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8005453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4

一 方法论的不同层次 4

二 哲学方法论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0

一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0

二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须重视其转化过程 11

三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13

第三节 领导者的素质是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 16

一 德才兼备是领导者掌握好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前提 16

二 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统一,是掌握科学方法的保证 17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21

第二章 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21

一 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22

二 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

三 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24

第二节 情况、决心、计划 28

一 目的的确定要既积极又切合实际 28

二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30

三 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才具有可行性 32

第三节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3

一 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同客观实际相结合 33

二 学习外国的经验要根据我国的国情 35

三 执行中央方针和上级指示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37

第四节 反对一切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的倾向 38

一 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39

二 反对主观主义倾向 40

第三章 认识——思维过程 44

第一节 首先是改革,然后是经验 44

一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基础 44

二 改革者的才智来自改革实践 45

三 在实践中探寻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 48

第二节 认识过程和思维模式 49

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49

二 思维模式 52

第三节 不断地总结新经验,认识新的真理 54

一 理性认识向实践的返回 55

二 认识的反复性 56

三 研究新问题,进行新的探索 58

第四节 认识的相对和绝对、有限和无限 59

一 真理是不可穷尽的 59

二 对马克思主义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60

第五节 化谬误为真理,变失败为成功 64

一 错误的难免和可免 64

二 善于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 67

三 掌握错误向真理转化的条件 68

第六节 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 69

一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9

二 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 71

一 从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必要性 76

第一节 从联系中把握事物 76

第四章 辩证地思考问题 76

三 全面、正确地把握生产力标准 76

二 怎样从联系中把握事物 79

三 发展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81

第二节 静态的分析与动态的考察 84

一 克服僵化思想,促进观念更新 84

二 把静态的分析与动态的考察结合起来 90

第三节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想与现实 93

一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93

二 适度原则 96

三 理想与现实 99

第四节 继承与创新,波浪式推进 100

一 继承与创新 101

二 波浪式推进 105

第五章 驾驭矛盾,协调运转 109

第一节 驾驭矛盾 109

一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9

二 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112

三 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 114

第二节 运用中介机制 119

一 一切对立通过中介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119

二 运用中介机制,促进事物的发展 121

第三节 内外因相结合 125

一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25

二 促进内外交流 130

一 确保重点,协调运转 132

第四节 确保重点,协调运转,化被动为主动 132

二 分清主流与支流,化被动为主动 136

第六章 系统科学的方法 140

第一节 系统设计 140

一 系统及其特征 141

二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43

三 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149

第二节 结构分析 152

一 结构与功能 152

二 结构分析法 157

三 功能模拟法 159

四 模型法 160

一 控制与反馈 161

第三节 反馈控制 161

二 控制的模式 165

三 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168

第四节 信息处理 172

一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72

二 信息与科学管理 175

三 信息与现代领导 179

第七章 逻辑思维 183

第一节 经验思维和逻辑思维 183

一 经验思维 185

二 逻辑思维 185

三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186

四 经验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 187

第二节 归纳和演绎 188

一 归纳法 188

二 演绎法 190

三 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192

第三节 分析和综合 194

一 分析法 194

二 综合法 196

三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199

第四节 具体——抽象——具体 200

一 抽象和具体 201

二 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 202

第五节 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 205

一 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 206

二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 209

第八章 创造性思维 212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和特征 212

一 创造性思维的涵义 213

二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15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 217

一 创造性思维所依存的环境 217

二 智力因素与创造性思维 218

三 非智力因素与创造性思维 222

第三节 改革开放呼唤创造性思维 224

一 改革开放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前提 224

二 创造性思维服务于改革开放 225

第九章 调查研究 229

第一节 调查研究是实现正确领导的前提 229

一 调查研究是领导者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根本途径 229

二 调查研究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中心环节 231

三 调查研究是促进领导者自身建设的重要方法 232

四 破除对调查研究的种种不正确认识 233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235

一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235

二 现代调查研究的主要特点 238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240

一 典型调查 240

二 统计调查 241

三 全面普查 242

四 抽样调查 243

五 重点调查 244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246

一 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247

二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248

三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49

第十章 科学预测和决策 251

第一节 领导预见和科学预测 251

一 领导预见的特点和作用 252

二 科学预测的基本原理 254

三 领导预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56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原则 259

二 系统原则 260

一 信息准全原则 260

三 决策民主化原则 261

四 对比选优原则 261

五 可行性原则 262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一般程序 263

一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63

二 拟定各种备选方案 264

三 选优和审定方案 265

四 方案实施和反馈 266

第四节 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67

一 增强领导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观念 267

二 完善决策体制 268

三 提高决策者的素质 269

第十一章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72

第一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73

一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274

二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76

三 要解决群众观点的新问题,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278

第二节 加强廉政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 279

一 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党政机关的廉洁状况 280

二 必须充分认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81

三 保持党政机关廉洁,防止和克服干部腐败行为的途径和办法 282

第三节 发扬民主作风,积极疏通、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285

一 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285

二 要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 287

三 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289

第四节 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 291

一 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92

二 关心群众痛痒,切实解决群众生产上和生活上实际问题 293

三 抓住人们的最迫切需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才能充分地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 296

第十二章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全局和局部相统一 298

第一节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299

一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 299

二 普遍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301

三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04

第二节 全局和局部相统一 306

一 全局和局部必须统筹兼顾 306

二 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结合 309

第一节 政治道德品质的素养 312

第十三章 提高领导者科学方法论的素养 312

一 政治素养 313

二 道德品质的素养 313

第二节 知识的素养 314

一 政治理论知识与党的知识 314

二 经济建设的知识 316

三 教育、科技、文化建设的一般知识 317

四 法律知识 317

五 领导科学和科学管理的知识 318

第三节 能力的素养和思想作风的素养 318

一 工作能力 319

二 思维能力 320

三 思想作风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