当选村主任 206

跨越时空的贿选噪响 208

三斤肉、一桶油=一张选票 208

众人看山与瞎子摸象 210

谨防三种倾向 211

追求三大目标 212

提高三种能力 213

警惕披着羊皮的狼 214

晨曦的意义 216

关于农民职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问题 218

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 218

科学化、节能型:未来城市的主要特点 218

科学化、节能型的城市会使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 223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224

关键是思想方法要对头 225

第三章 中国农民与中国政府 227

十三、云深不知处 229

从“舟水”关系到“以民为本” 229

“舟水”关系 229

以人为本 229

问道者 230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 230

解决农民问题之难 232

所谓人多,是指全国的农民数量众多 232

所谓面广,是指全国农民布局分散,分居于全国各地,各个角落 232

所谓时间长,是指中国农民问题虽然在今天集中表现出来,但其致病历史由来已久 233

所谓病因复杂,是指中国农民问题是由多种原因所致 234

所谓政府职能弱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政府的行为方式由计划经济社会的强硬式管理转变为协商式的服务 234

农民负担何其多 235

佛眼看负担 235

负担,指人承受的压力、担当的责任和分派的义务 236

税收:特殊的物业管理费 239

义务教育:有心无力的尴尬 240

人人生而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40

国家教育还应国家办 240

政府的“义务”何在? 241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242

各尽其责 243

政府代缴农业税? 244

重中之中 244

紧锣密鼓之后 245

在作秀中违规违纪 245

担心所在 246

我以我血荐轩辕 247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247

“整体”之妙 248

切勿“狼来了” 248

三种心理负担 249

干群关系上的紧张感 250

精神上的不安全感 252

思想上的空虚感 252

重在增收而不在减负 256

跳小树与抱小马 256

典型的证明 258

靠发展来解决农民问题 259

十四、敢问路在何方 261

培养科学的“减负”理念 261

莫做黄粱梦 261

不可能一竿子插到底 261

当务之急在于废 263

减负要符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64

农民市民都有负担 265

切莫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267

“混合型居民”的启示 268

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改造工程 270

整体规划中国农村布局 270

实施出城进村战略 274

可靠的根据 275

推进教育一体化进程 279

十五、斯人独憔悴,治病又健身 285

现代医疗诊断学的启示 285

总体思路:内外结合、辩证施治、综合治疗 286

复杂病症复杂治 286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87

认识要到位,行动更要到位 288

乞丐和比尔盖茨:谁的负担大? 288

五种病症:愚、穷、贫、懒、浅 289

治愚 289

治穷 292

治贫 294

治懒 296

治浅 298

气球理论 302

蔡桓公者当鉴 307

十六、咬定青山不放松 308

基本方针:准、新、深、狠、韧 308

准 309

新 311

深 312

狠 314

韧 315

十七、既不要使好人变坏,又要使坏人变好 317

绝妙的做法:见庙不见神 317

见庙不见神 317

见“组织”不见“人” 318

组织行为学如是说 318

关键环节:制度建设 319

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农民减负,干部加压 319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套有利于解决农民问题的新的社会运行机制 324

十八、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行路难 325

牧羊老人的传奇 325

心急喝不得热糊涂(粥) 325

急事缓办,难事细办 326

比克大魔王的传说 326

心障难克 326

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327

五种有害心理:哄、急、骗、挂、倒 327

哄 328

急 329

骗 329

挂 330

倒 331

过去的路,越看越短;未来的路,越看越远 333

解读打把式卖艺者 333

从“哄”到“倒”的逻辑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