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田地质概况 1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1
第二节 地层层序 4
第三节 构造和断裂发育情况 5
第四节 压力和温度 7
第五节 油藏类型 7
第六节 开采简况 12
第一节 构造形态 13
第二章 构造断裂研究 13
第二节 断裂特点 15
第三节 应力场分布特点 16
第四节 注水过程中断层密封性的变化 18
第三章 储集体沉积特征 23
第一节 冲积扇中上扇(枣北孔一段枣Ⅱ、枣Ⅲ油组)沉积特征 23
第二节 冲积扇中下扇(枣南孔一段枣Ⅳ、枣Ⅴ油组)沉积特征 27
第三节 扇三角洲(自来屯孔一枣Ⅲ、枣Ⅳ油藏)沉积特征 30
第四节 水下扇扇中(风化店孔二段Ⅱ油组)及沿岸滩坝(孔二段Ⅳ油组)沉积特征 34
第五节 喷发溢流相(中生界安山岩油藏)沉积特征 38
第一节 储层岩石成分及结构 42
第四章 储集体岩石结构、油层物性及成岩作用 42
第二节 油层物性 43
第三节 储层表面物理性质 47
第四节 水驱油效率试验研究 48
第五节 成岩作用类型及对储集体物性影响 51
第五章 储集体非均质特征 54
第一节 储层层组划分 54
第二节 小层划分 55
第三节 隔夹层分布特点 57
第四节 渗透率韵律模式 59
第五节 储集体岩石孔隙结构特征 64
第六章 砂岩粘土矿物与油层损害 72
第一节 粘土矿物类型及矿物学特征 72
第二节 粘土矿物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74
第三节 粘土矿物对油层损害及预防措施 76
第七章 流体性质及驱动类型分析 81
第一节 流体性质特征与分类 81
第二节 流体性质分布规律 83
第三节 影响流体性质及分布的地质因素 85
第四节 油田天然能量分析 85
第五节 驱动类型分析 86
第一节 储量计算单元的划分及计算步骤 88
第八章 开发初期储量复算研究 88
第二节 储层参数确定 89
第三节 储量计算结果及分布特点 93
第四节 储量对比及增减原因分析 94
第九章 储层综合评价及分类 97
第一节 关键井研究及多井评价 97
第二节 建立标准剖面 104
第三节 储层综合评价及分类 104
第一节 开发方式选择 108
第十章 油田初期开发部署 108
第二节 开发层系设计 109
第三节 注采井网布置 111
第十一章 油田开发概况 114
第一节 开发历程 114
第二节 油藏开发特征 116
第三节 主要生产技术指标 125
第十二章 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128
第一节 开发层系对油藏的适应性 128
第二节 注采井网对油藏的适应性 130
第三节 注采压力系统对油藏的适应性 134
第四节 注入介质对油藏的适应性 135
第五节 采油工艺对油藏的适应性 138
第十三章 枣园油田原油的流变性及渗流特征 140
第一节 枣园油田原油的流变性质 140
第二节 枣园油田非牛顿流体的渗流特征 141
第十四章 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强化注采系统调整 145
第一节 开发试验区的选择和实施 145
第二节 井网调整 152
第三节 层系调整 162
第四节 注采压力系统的调整 168
第五节 实施方法和步骤 177
第一节 油层保护技术 178
第十五章 工艺技术的配套应用 178
第二节 提高油层吸水能力的配套工艺技术 179
第三节 区块整体压裂改造油层技术 182
第四节 井筒举升工艺技术 183
第十六章 改善枣园油田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效果实例 187
第一节 中渗高凝高粘油藏--枣南孔一段油藏开发 187
第二节 低渗高凝油藏--风化店构造孔二段油藏开发 194
第三节 中渗高粘油藏--自来屯枣21断块孔一段油藏开发 200
参考文献 206
结束语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