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念 1
一、交叉科学的概念 1
二、运用交叉科学研究长江流域发展战略理论的概念 3
第二节 长江流域发展战略理论的性质与特点 3
第三节 长江流域发展战略理论的作用 5
第四节 长江流域发展战略理论的结构 6
第二章 交叉科学的基本方法 14
第一节 融合诸学科于一体的方法 14
第二节 组合诸力量于一体的方法 19
第三章 应用交叉科学的原则与方法 25
第一节 应用的原则 25
第二节 应用的方法 28
第四章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系统 32
第一节 无形系统 32
一、战略系统 32
二、策略系统 50
三、政策系统 65
四、观念系统(50个现代观念) 77
第二节 有形系统(12个有形系统 84
第五章 城市问题 89
第一节 城市改革决策理论 89
第二节 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向 97
第三节 建立现代城市体系的新要求 100
第四节 新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104
第五节 超常规略论 107
第六节 超常规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110
第七节 论超常规发展战略措施 114
第八节 现代城市的经济模式 121
第九节 发展经济的综合型谋略 124
第十节 开发区发展经济的谋略 127
第十一节 网络型与应变型的谋略 131
第十二节 城市工业发展的依据 134
第十三节 城市工业的布局 137
第十四节 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140
第十五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四个环节 146
第六章 工业问题 152
第一节 发展工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52
第二节 从运筹学观点谈发展工业的“谋势” 155
第三节 掌握产品发展规律开创工厂新局面 158
第四节 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向 161
第五节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向 162
第六节 材料的发展趋向 165
第七节 建材工业的发展趋向 166
第八节 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向 169
第九节 饮料工业的概况与发展趋向 173
第十节 制糖工业的发展趋向 177
第十一节 罐头工业的发展趋向 178
第十二节 食用菌发展的概况与趋势 180
第十三节 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向 182
第十四节 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向 185
第十五节 丝绸工业的发展趋向 186
第十六节 黄麻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向 190
第十七节 化纤工业的发展趋向 191
第十八节 针织工业的发展趋向 192
第十九节 印染工业的发展趋向 194
第二十节 服装工业的发展趋向 195
第二十一节 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向 198
第二十二节 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向 200
第二十三节 最大的能源——节能 203
第二十四节 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 208
第七章 农业问题 215
第一节 如何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215
第二节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218
第三节 农、牧、渔业的辩证关系 223
第四节 发展农业型乡镇企业的途径 225
第五节 发展青饲料作物 228
第六节 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230
第七节 积极发展农村能源 233
第八节 搞好沼气科研工作,发展农村沼气事业 237
第九节 农业区划问题 241
第十节 土地规划 242
第十一节 农艺与农机 244
第十二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向 246
第十三节 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趋势的分析 250
第十四节 插秧机械化的技术经济问题 255
第十五节 推广使用插秧机的五个环节 277
第十六节 我国农机具的发展方向 280
第十七节 关于拖拉机的合理配套 282
第十八节 关于使用拖拉机的科学 285
第十九节 关于拖拉机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 287
第二十节 棉花生产的技术经济问题 292
第二十一节 种棉花的辩证法 319
第八章 科技问题 333
第一节 现代生产力要素与特点 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科技工作 336
第三节 发展第一生产力的能源 341
第四节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的途径与措施 342
第五节 创造“NS”合流条件,发挥“NS”合流效应 346
第六节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买鞋子谈起 348
第七节 科技部门工作的新模式 351
第八节 科技群团工作的趋向 355
第九节 科技群团改革的设想(提纲) 357
第十节 科学技术协会工作的趋向 361
第十一节 社会科学联合会的社会功能 365
第十二节 社会科学部门工作的走向 369
第十三节 科学技术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72
第十四节 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377
第十五节 聚焦、折射与能量转移 380
第十六节 现代科普工作的走向 383
第十七节 科技扶贫的特点、途径与措施 387
第十八节 科技咨询服务的新机制 390
第十九节 利用科技群团优势,发挥科技兴农功能 392
第二十节 自学成才效益 397
第二十一节 科技工作的“三三工作法” 401
第九章 精神文明问题 4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构及建设 4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416
第三节 要增强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 423
第四节 论党员教育问题 427
第十章 领导何题 436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中的辩证关系 436
第二节 现代领导方法 442
第三节 现代领导与“NS”合流 447
第四节 组织工作的新方法 452
第五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分类及运用的要求 455
附:交叉科学生长点的探索(新学科理论的探索) 458
党风学概论 458
人民政协学导论 469
交叉科学方法论初探 481
交叉逻辑学 490
科技咨询学 493
识才学 498
金融交叉科学结构简析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