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绿色建筑观综论 1
1绿色建筑与社会文化 1
1.1绿色建筑的文化背景 1
1.2绿色建筑与新自然观 4
1.3绿色建筑与生态价值观 7
1.4绿色建筑与环境伦理观 10
1.5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19
2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26
2.1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26
2.2绿色建筑与生态学 33
3.1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38
3绿色建筑与经济 38
3.2绿色建筑体系的效益费用分析 44
3.3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的度量方法 48
3.4实施绿色建筑体系的经济机制 52
4绿色建筑与法律 55
4.1绿色建筑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55
4.2绿色建筑思想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的反映 56
4.3绿色建筑的立法 59
5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62
5.1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62
5.2可持续发展住区国内外研究综述 62
5.3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65
6.1西方历史上对理想化聚居方式的探索 77
第二篇绿色建筑设计 77
6从现代建筑走向绿色建筑 77
6.2现代建筑运动中有关“绿色”的建筑活动 80
7绿色建筑体系的构成及特征 93
7.1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 93
7.2绿色建筑体系的功能与特征 94
8绿色建筑设计 96
8.1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96
8.2 绿色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100
8.3 多元的建筑文化 105
8.4 绿色住区的防灾 112
9.1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评价 119
9绿色建筑评价 119
9.2 评价结构框架的建立 121
9.3 绿色建筑评价范围 123
9.4 操作过程的概要描述 125
9.5 若干评价方法介绍 126
10有关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147
10.1 西姆·范·德·莱恩、EDI研究所与《生态设计》 147
10.2约翰·托德与《从生态城市到活的机器:生态设计原则》 148
10.3盖娅运动与《盖娅住区宪章》 149
10.4阿瓦尼原则 150
10.5威廉姆·麦克唐纳和《汉诺威原则》 151
10.6《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 152
10.7《环境资源导引》 152
的未来而设计》 153
10.8 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与《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 153
10.9吴良镛——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五项原则 154
10.10杨经文的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 156
10.11麦克哈格与《设计结合自然》 157
10.12戴维·R·布劳尔与《绿色计划——可持续发展足迹》 158
11 中国黄土高原枣园绿色住区建设 160
11.1枣园村概况及现状 160
11.2枣园绿色住区项目实施目标 160
11.3项目实施内容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0
11.4规划设计构思 162
12绿色建筑技术溯源与发展 171
12.1绿色建筑技术 171
第三篇绿色建筑技术 171
12.2绿色建筑技术溯源 172
12.3传统绿色建筑技术 175
12.4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179
12.5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新课题 184
13绿色建筑的室内外物理环境 189
13.1舒适健康的绿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 189
13.2建筑节能与自然资源的利用 198
13.3区域生态效益与建筑群布置 202
14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 209
14.1太阳能的利用 209
14.2太阳能的贮存 212
14.3太阳能热水器 216
14.4太阳能发电 223
14.5太阳能建筑 228
15建筑与节约土地 238
15.1建筑节地的途径 238
15.2高层建筑与节约土地 241
15.3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244
15.4蕴含着“绿色”思想的中国窑洞民居 250
16环境控制与节能技术 254
16.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54
16.2采暖节能的技术方法 260
16.3通风空调理论与节能技术 263
16.4低能耗健康建筑 268
16.5空调技术的发展展望 271
16.6建筑环境控制方法——智能化建筑 274
17节水技术与污水资源化 286
17.1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286
17.2节水技术与方法 289
17.3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 294
17.4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303
18城市垃圾资源化与处理 305
18.1城市垃圾的来源与分类 305
18.2城市垃圾的污染及其控制 306
18.3城市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307
18.4城市垃圾的利用技术 308
18.5城市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 315
18.6垃圾填埋处理技术 318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