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1
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李纯一 1
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 黄翔鹏 7
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与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说一种传统音乐观 吴毓清 13
从《神奇秘谱》看古人的审美心理活动 许健 29
贾湖龟铃骨笛与中国音乐文明之源 吴钊 37
对于中国古代音乐与古代天文相关的两种新说的初步考察 冯洁轩 50
关于《乐苑》及《乐府诗集》的几个问题--唐宋音乐史要籍笔记之一 秦序 71
论恩主--关于中古伎乐发展阶段乐户与庇护者依附关系的初步探讨 张振涛 92
杨朱学派“为我”学说的音乐思想 李纯一 112
唐宋社会生活与唐宋遗音 黄翔鹏 132
殷庸纹饰断代 李纯一 146
含蓄、自律、道及其它--《含蓄与弦外之音》读后 吴毓清 152
两宋胡夷里巷遗音初探 黄翔鹏 177
考古发现与秦筝说 项阳 198
《霓裳羽衣曲》的段数及变迁--《霓裳曲》新考之二 秦序 218
两浙琴派的兴起及其演变 许健 240
说徽 冯洁轩 247
笛律研究二百年(上、下) 王子初 273
“和”、“穆”辨 吴钊 306
测音数据的可信度及其标准化 韩宝强 326
悠悠琴韵四十年--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对古琴事业的开拓 许健 334
《历代唱家辨踪》一书总序 管林 345
略论广东连南瑶族(排瑶)民歌 何芸 358
从有关资料看新疆木卡姆 简其华 374
黄河河套音乐文化初探 苗晶 384
曲牌论 乔建中 403
长鼓研究--兼论细腰鼓之起源 伍国栋 421
甘、青“花儿会”历史成因初探 乔建中 452
论中国传统及近代专业创作器乐受声乐的影响 吴犇 475
谈“十三辙” 章鸣 499
散议语言与音乐的关系--从当前歌坛某些现象谈起 栾桂娟 508
音地关系探微--从民间音乐的分布作音乐地理学的一般讨论 乔建中 526
什么是民族音乐学 伍国栋 550
佛教音乐的华化 田青 570
“音乐民俗”界说 薛艺兵 605
中国音乐的线性思维 田青 619
新疆鼓吹乐 简其华 639
论近、现代民歌在发展中的变化及对其未来的展望 苗晶 651
从冀中“音乐会”的佛道教门派看民间宗教文化的特点 薛艺兵 668
大型音乐学术季刊(中国音乐学)发刊词 《中国音乐学》编辑部 681
下编 681
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 郭乃安 684
为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蔡良玉 695
当代音乐创作的立足点 魏廷格 705
萌生·失落·复苏·发展 王宁一 723
反映论与音乐的主体性问题 居其宏 745
〔3R〕/〔2+1〕音乐文化发生的不同方式志 韩锺恩 793
寻找音乐之源--作品的研究方法及其音乐的本质问题 万昭 841
歌曲怎样表现情感 宋扬 887
大众音乐价值考析 曾遂今 929
略论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缪也 949
儒学传统与现代音乐思潮 吴毓清 962
也谈“立美、审美”的概念运用问题--兼与邢维凯同志讨论 王宁一 979
再议杨荫浏的国乐观 魏廷格 1000
新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1949-1989年) 缪也 1012
关于曲艺音乐研究方法的思考 栾桂娟 1030
音乐流行论 曾遂今 1043
美国音乐史学的方法和特征 蔡良玉 1074
印度的传统音乐 陈露茜 1085
格林卡在俄国音乐历史上的贡献与俄罗斯民族乐派产生的根源 万昭 1102
论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得与失 孙幼兰 1127
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的传统音乐 鲁松龄 1152
卡持的音乐创作和贡献 蔡良玉 1176
外国音乐社会学历史发展述略 金经言 1189
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宗师--萧友梅先生生平 向延生 1226
李元庆传略 刘东升 1252
马思聪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向延生 1264
为我国音乐学铺路架桥的开拓者--缪天瑞先生传略及业绩 何芸 1274
传统戏曲乐队中的弓弦乐器 刘东升 1287
从民族音乐研究的角度考虑中国音乐音响资料的分类--对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音响资料分类工作的体会 周沉 1308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藏乐器的分类初探 李德真 1317
中国录音制品出版事业八十年(1908-1987年) 张淑珍 1328
谈实现音乐专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李久玲 1339
音乐社会学 〔德〕 康拉德·伯默 孟宪福 译 1343
论音乐的普遍概念--用对立剖析的方法对音乐常见概念的实验分析 〔德〕 汉斯-波得·赖内克 王昭仁译 1360
作为符号学现象的音乐作品 〔法〕 让-雅克·纳蒂埃 常静译 1374
启蒙运动与音乐的国际性〔德〕 格·克内普勒 王昭仁 译 1392
埙的形制 〔日〕 西冈信雄 鲁松龄译 1408
启蒙运动的思想和歌剧 〔德〕 格·克内普勒 王昭仁 译 1426
编后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