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序 1
第1章 导言:中国历史中的沿海和大陆 哈佛大学名誉历史教授费正清 1
外国势力的问题 1
作为小传统的面海的中国 11
条约口岸混合体 25
第2章 经济趋势,1912—1949年 密歇根大学历史教授费惟恺 35
导言:概述 35
人口 42
国民收入 44
工业 50
农业 75
运输 106
政府与经济 116
对外贸易与外国投资 134
第3章 外国在华的存在 费惟恺 147
外国的网络体系 147
外交官 171
传教士 184
中国的政府机构 198
经济利益 214
第4章 革命后的政治风云:袁世凯时期,1912—1916年 密歇根大学历史教授欧内斯特·P.扬 233
意义含糊的革命传统 233
新秩序的结构 237
政党和立宪政府 241
袁世凯面临的几个问题 250
二次革命 254
独裁统治 263
袁的帝制运动 274
宪政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288
第5章 立宪共和国:北京政府,1916—1928年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教授安德鲁·J.内森 288
北京政府 293
现代银行的政治作用 298
派性和私人关系 301
1918年安福国会的选举 305
宪政理想的衰落,1922—1928年 310
第6章 军阀时代:北京政府之下的政治斗争和黩武主义 西北大学历史教授詹姆斯·E.谢里登 316
从各省的观点看军阀和军阀主义 316
从北京看黩武主义与不稳定 342
军阀主义和中国社会 352
改良思想中的进化论 358
第7章 思想的转变:从改良运动到五四运动,1895—1920年 约克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志让 358
国粹和儒家思想的未来:新传统主义的出现 390
社会乌托邦和五四运动的背景 417
第8章 思想史方面的论题:五四及其后 哈佛大学历史和政治教授许华茨 456
五四事件 456
进步和民族主义 459
革命 465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 470
五四及其影响 479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 482
问题与“主义” 485
大众文化的主题 488
“新传统主义”——从传统中找真理 490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493
马克思主义的优势 498
第9章 文学的趋势Ⅰ:对现代性的追求,1895—1927年 芝加哥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李欧梵 507
晚清文学,1895—1911年 507
鸳鸯蝴蝶派小说与五四前的过渡时期,1911—1917年 517
五四时期,1917—1927年 519
改信马克思主义 568
第10章 1927年前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约克大学历史教授陈志让 568
党的建立 578
第一次统一战线内的紧张状态 584
第11章 国民革命:从广州到南京,1923—1928年 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历史教授韦慕庭 594
组织革命运动 594
内部的竞争和不和 623
向统一的中国的方向冲刺——第一阶段 648
关于革命目标的冲突 679
武汉政权日益严重的问题 720
共产党人转向造反 757
最后的冲刺——占领北京和南京成为新首都 783
第12章 中国的资产阶级,1911—1937年 巴黎第三大学民族学院东方语文和文化教授玛丽·克莱尔·贝热尔 812
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 812
1911年:不明显的资产阶级革命 819
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1917—1923年 836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失败 854
从经济危机到政治上的退位,1923—1927年 880
官僚主义的恢复与资产阶级的衰落,1927—1937年 903
书目介绍 922
书目 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