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病证学说 1
第一节 六淫病证 2
一、风病证 3
二、寒病症 6
三、暑病证 9
四、湿病证 9
一、心系统病证 11
第二节 五脏系统病证 11
六、温病 11
五、燥证 11
二、肝系统病证 16
三、脾系统病证 19
四、肺系统病证 22
五、肾系统病证 25
附:三焦病证 28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病证 28
一、精病证 28
二、气病证 29
三、血病证 31
四、津液病证 34
第四节 情志病 34
第五节 杂病证 36
一、形体诸病 36
二、寒热证 45
三、眩晕证 47
四、癫狂病 49
六、痉、瘈疭 53
五、惊癎证 53
七、失眠证 55
八、咳嗽证 56
九、喘证 58
十、痹证 60
十一、痿证 65
十二、厥证 67
十三、积聚 74
十四、腹胀证 78
十五、水肿证 80
十六、黄疸病 82
十七、消渴证 83
十八、噎膈病 84
十九、呕吐 86
二十、哕证 87
二十一、泄泻证 88
二十二、霍乱病 90
二十三、痢疾 90
二十四、便秘 91
二十五、疟疾 92
二十六、疝气病 97
二十七、多汗证 101
二十八、癃闭证 102
二十九、遗尿证 104
三十、遗精 105
三十一、阳萎 105
三十二、阳强 105
三十三、阴痒、阴疮 106
三十四、月经病 106
三十六、目疾 107
三十五、不孕证 107
三十七、耳疾 109
三十八、鼻病 111
三十九、咽喉病 111
四十、口腔病 113
四十一、虫病 116
四十二、痈疽病 116
第一节 概说 123
一、诊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 123
第九章 诊法学说 123
二、诊法的理论原则 124
第二节 望诊 129
一、望神 130
二、望色 131
三、望形态 140
四、望舌 146
第三节 闻诊 147
一、听声音 148
第四节 问诊 155
二、嗅气味 155
一、问诊的意义 156
二、问诊的范围 156
第五节 切诊 158
一、脲诊 158
二、按诊 179
第十章 论治学说 185
第一节 《内经》论治学说的特点 186
一、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统一 186
二、重视人的整体性 195
三、因人施治 198
第二节 治疗原则 202
一、因势利导 203
二、治病求本 204
三、标本缓急 207
四、补虚泻实 210
五、寒热温清 212
六、预防与早治 213
一、九针及其用途 215
第三节 针灸疗法 215
二、宁神守气与选穴 219
三、针刺法 222
四、针刺治病举例 232
五、禁刺与滞针 237
六、艾灸疗法 241
第四节 药物疗法 244
一、药物的气味及其所入 244
二、五味所禁 246
三、用药方法 248
四、制方与方剂 251
第五节 其他疗法 265
一、精神疗法 265
二、按摩导引 267
三、烧针、药熨、渍浴疗法 268
四、寒冷、束指、饥饿吹耳疗法 269
五、放腹水及治哕三法 270
第六节 护理与调养 272
一、饮食的选择及调节 272
二、调适寒温 活动肢体 275
三、调摄精神 276
第十一章 摄生学说 277
第一节 摄生学说的理论基础 277
第二节 摄生的理论原则 279
一、治未病的予防思想 279
二、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 280
三、内因为主的辩证法思想 281
四、强调精神意志的调摄 282
一、精神意志的调摄 283
第三节 摄生的具体方法 283
二、身体锻炼 284
三、饮食有节 286
四、起居有常 289
五、慎房事 289
六、避虚邪 290
七、其它 290
第十二章 运气学说 293
第一节 概说 293
一、什么叫五运六气 294
二、五运与五(六)气的关系 295
三、运气与人体的关系 296
第二节 干支甲子 298
一、天干地支 298
二、甲子 303
第三节 五运 305
一、十干统运 305
二、岁运 308
三、主运 309
四、客运 314
第四节 六气 315
一、十二支配六气 316
二、主气 318
三、客气 322
第五节 运气同化 329
第六节 运气与德化政令 333
一、五运与德化政令 333
二、六气与德化政令 346
三、运气合治与德化政令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