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定义 1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课题——本书的构思 3
第三节 研究对象 8
第一部 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9
第一章 犯罪者的人格结构 19
第一节 素质论的探讨 19
第二节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的探讨 27
第三节 根据学习理论的探讨 38
第四节 代小结——自我实现与动机成长 43
第二章 犯罪者的类型 46
第一节 类型化的困难 47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类型论 50
第三节 基本的理论类型 63
第三章 犯罪者的人格形成 65
笫一节 预备性考察 65
第二节 人格的不完全社会化 69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正常进行的文化因素 74
第四节 影响人格形成正常进行的家庭因素 78
第五节 学校、工作埸所、近邻方面的因素 87
第六节 在临床中解释犯罪者人格形成的注意要点 9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92
第四章 形成犯罪情景的心理 92
第二节 发生犯罪情景的机能条件 98
第三节 犯罪行为发生的类型 101
第四节 犯罪行为的深度 109
第二部 犯罪的临床 115
第五章 对犯罪者的心理诊断 115
第一节 诊断的意义 115
第二节 诊断的应有态度 116
第三节 诊断的实际 118
第四节 对犯罪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136
第六章 对犯罪者的处遇和治疗 138
第一节 对犯罪者处遇制度的演变 139
第二节 拘禁给予犯罪者的种种影响 143
第三节 对犯罪者和违法少年的处遇的技术方法 146
第四节 收容机关内治疗 156
第七章 犯罪的预测 159
第一节 预测的历史 160
第二节 预测体系的形式 163
第三节 预测方式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175
第四节 预测的应用 178
第三部 现代社会与犯罪心理 187
第八章 从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来理解犯罪 187
第一节 常见的犯罪的意义 187
第二节 常见的犯罪 189
第三节 犯罪的日常性 192
第四节 人的责任 200
第五节 被害者的逻辑 203
第六节 关于犯罪和违法行为的矫正 206
结束语 207
第九章 现代家庭与犯罪 210
第一节 家庭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210
第二节 母子关系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212
第三节 父子关系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217
第四节 父母子女关系与违法行为和犯罪 221
第五节 家庭内杀人——杀父母、杀子、杀兄弟 224
第六节 通过案例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229
第十章 犯罪和脑电波 237
第一节 脑电波 238
第二节 犯罪和脑电波 242
小结 255
第十一章 当前的少年违法行为 257
第一节 当前少年违法行为的倾向 258
第二节 所谓的不良行为 260
第三节 野蛮行为 269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犯 272
第五节 游戏与违法行为 276
第十二章 性和犯罪 279
第一节 犯罪的性别差异 280
第二节 女性犯罪 286
第三节 性犯罪和性异常 290
第四节 性犯罪和现代社会 299
第十三章 杀人的时代病理 301
第一节 序言 301
第三节 古代和中世纪的杀人 308
第四节 近代及现代的犯罪与杀人 323
第五节 现代的杀人者 331
结束语 336
第十四章 有组织的犯罪——主要论述日本的暴力团 337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的对象和它的成立 337
第二节 暴力团的活动 343
第三节 暴力团的结构 346
第四节 暴力团员的经历 349
第五节 暴力团的文化与团员的素质 352
第六节 对暴力团的对策 356
第十五章 惯犯的心理 358
第一节 前言——惯犯的各种类型 358
第二节 关于盗窃惯犯 360
第三节 某盗窃惯犯的生活史及其心理 361
参考文献 381
人名索引 389
第二节 杀人的原始诸形态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