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矛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08013047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第一章 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政体 9

第二章 资产阶级初建政权时的政治制度 16

第一节 湖北军政府与《鄂州约法》 16

第二节 民国第一个议政机关 23

1.各省代表会 23

2.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6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 28

1.首任大总统的推定 28

2.临时政府的建制 32

第四节 临时立法机构 39

1.参议院的组成 39

2.民国第一个根本法的产生 41

第三章 《临时约法》的实行与失败 49

第一节 内阁制度 49

第二节 议会制度 54

1.参议院的改组 54

2.两院制国会的成立 56

3.《天坛宪草》的诞生 61

4.国会与约法的厄运 66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迅速败阵的原因 68

第四章 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 74

第一节 北洋政府政治制度的性质与特点 74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议政机构 76

1.约法会议 76

2.参政院(代立法院) 79

3.第一届国会第二期常会 79

4.第二届国会(安福国会) 81

5.流产的第三届国会(“新新国会”) 85

6.直系“恢复法统”后的旧国会 86

7.第一届国会第三期常会 92

8.临时参政院 95

9.国会的最后纷争 98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根本法 99

1.《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5月1日) 99

2.《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年8月12日) 103

3.《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10月10日) 106

4.《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年12月11日) 113

5.北洋末期宪法活动的余波(1926年4月—6月) 116

1.“新约法”下的总统制 118

第四节 北洋政府的行政与司法 118

2.责任内阁制中总统的地位 121

3.国务院摄政制度 126

4.内阁官制 128

5.司法制度 132

6.其他重要中央机关 134

第五节 四个特殊形式的北洋军阀政府 136

1.临时执政府 136

2.安国军政府 139

3.护宪军政府 140

4.建国军政制置府 141

第五章 资产阶级力图重建政权时的政治制度 143

第一节 护国军政府 143

1.云南、贵州都督府 144

2.两广都司令部 148

3.军务院 149

第二节 护法国会与政府 153

1.国会非常会议的举行 153

2.军政府的成立及其政治体制的缺陷 156

3.军政府改行总裁合议制 159

4.正式国会与正式政府 163

第三节 大元帅大本营的设置 168

第六章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 174

第一节 建立国民政府的政治基础 174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政治制度 178

1.广州国民政府的组织原则 179

2.广州国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182

第三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 186

1.联席会议的成立 187

2.“迁都之争”包含的政制纠纷 188

3.国民政府政治制度的重大修订 190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体制 197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政治制度 197

1.南京国民政府的出现 197

2.特委会成立和宁汉国民政府合并 200

3.蒋介石统治体制的初步建立 202

第二节 进入“训政”和建立五院制政府 204

1.“训政”与“党治” 204

2.胡汉民关于“训政”的政治设计 206

3.五院制国民政府成立 210

1.《训政纲领》中的权力分配 211

第三节 训政法规的制订 211

2.起伏跌宕的“约法之争” 214

3.国民会议与《训政时期约法》 221

第四节 起草宪法与筹备国民大会 225

1.国难会议与结束训政的呼吁 225

2.“五五宪草”的产生及其内容 230

3.国民大会的筹备及中止 235

第八章 五院制度详述 240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组织法变化概况 240

1.国民政府委员会 242

第二节 国民政府委员会与主席 242

2.国民政府主席 244

第三节 行政院与行政制度 245

1.国民政府基本行政制度 245

2.行政院的组织机构 246

第四节 立法院与立法制度 252

1.国民政府基本立法制度 252

2.立法院的组织机构 256

第五节 司法院与司法制度 259

1.考试院的组织机构 263

第六节 考试院与公务员制度 263

2.公务员制度的特质 264

3.政务官与常务官 266

4.公务员的考试制度 268

5.公务员铨叙制度 275

第七节 监察院与弹劾、审计制度 281

1.监察院的组织机构 281

2.弹劾制度 282

3.审计制度 286

第九章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政治体制 288

1.两重性格的国民参政会 290

第一节 因民族自卫战争而开放的国内政治舞台 290

2.欲说还休的两次宪政运动 300

第二节 个人专权制的极度强化 305

1.国民党内对蒋介石领袖地位的确认 305

2.以军事首领统驭党和政府 308

3.无所不统的国防最高委员会 311

第三节 战时体制的变异 320

1.对党与政府关系的修饰 320

2.行政改革——“行政三联制”的推行 322

3.实行幕僚长制度 329

第一节 民族资产阶级重提共和国方案 332

第十章 走向没落时期的民国体制 332

第二节 制宪“国大”与《中华民国宪法》 337

1.制宪“国大”的召集 337

2.《中华民国宪法》评析 341

3.国民党被迫暂时放弃五权宪法原则 349

第三节 召开“行宪”的第一届国民大会 354

1.“行宪”的筹备与铺衍 354

2.召开“行宪国大” 358

3.国民政府与行宪政府的更替 365

1.按照“1947年宪法”,中国有无国会? 367

第四节 行宪后的中央体制 367

2.“1947年宪法”中总统的地位 371

3.行宪后的监察制度 375

5.行宪后的司法制度 375

4.行宪后的吏治制度 377

第五节 国民党大陆政权的消亡 379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的地方制度 382

第一节 民国地方制度总述 382

第二节 省制 383

1.北洋政府的省制 384

2.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省制 387

3.南京国民政府的省制 388

第三节 地方军政制度 395

1.北洋政府的地方军政制度 395

2.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军政制度 397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401

1.北洋政府时期的特别行政区域 401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特别行政区 404

第五节 省与县之间的行政组织 405

第六节 县与设治局 408

第七节 市制 414

1.北洋政府时期的市制 415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市制 416

第八节 区、乡(镇)制 418

第九节 保甲制度 422

第十二章 联邦制度 427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联邦制 427

第二节 “单一”与“联邦”的论战 432

第三节 联邦制的探索与民国政治的实际 435

第四节 联省自治运动的命运 438

第五节 新旧中国决战阶段联邦制旧话重提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