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伤寒综述 1
绪论 1
太阳病篇 7
一、太阳病概说 7
二、太阳病的主要脉证 7
三、太阳病证候类型 8
(一)经证 8
(二)府证 10
四、太阳病的治疗 12
五、太阳病的兼证治疗 18
六、误治变证 23
(一)误汗后变逆证治 24
(二)误下后变逆证治 29
(三)火逆证治 39
七、风湿证治 41
太阳病篇小结 44
一、阳明病概说 47
阳明病篇 47
二、阳明病的脉证 49
(一)主要脉证 49
(二)阳明经证 49
(三)阳明府证 49
三、阳明病的辨证 50
(一)不恶寒 50
(二)发热 50
(三)汗自出 50
(四)口渴 51
(五)腹满疼痛 51
(六)大便 51
(七)小便 52
(八)谵语与郑声 52
四、阳明病的治疗 52
(一)清法 53
(二)下法 53
(三)润导法 56
五、阳明病变证 57
(一)栀子豉汤证 57
(二)猪芩汤证 58
(三)虚寒证 58
(四)发黄证 58
(五)蓄血证 60
六、合病并病 61
七、阳明病的预后 62
阳明病篇小结 63
少阳病篇 65
一、少阳病概说 65
二、少阳病的主要脉证 65
三、少阳病的治疗与治禁 66
四、少阳病兼变证治 68
(一)兼太阳表不解证治 68
(二)兼阳明里实证治 68
(三)兼里虚腹痛证治 69
(五)邪气弥漫虚实互见证治 70
(四)兼水饮内停阳郁不宣证治 70
(六)上热下寒证治 71
五、合病并病 71
六、热入血室 73
少阳病篇小结 75
太阴病篇 77
一、太阴病概说 77
二、太阴病的主要证状 77
三、太阴病的治疗 78
四、太阴病的预后 78
五、太阴病兼变证治 79
太阴病篇小结 80
少阴病篇 81
一、少阴病概说 81
二、少阴病寒化证治 81
(一)阳虚阴盛厥冷下利证治 82
(二)阴盛阳虚水气为患的证治 85
(三)虚寒滑脱下利脓血证治 87
三、少阴病热化证治 88
(一)阴虚阳亢证治 88
(二)阴虚水热相搏证治 88
(三)下利伤阴虚火上浮证治 89
四、少阴咽痛证治 90
五、少阴病类似证辨治 91
六、少阴病兼证治法 92
(一)兼太阳表实证治 92
(二)兼阳明里实证治 93
七、少阴病的预后 93
少阴病篇小结 94
厥阴病篇 96
一、厥阴病概说 96
二、阴阳胜复辨证 96
三、厥阴病正治法 97
(一)乌梅丸证 97
(三)麻黄升麻汤证 98
(二)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证 98
(四)白头翁汤证 99
(五)当归四逆汤证 100
(六)吴茱萸汤证 100
四、厥阴病变证治法 101
(一)小柴胡汤证 101
(二)小承气汤证 101
(二)热厥证治 102
(一)寒厥证治 102
五、厥逆证辨治 102
(三)栀子豉汤证 102
(三)蛔厥证治 103
(四)?厥证治 103
(五)水饮致厥证治 104
(六)痰厥证治 104
六、厥阴病治禁 105
(一)不可攻下 105
(二)不可发法 105
七、厥阴病的预后 106
(三)呕家有痛脓不可治呕 106
厥阴病篇小结 109
下编 伤寒论 111
卷第一 111
辨脉法第一 111
平脉法第二 163
卷第二 231
伤寒例第三 231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28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302
卷第三 38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383
卷第四 60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602
卷第五 727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727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868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882
卷第六 882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896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976
卷第七 1073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073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088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101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1118
卷第八 1132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1132
辨不可吐第十八 1139
辨可吐第十九 1140
卷第九 1146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146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1173
卷第十 1193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