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景源主编;李崇富,王锐生等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6616236
  • 页数:684 页
图书介绍:

导言 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主体哲学 1

二 现时代哲学面临的课题 8

三 加强学科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6

唯物论篇 37

第一章 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命运 37

一 本体论:“智慧学”的开端 38

二 哲学本体的转换和沉浮 48

三、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应有位置 69

第二章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82

一 自在自然:万物之源 83

二 人化自然及其本质 91

三 人化自然的发展和自在自然的优先地位 97

第三章 时空的本质、特性与时空范畴 104

一 恩格斯对时空本质的揭示 105

二 20世纪自然科学在时空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 112

三 自然科学的时空理论对哲学时空观的证实和发展 122

四 时空观念和时空范畴的认识论意义 129

第四章 辩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138

一 形而上学决定论与神学目的论的对立 139

二 从机械决定论到唯物和辩证的决定论 145

三 对当代非决定论思想的评析 150

辩证法篇 163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 163

一 如何看待系统科学的挑战 163

二 系统科学理论和唯物辩证法 167

三 系统科学方法和唯物辩证法 191

四 系统工程和唯物辩证法 194

主客体篇 202

第六章 研究主体和客体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202

一 研究主客体问题要坚持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203

二 研究主客体问题要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08

三 关于主客体相互规定的理解问题 215

第七章 主客体问题的哲学史考察 221

一 古希腊哲学中的主客体观 221

二 近代西欧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 224

三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 229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和客体概念 241

一 关于主体问题 241

二 关于客体问题 260

一 主客体关系的本质内容 269

第九章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69

二 主客体关系的基本方面 286

实践篇 308

第十章 关于实践的发生学考察 308

一 实践发生的生物学前提 308

二 实践意识的形成和实践的原始发生 311

第十一章 哲学史上的实践概念及其变革 318

一 西方哲学史中的实践概念 319

二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知行观 325

三 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及其本质含义 327

第十二章 实践结构的总体考察 335

一 作为物质变换过程的实践要素 336

二 实践观念模型的构成要素 343

三 实践活动的控制系统 351

第十三章 实践活动的基本尺度 364

一 利的尺度 365

二 真的尺度 370

三 善的尺度 375

四 美的尺度 380

第十四章 实践活动的负态效应及根源 385

一 实践结果和实践效应 386

二 负态效应的主要表现 389

三 负态效应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395

第十五章 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践论探讨 405

一 当代人类实践活动与“发展困境” 405

二 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质 408

三 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践论启示 412

第十六章 认识的本质 421

认识篇 421

一 反映与信息 422

二 反映与选择 435

三 反映与建构 439

第十七章 符号与认识 447

一 符号的指称与意义 450

二 认识客体的符号化 459

三 符号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464

四 符号与认识成果的表达 469

第十八章 认识与图式 476

一 主体认识图式的一般规定 477

二 主体认识图式的本质 483

三 主体认识图式的功能 493

四 认识图式和认识的客观性 500

第十九章 认识与真理 507

一 真理的属性 509

二 真理是过程 524

三 真理和谬误 531

第二十章 人类的非理性与认识 541

一 非理性因素及其研究的方法论 542

二 非理性与理性、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 546

三 直觉与认识 551

四 情感与认识 563

唯物史观篇 575

第二十一章 历史唯物论中的人的问题 575

一 人的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 575

二 关于人性、人的本质 579

三 关于人的性 599

一 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606

第二十二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性 606

二 社会活动的主体性 616

第二十三章 社会进步及其尺度 625

一 评价问题与生产力标准 626

二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632

三 对生产力标准的科学理解与人的全面发展 633

第二十四章 社会意识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638

一 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639

二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 645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651

附录:关于列宁“逻辑、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同一”思想的两个问题 653

一 列宁的“三者同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 654

二 对“三者同一”命提的哲学意义的评估问题 669

编后记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