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 18
第一章 消费和需求 18
第一节 消费动机、效用和价值 18
第二节 需求价格和需求弹性 27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的决定因素 36
第二章 生产与供给 46
第一节 生产要素 46
第二节 生产函数和资源组合 50
第三节 成本构成和成本分类 59
第四节 供给价格和供给弹性 66
第三章 交换与市场 71
第一节 市场的概念及其演进 71
第二节 竞争和垄断 73
第三节 一般均衡理论 75
第四节 市场的分类 78
第四章 分配与收入 90
第一节 分配概论 90
第二节 工资理论 96
第三节 利润理论 100
第四节 利息理论 104
第五节 地租理论 106
第一节 平等与效率的交替 113
第五章 平等与效率 113
第二节 平等、效率和其他经济目标的关系 120
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 128
第一章 国民收入和就业 128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流向 128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均衡 131
第三节 失业和就业 144
第四节 乘数论和加速原理 147
第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156
第一节 宏观财政政策的运用 156
第二节 政府投资的乘数作用 157
第三节 内在稳定器 160
第四节 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 161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 163
第六节 国际贸易政策 167
第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71
第一节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171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和协调 175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和协调 179
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 182
第一节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183
第二节 哈罗德——杜马经济模型 190
第三节 库兹涅茨和登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95
第四节 麦多斯的增长极限论和米香的反增长观点 20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理论的含义及研究方法 211
第五章 经济发展理论 211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 215
第三节 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218
第四节 刘易斯的经济发展学说 221
第五节 萨米尔·阿明的“依附论”和普雷比什的“发展主义”学说 223
第六节 海莱纳的“技术创新类型”理论 228
第七节 发展中国家的利用外资和技术引进问题 230
第三篇 经济计量学 235
第一章 经济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 235
第一节 经济计量学的学术源流 235
第二节 经济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237
第三节 经济计量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39
第二章 经济计量学的研究方法 242
第一节 建立模型 243
第二节 估算参数 247
第三节 验证理论 250
第四节 预测未来 252
第三章 经济计量学的基本内容 256
第一节 市场需求分析 256
第二节 经济周期分析 259
第三节 投入产出分析 265
第四章 经济计量学的批判和应用 287
第一节 经济计量学的辩护性 287
第二节 经济计量学的虚伪性 289
第三节 在经济学研究中正确应用数学方法 292
第四篇 制度经济学 299
第一章 制度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学术渊源 299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99
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01
第三节 制度经济学的学术渊源 305
第二章 新制度经济学对“权力分配”的分析 314
第一节 所谓“权力转移” 314
第二节 所谓“公司新目标” 321
第三节 所谓“生产者主权” 325
第四节 所谓企业能够“稳定”市场价格 329
基本特征 332
第一节 “二元体系”是现代经济的 332
第三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二元体系”学说 332
第二节 对“二元体系”学说的评价 336
第三节 所谓“二元体系”的改革 339
第四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349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又一代表者——缪尔达尔 349
第二节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的基本含义 350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改革 352
第四节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评析 353
第五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评价 355
第一节 加尔布雷思和凯恩斯的异同点 355
第二节 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评价 360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意义与类别 371
第五篇 国际经济学 371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 371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372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376
第四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禀赋资源学说 388
第二章 国际金融理论 394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 394
第二节 国际储备体系 399
第三节 国际汇率体系 406
第三章 生产要素移动理论 413
第一节 国际间生产要素移动的意义 413
第二节 生产要素移动的经济后果 414
第三节 国际经济的二元结构 418
第四节 国际间技术转移 420
第四章 跨国公司和经济一体化理论 429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429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对跨国公司实质的歪曲 435
第三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对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论证 438
第四节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442
第五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445
第六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后果 449
〔附录Ⅰ〕 454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各主要流派 454
引言 454
1.凯恩斯及凯恩斯主义 457
一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主义) 457
2.凯恩斯的一般经济理论 458
3.凯恩斯的经济政策 460
二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462
1.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所处的地位 462
2.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464
3.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465
三 新剑桥学派经济学(英国凯恩斯主义) 467
1.新剑桥学派的由来 467
2.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经济理论 468
3.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 470
1.货币主义的历史背景 471
四 货币主义(芝加哥学派) 471
2.货币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472
3.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475
4.对货币主义的评价 476
五 合理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477
1.一个宏观经济学新流派 477
2.合理预期学派的主要经济观点 478
3.合理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479
六 供应学派经济学(弹性学派) 480
1.供应学派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 480
2.供应学派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481
3.供应学派经济学的经济政策 485
1.西德“新自由主义”的产生 486
七 西德的“新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 486
2.西德“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模式 487
3.西德“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措施 488
八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伦理学派) 490
1.伦理学派的一般特点 490
2.哈耶克的经济主张 492
九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学派) 493
1.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93
2.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494
3.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改革主张 495
1.瑞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496
十 瑞典学派(北欧学派) 496
2.瑞典学派的经济制度理论 497
3.瑞典的混合经济政策和实践 499
十一 激进经济学(新左派) 500
1.激进经济学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500
2.激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501
3.对激进经济学的评价 505
十二 创新理论(熊彼特学派、创新学派) 506
1.创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06
2.“创新”与经济周期 507
3.两种创新模式 508
4.对创新理论的评价 509
1.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510
十三 福利经济学 510
2.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511
3.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514
十四 发展经济学 515
1.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515
2.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516
3.凯恩斯主义和发展中国家 518
十五 比较经济学 519
1.比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519
2.各种经济制度的比较 520
3.各种经济政策的比较 521
1.人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525
十六 人口经济学(一) 525
2.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527
十七 人口经济学(二) 532
1.新马尔萨斯主义 532
2.增长极限论 533
3.适度人口论 535
小结 540
〔附录Ⅱ〕 543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 544
〔附录Ⅲ〕 544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常使用的一些符号 548
〔附录Ⅳ〕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