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脏腑 1
上篇 中医学基础 1
第一节 脏腑的生理病理 2
一、心与小肠 2
二、肝与胆 5
三、脾与胃 7
四、肺与大肠 10
五、肾与膀胱 12
第二节 五脏间的病理关系 15
六、胞宫(子宫) 15
第三节 体液 18
第四节 脏腑生理、病理的活动和物质基础 20
一、阴阳 20
二、气 22
三、血 24
四、津液 26
五、精 27
第五节 经络 28
第一节 病因概念 44
第二章 病因 44
第二节 病因分类 46
一、外感病因 46
二、精神因素 49
三、生活因素 49
四、脏腑的病理变化 50
五、外伤因素 53
第一节 四诊 54
一、望诊 54
第三章 诊断 54
二、闻诊 56
三、问诊 56
四、切诊 59
第二节 病证分类 63
一、外感病因病证 64
二、外感病位病证 67
三、脏腑病因病证 69
四、脏腑病位病证 77
第三节 辨证要领 81
一、表里 81
二、虚实 82
三、寒热 84
第四章 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 87
第一节 治疗原则 87
第二节 治疗方法 91
第五章 药物 93
第一节 中药的一般知识 93
第二节 常用中药及方剂 99
治风药 99
一、祛风寒药(附祛风寒方) 99
二、疏风热药(附疏风热方) 102
三、解痉药(附解痉方) 105
温寒药(附温寒方) 108
治湿药 110
一、祛湿药(附祛湿方) 110
二、化浊药(附化浊方) 113
三、燥湿药(附燥湿方) 114
利尿逐水药(附利尿逐水方) 115
除痰药(附除痰方) 120
一、化痰药 120
二、消痰散结药 122
止咳药(附止咳方) 124
止喘药(附止喘方) 125
清热药 126
一、清热泻火药(附清热泻火方) 127
二、清热解毒药(附清热解毒方) 130
三、清血热药(附清血热方) 132
四、解暑药(附清暑方) 133
五、清虚热药(附清虚热方) 134
六、清肝明目药(附清肝热方) 135
泻下药(附泻下方) 137
止泻药 139
理气药 140
一、解郁药(附解郁方) 140
二、行气药(附行气方) 142
三、消滞药(附清滞方) 144
四、降气药(附降气方) 145
五、提气药(附提气方) 146
止呕药(附止呕方) 147
活血散瘀药(附活血散瘀方) 148
止血药(附止血方) 151
一、补阴药(附补阴方) 155
补益药 155
二、补阳药(附补阳方) 160
三、补气药(附补气方) 163
四、补血药(附补血方) 167
止汗药(附止汗方) 169
安神药(附安神方) 170
开窍药(附开窍方) 173
驱虫药(附驱虫方) 175
治疟药(附治疟方) 176
妇科药(附妇科方) 177
外科药(附外科方) 180
第三节 常用草药 185
辛凉解表药 185
辛温解表药 187
清热解毒药 189
化痰止咳药 197
利水消肿药 198
祛风止痛药 200
活血散瘀药 203
止血药 204
补益药 206
第六章 新医疗法 209
第一节 新针疗法 209
一、新针疗法的意义和特点 209
二、取穴方法 210
三、针刺手法 214
四、针刺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216
五、针刺意外的处理 217
六、针灸取穴原则 218
七、行针手法 219
八、针刺常用穴位及主治表 221
九、十四经及其特定穴位 229
第二节 常用新医疗法 233
一、埋线疗法 233
二、拔罐疗法(推罐、水罐、新罐) 235
三、水针疗法 236
四、穴位刺激结扎疗法 237
附 238
(一)当归二号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四十三例疗效观察 238
(三)新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四十例近期疗效观察 239
(二)新针、新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近期疗效观察 239
下篇 疾病防治 241
第七章 内科 241
第一节 病证辨治 241
发热 241
水肿 257
出血 262
昏厥 267
昏迷 270
抽搐 272
眩晕 276
头痛 279
咳嗽 284
胸痛 291
呼吸困难 293
呕吐 299
腹泻 301
腹痛 304
脘痛 305
胁痛 308
脐周痛 309
流行性乙型脑炎 310
肺炎 313
下腹痛 313
黄疸 315
腰痛 317
四肢痛 322
虚劳 326
第二节 疾病辨治 332
感冒、流行性感冒 332
肠伤寒 33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37
疟疾 347
中暑 349
痢疾 351
肺结核 353
支气管哮喘 355
肝炎 356
肝硬化 359
溃疡病 慢性胃炎 362
胆石症 胆囊炎 365
肾炎 366
附:尿毒症 369
肾盂肾炎 370
高血压 373
附:中风 376
心力衰竭 379
肌肉、关节风湿 381
糖尿病 385
精神病 387
神经官能症 389
第一节 概说 391
第八章 儿科 391
第二节 儿科常见病 392
小儿感冒 392
麻疹 394
风疹 398
水痘 398
百日咳 399
流行性腮腺炎 402
急性扁桃体炎 403
小儿麻痹症 404
夏季热 407
幼儿腹泻 409
疳积 411
第九章 妇科 414
第一节 概说 414
第二节 妇科常见病 417
月经病 417
更年期症候群 422
带下病 422
胎漏下血 424
妊娠呕吐(恶阻) 424
子肿与子癎 425
子宫外孕 426
恶露不绝 427
症疫 427
阴痒 428
阴挺(子宫脱垂) 428
第十章 骨与关节损伤 430
第一节 概说 430
第二节 上肢骨折 441
锁骨骨折 441
肱骨外科颈骨折 443
肱骨干骨折 445
肱骨髁上骨折 447
肱骨内上髁骨折 450
肱骨外髁骨折 452
肱骨髁间骨折 454
尺骨上三分一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456
桡骨下三分一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458
桡尺骨干双骨折 459
桡骨远端骨折 462
掌骨骨折和指骨骨折 464
第三节 下肢骨折 466
股骨粗隆间骨折 466
股骨干骨折 467
髌骨骨折 471
胫腓骨骨折 472
蹠骨骨折 473
第四节 躯干骨折 475
稳定性的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 475
下颌关节脱位 477
第五节 损伤性关节脱位 477
肩关节脱位 478
肘关节脱位 479
桡骨头半脱位 480
髋关节脱位 481
第十一章 外科 483
第一节 一般外科病 483
疖 483
痈 484
蜂窝织炎 485
脓肿 485
丹毒 486
淋巴管炎 487
指头感染 487
急性乳房炎 489
化脓性骨髓炎 489
化脓性关节炎 491
骨和关节结核 491
冻疮 492
慢性溃疡 493
第二节 皮肤病 493
脓疱疮 494
湿疹 495
接触性皮炎 496
水田皮炎 497
荨麻疹 497
头癣 498
体癣 499
手足癣 499
汗斑 500
神经性皮炎 500
皮脂溢性皮炎 501
白癜风 502
痤疮 502
斑秃 503
臭汗症 503
皲裂 504
鸡眼 504
第三节 肛门病 505
痔疮 505
直肠癔肉 508
肛裂 508
肛门杂病 508
脱肛 509
肛周脓肿 510
雀目 510
肛门瘙痒 510
肛瘘 511
第四节 破伤风 512
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14
第六节 急性阑尾炎 516
第七节 肠梗阻 517
概说 519
第十二章 眼科 519
眼科常见病 521
偷针(麦粒肿) 521
第一节 胞睑疾患 521
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 522
睑弦赤烂(睑缘炎、睑皮肤炎) 523
上胞下垂 523
椒疮(沙眼) 524
第二节 两毗疾患 527
胬肉攀睛 527
流泪症(泪道疾患) 528
第三节 白睛疾患 529
风热眼、天行赤眼(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伪膜性结膜炎) 529
白睛涩痛(慢性结膜炎、浅层角膜炎) 530
白睛溢血(球结膜下出血) 531
金疳(疱疹性结膜炎)、火疳(巩膜炎) 531
第四节 黑睛疾患 532
凝脂翳、花翳白陷(角膜炎、角膜溃疡) 532
疳积上目(角膜软化症) 534
第五节 瞳仁疾患 535
圆翳内障(白内障) 535
雷头风、绿风内障(急、慢性充血性青光眼) 537
云雾移睛、视瞻昏渺、青盲 538
暴盲 540
瞳仁干缺(急、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541
第六节 眼外伤 542
异物入目 542
撞击伤目 543
光热眼(电光性眼炎) 544
慢性单纯性鼻炎 545
急性鼻炎 545
第一节 鼻塞流涕 545
第十三章 耳鼻喉科 545
过敏性鼻炎 546
鼻窦炎 547
第二节 咽痛声嘶 547
急性咽炎 547
慢性咽炎 548
急性扁桃体炎 548
喉炎 549
咽白喉 549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55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550
第三节 耳痛流脓 550
外耳道疖及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550
第四节 耳聋、眩晕 551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551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551
神经性耳聋 552
前庭积水症(美尼攸氏综合征) 552
第五节 鼻咽癌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