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编 创立时期 9
第一章 社会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9
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9
第二节 社会学的思想渊源 14
第二章 奥古斯特·孔德 24
第一节 生平和时代 24
第二节 实证哲学体系 30
第三节 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 35
第四节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40
第五节 从实证哲学到人类宗教 47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背景 50
第三章 卡尔·马克思 50
第二节 早期社会思想 59
第三节 意识形态理论 67
第四节 阶级理论 74
第五节 社会变迁与发展学说 79
第六节 马克思与社会学 86
第四章 赫伯特·斯宾塞 92
第一节 生平和时代 92
第二节 社会有机论 99
第三节 社会进化论 102
第四节 社会学个人主义 109
第五章 埃米尔·涂尔干 117
第一节 生平和时代 117
第二编 繁荣时期 117
第二节 社会学的对象 124
第三节 社会学的方法 129
第四节 社会团结 136
第五节 实证研究的范例--《自杀论》 149
第六章 斐迪南·托尼斯 162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162
第二节 纯粹社会学 166
第三节 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 175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179
第七章 乔治·西梅尔 184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背景 184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190
第三节 关于冲突的思想 199
第四节 文化社会学 204
第八章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210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渊源 210
第二节 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 215
第三节 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21
第四节 剩余物和派生物 227
第五节 社会系统和精英循环论 234
第九章 马克斯·韦伯 240
第一节 生平和时代 240
第二节 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250
第三节 社会行动 256
第四节 对社会整体的理解 267
第五节 宗教与合理化趋势 279
第十章 皮季里姆·索罗金 286
第一节 生平和时代 286
第二节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研究 290
第三节 社会与文化动力学 293
第四节 整合社会学 299
第五节 利他主义行为与爱 305
第十一章 卡尔·曼海姆 309
第一节 生平和学术思想背景 309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315
第三节 知识社会学 317
第四节 社会计划和社会重建理论 327
第一节 威廉·萨姆纳 334
第十二章 美国早期社会学 334
第三编 现代西方社会学 334
第二节 沃德·吉丁斯和斯莫尔 341
第三节 威廉·托马斯 349
第四节 罗伯特·帕克 358
第十三章 功能学派 366
第一节 思想渊源 366
第二节 塔尔科特·帕森斯 370
第三节 罗伯特·默顿 384
第四节 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论 396
第五节 新功能主义 400
第十四章 冲突学派 405
第一节 思想渊源 405
第二节 赖特·米尔斯 408
第三节 拉尔夫·达伦多夫 414
第四节 刘易斯·科瑟 422
第五节 兰德尔·柯林斯 430
第六节 法兰克福学派 433
第十五章 交换学派 440
第一节 思想渊源 440
第二节 乔治·霍曼斯 444
第三节 彼得·布劳 450
第四节 埃默森与网络分析 457
第五节 理性选择理论 461
第十六章 符号互动学派 466
第一节 理论渊源及其先驱 466
第二节 乔治·米德 477
第三节 当代符号互动理论 486
第十七章 人种方法学派 501
第一节 现象主义社会学的启示 501
第二节 人种方法学的基本思想 510
第三节 人种方法学的发展及其现状 523
第十八章 结构分析学派 528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发展的新趋势 528
第二节 布劳的宏观结构理论 533
第三节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555
第四节 科尔曼的“法人行动者”理论 577
主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593
后记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