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 1
一、国际法的名称 1
二、国际法的基本特征 2
(二)独立国与附属国 2
三、国际法的分类 3
四、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 3
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4
一、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 4
二、国际法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7
一、国际法的渊源的概念 8
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 8
二、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9
三、其他的国际法渊源 10
第四节 国际法的主体 11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 11
二、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12
三、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12
四、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13
第五节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5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15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 16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16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上的重大意义 19
三、强行法 20
第六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21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 21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 23
第七节 国际法的编纂 25
二、国家的种类 27
(一)单一国与复合国 27
一、国家的要素 27
第一节 国家概说 27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27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1
第三节 国家承认 39
一、国家承认的性质 39
二、政府承认 41
三、承认的方式与效果 44
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问题 46
第四节 国家继承 46
一、国家继承的概念 46
二、条约继承的一般国际法规则 47
四、政府继承 50
第五节 国家责任 53
一、概说 53
二、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55
三、侵害外国人权益的责任 56
四、国家责任的形式 61
第三章 国家领土 64
第一节 国家领土的概念 64
一、河流 65
(一)河流的分类 65
第二节 内水 65
(二)各类河流的法律地位 66
二、通洋运河 68
一、传统的领土变更方式 69
(一)先占 69
第三节 国家领土的变更 69
(二)时效 72
(四)割让 73
(五)征服 73
(三)添附 73
二、领土变更的新方式 74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 75
一、边界 75
二、边境制度 76
一、北极 77
二、南极 77
第五节 南北极 77
第六节 我国的领土 80
一、概说 80
二、中印边界问题 81
三、中苏边界问题 82
第四章 海洋法 85
第一节 领海及毗连区 85
一、领海 85
(一)领海宽度 85
(二)领海基线 86
(三)领海的法律地位 89
二、毗连区 9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制度 91
第二节 海峡 92
一、海峡的概念 92
二、各类海峡的法律地位 92
三、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94
三、国家财产、国家债务继承的一般国际法规则 94
第三节 专属经济区 95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由来 95
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主要内容 96
一、大陆架的法律概念 98
第四节 大陆架 98
三、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经济区的划界问题 98
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99
三、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的原则 100
四、我国的大陆架 103
第五节 公海 103
一、公海的法律地位 103
二、公海的航行制度 104
三、内陆国的海洋权利 105
四、关于维护公海秩序的制度 106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 110
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 110
二、国际海底开发制度 111
三、国际海底管理机构 112
四、新海底开发制度的前途 112
第七节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 114
一、海洋环境保护 114
二、海洋科学研究 114
(一)空气空间法的概念 116
一、概说 116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 116
第五章 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 116
(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117
(三)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118
(四)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118
二、国际航空 119
(一)航空器的国籍 119
(二)航班飞行与非航班飞行 120
(三)国际航空自由 120
(一)东京公约 121
三、空中劫持 121
(二)海牙公约 122
(三)蒙特利尔公约 123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 124
一、外层空间法的概念 124
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124
三、外空物体及宇航员的法律地位 126
(一)外空物体 126
(二)宇航员 126
四、外空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 127
五、外空活动的主要国际组织 128
第六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129
第一节 国籍问题 129
一、国籍的概念 129
二、国籍的取得 131
三、国籍的丧失 132
四、国籍的抵触 133
(一)我国国籍立法的基本原则 13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立法及实践 134
(二)我国国籍法的主要规定 135
(三)我国解决国籍抵触的实践 136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139
一、概说 139
二、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 140
(一)入境 140
(二)居留 141
(三)出境 142
三、外国人待遇的标准 142
四、外交保护 144
五、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146
第三节 引渡与庇护 148
一、引渡 148
二、庇护 150
第七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 153
第一节 外交法概说 153
一、外交的概念 153
二、外交关系的概念 153
三、外交法的概念 154
第二节 外交机关 155
一、国家的中央外交机关 156
二、外交代表机关 157
三、使馆的职务 158
第三节 外交使节 158
一、使馆人员 159
(一)使馆馆长 159
(二)使馆中的其他人员 160
二、外交使节的派遣与接受 161
(三)外交团 161
三、外交使节职务的终止 163
第四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163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概念 163
二、使馆的特权与豁免权 164
三、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权 165
四、享受外交特权的其他人员 169
五、享有外交特权人员的义务 169
六、我国的实践 170
第五节 特别使团 171
第六节 领事制度 173
一、领事制度概说 173
二、领事机关和领事 174
(一)领事机关 174
(二)领事的种类和等级 174
(三)领事职务 175
三、领事的派遣与接受 176
四、领事特权与豁免 176
二、条约的种类 178
一、条约的概念 178
第一节 概说 178
第八章 条约 178
三、条约的名称 179
四、条约法的编纂 180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180
一、缔约能力 180
二、缔约程序 181
(一)谈判 181
(四)互换或交存批准书 182
(三)批准 182
(二)签署 182
(五)登记 183
三、条约的加入 183
四、条约的保留 183
第三节 条约的效力及解释 189
一、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189
二、条约的适用 189
三、条约对非缔约国的效力 190
五、条约的解释 193
四、条约的无效与撤销 193
第四节 条约的修改与终止 194
一、条约的修改 194
二、条约的终止 194
第九章 国际组织 197
第一节 概说 197
第二节 联合国 198
一、联合国的成立及组织章程 198
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00
三、联合国的会员国 201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 202
(一)大会 202
(二)安全理事会 203
(三)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204
(四)托管理事会 204
(五)国际法院 205
(六)秘书处 206
五、联合国的法律性质 206
六、联合国的经费 207
第三节 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209
一、概说 209
二、各专门机构简介 210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217
第五节 国际公务员制度 220
一、国际组织职员的性质 220
二、国际公务员的特权与豁免 221
三、国际公务员的法律保护 222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 227
第一节 概说 227
第十章 国际争端的解决 227
二、国际争端的种类 228
三、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228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强制解决 229
一、反报 229
二、报复 230
三、平时封锁 231
四、干涉 231
一、谈判与协商 232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 232
三、国际调查委员会 233
二、斡旋与调停 233
四、和解 235
第四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 236
一、仲裁 236
(一)仲裁的概念 236
(二)仲裁制度的历史发展 237
(三)仲裁程序 238
(一)概念 239
二、司法解决 239
(二)国际常设法院 240
(三)国际法院 240
第五节 联合国宪章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45
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国家的一项法律义务 246
二、联合国和平解决争端的程序和方法 246
三、安理会与争端的和平解决 248
四、大会在和平解决争端方面的职权 249
一、战争的概念 252
第十一章 战争法 252
第一节 战争和战争法的概念 252
二、战争法的概念 253
三、战争法规的编纂 254
第二节 战争状态 255
一、战争状态的开始 255
二、战争状态的法律后果 256
三、战争状态的结束 257
第三节 战争手段 257
一、战时平民保护 258
第四节 战时国际人道主义法规 258
二、战争受难者 259
(一)战俘待遇 259
(二)伤、病员待遇 260
第五节 战争犯罪 260
一、战争犯罪的概念 260
二、纽伦堡原则 261
第六节 战时中立 265
一、国际法在当代的发展基础 268
第十二章 国际法的新发展和新领域 268
第一节 国际法在当代的新发展 268
二、当代国际法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272
第二节 国际法的若干新分支 275
二、国际人权法 275
一、国际经济法 277
三、国际环境法 280
第三节 大力加强国际法的研究 281
一、历史与现状 281
二、联系实际开展国际法的研究 282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学 284
附录: 285
一、常用国际法词汇英汉对照 28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主要多边条约一览表(1949年10月1日——1988年12月31日) 30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一览表(1949年10月1日——1988年12月31日) 312
四、主要参考书目 317
五、国际法论文择要索引(1980年——1988年) 321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