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记 中 1840-1919》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泰来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17006570
  • 页数:83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中卷 志 1

第一章 地理人口志 1

第一节 疆域和政区 1

一 疆域 1

(一)清前期疆域 1

(二)近代疆域的变化 2

二 政区 3

(一)清代的地方行政区 3

(二)太平天国的行政区 6

(三)民国初年的行政区 8

第二节 人口 9

一 清前期人口状况 9

(一)清代户口统计 9

(二)清代前期人口数字 10

(三)清代前期人口的发展 11

(四)清代人口政策 12

二 近代人口发展 14

三 近代人口迁移 16

(一)省际移民 16

(二)向国外移民 20

一 耕地面积 22

第三节 农业经济地理 22

二 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及其地理分布 24

三 农业社会化、联合化的萌芽 25

第四节 都会 26

一 京师北京城 26

(一)城区布局 26

(二)商业和交通 27

(三)林园、陵寝 29

二 各地主要都会 30

(一)上海 30

(三)广州 31

(二)天津 31

第二章 工业志 33

第一节 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生(1840~1894年) 33

一 中国土地上最早的外资近代工业(1840~1894) 33

(一)船舶修造业 33

(二)各种加工工业 35

(三)租界中的公用事业 37

二 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39

(一)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39

(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51

一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工矿业投资 65

(一)矿冶业 66

(二)纺织业 68

(三)烟草工业 68

(四)船舶修造业 69

(五)面粉业 69

(六)公用事业 70

(七)其他工业 70

二 官办工业的演变和发展 71

(一)官办军事工业的延续和扩充 71

(二)官办民用工业的发展变化 73

(三)北洋军阀时期创办和经营的工矿业 78

三 一般民间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79

(一)大战以前 79

(二)大战期间 86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外贸商业概况 97

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对外贸易 97

第三章 外贸商业志 97

二 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贸易 100

第二节 外国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渗入和中国商业近代化的开端(1842~1870) 102

一 外贸地区结构的变更 102

二 近代上海外贸商业中心的形成 104

三 60年代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108

四 鸦片战争后国内贸易的变迁 109

第三节 近代外贸和国内商业的初步发展(1870~1895) 113

一 外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113

二 国内埠际贸易的发展 116

第四节 1895~1919年的外贸和埠际贸易 118

第五节 近代外贸和商业的历史作用 122

第四章 财政金融志 129

第一节 财政金融逐渐近代化 129

第二节 被债务长期困扰的财政 133

一 财政状况不断恶化 133

二 愈举愈多的外债及其危害 136

三 不顾债息的内债和求助银行的高利贷 139

第三节 币制和金融机构 141

一 通货流通情况 141

二 金融机构概貌 143

(一)中国旧式金融机构 144

(二)列强在华金融机构 147

(三)中国新式金融机构 150

三 金融风潮 153

第五章 邮电交通志 155

第一节 邮政 155

第二节 电信 165

一 电报 165

二 电话 180

三 无线电 182

第三节 铁路 183

一 “筹办”、 “试办”到“毅然兴办”时期(1876~1894) 183

二 清政府“力行实政”兴办铁路时期(1895~1903) 188

三 收回路权和商办铁路时期(1903~1911) 194

四 铁路建设趋向停滞时期(1912~1919) 196

第四节 航运 199

一 中国近代航运业的产生(1840~1894) 199

二 中国近代航运业的普遍兴起(1895~1911) 206

三 中国近代航运体系的初步形成(1912~1921) 208

一 战前教育概况 213

第六章 教育志 21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教育概况 213

二 太平天国时期的教育 214

一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215

(一)新式学堂的创办 215

第二节 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215

(二)派遣学生出洋留学 218

二 维新改革时期的教育 220

(一)对传统书院的改造 220

(二)各级各类学堂的兴办 223

(三)“百日维新”与教育改革 224

(四)新教育制度的确立 225

(五)科举制度的废除 233

(六)教育行政的改革 234

(七)教育宗旨的厘订 237

(八)教学改革 237

(九)留学运动 242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教育 247

一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247

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教育 250

第七章 科技医药志 252

第一节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概况 252

第二节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 256

第三节 鸦片战争对我国探索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影响 261

一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 261

二 西方近代某些长技的初步探索 262

(一)火药配制方法的初步改进 263

(三)火炮铸造方法的初步改进 264

(四)炮弹铸造方法的初步改进 264

(二)西方自来火枪的初步接触和了解 264

(六)西方近代射击学的初步引进 265

(七)新式战舰的试造和新型舰炮的试装 265

(五)新型炮架和运炮机械的制造 265

(八)新式炮台的建筑 266

第四节 学习和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开展和深入 267

第五节 新型军工产品的制造 270

一 新型火药的制造 270

二 前装枪和后装枪的仿制 272

三 对前装和后装炮的仿制 274

四 近代军舰的建造 277

第六节 近代民用工业技术的传入 281

一 炼钢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81

二 机械制造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83

三 电力技术的传入和发展 284

四 无线电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86

五 其他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88

第七节 对西方近代科技书籍的翻译 290

一 翻译西方近代书籍的发端 290

二 中西学者合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的开始和发展 291

三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对西方近代科技书籍的翻译 291

四 其他翻译机构及其翻译书籍的概况 292

第八节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和发展 295

一 西方数学的传入和我国数学家的成就 296

二 西方物理学的传入和我国近代物理学的成就 301

三 西方化学的传入和我国化学家的成就 307

四 西方天文学的传入和我国天文学事业的初步创立 312

五 西方地理学的传入和我国地理学的成就 315

六 西方生物学的传入和严复对进化论的研究 320

第九节 西方近代医学知识的传入和发展 325

一 传教士医生通过在华开设医院传播西方医术 326

二 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教士开办的医科学校中学习西方医术 327

四 中国自办医科学校培养西医西药人才 328

五 翻译医学书籍传播西医西药知识 328

三 中国知识分子出洋学习西医 328

六 创办医学报刊交流西医研究成果 330

七 开办医药制造厂传入西药制造术 330

第十节 我国近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团体的产生和发展 332

一 近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团体的产生 332

二、近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团体的发展 334

第八章 出版志 337

第一节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萌芽(1840~1860) 339

一 西方出版物形式和机器印刷术的传入 339

二 中国人首刻的西方地志和首创的报刊 340

四 停滞不前的传统刻书事业 342

三 太平天国的镌书和删书 34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逐渐形成(1861~1898) 344

一 西方和日本加紧在中国出版图书报刊 344

二 洋务派的译刊西书活动 347

三 维新派的出版事业 348

四 民营出版发行业的出现 351

五 传统刻书事业的兴盛 354

第三节 中国近代出版发行业的兴盛和发展(1899~1919) 356

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出版的图书报刊 357

二 近代化出版企业的创建和书业的成立 361

三 官办的出版机构和报刊 363

四 “五 四”前夕传播新思潮新文化的图书报刊 366

结束语 367

第九章 文艺志 369

第一节 诗词 371

第二节 散文 377

第三节 小说 381

第四节 戏剧 386

一 京剧与地方戏的形成和发展 386

二 戏剧改良运动 387

三 话剧 389

第五节 音乐 390

第六节 绘画 394

第七节 书法、篆刻、弹词、大鼓、电影 399

第十章 军事志 400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清军的概况 401

第二节 军事观念与军制的起始变化 405

一 军事观念的更新 406

二 太平军和湘军制度 409

第三节 军事近代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15

一 军事近代化运动的兴起 415

二 防军和练军 421

三 海防筹议与海军建设 428

四 近代化战争的实践与军事近代化 438

第四节 军事制度和思想的全面变革 446

一 新军的建立和发展 446

二 清末军事学术的繁荣 457

第五节 资产阶级的军事主张与军事进一步近代化 463

一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军事主张 463

二 革命派的军事主张和革命方略 465

三 各地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军事制度 468

第六节 新的觉醒 470

一 军阀和军事近代化 470

二 新的觉醒 472

第一节 会党 475

一 会党的兴起 475

第十一章 会党、政党志 475

二 会党的性质 477

三 会党的组织 478

四 反侵略反压迫斗争中的会党 481

五 会党与辛亥革命 483

第二节 政党 487

一 近代政党思想的传入 487

二 政党雏型的出现 488

三 中国同盟会 494

四 民国初年政党的兴起与变化 496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志 501

第一节 维吾尔族 502

一 概况 502

二 新疆建省前维吾尔族的情况 503

三 新疆建省后维吾尔地区的社会情况 508

四 俄、英帝国主义的侵略 512

五 维吾尔族的文化艺术活动 514

第二节 蒙古族 515

一 概况 515

二 近代蒙古族的社会经济状况 516

三 近代蒙古族地区的政治情况 519

四 蒙古族人民的文化艺术活动 521

一 概况 522

二 近代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 522

第三节 藏族 522

三 英、俄帝国主义的侵略及藏族人民的反抗 525

四 近代藏族地区的文化艺术活动 526

第四节 壮族 527

一 概况 527

二 近代壮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528

三 壮族群众的反抗活动 531

四 近代壮族地区的文化艺术情况 533

第五节 回族 534

一 概况 534

二 近代回族的社会经济情况 536

三 回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活动 537

四 回族的文化艺术活动 539

第六节 满族 540

一 概况 540

二 满族地区的近代社会经济情况 542

三 辛亥革命后的满族 546

四 近代满族的文化状况 547

第七节 彝族 549

一 概况 549

二 近代彝族的社会经济 550

三 彝族人民的反抗活动 552

四 彝族人民的文化艺术活动 553

第八节 苗、侗、布依族 554

一 概况 554

二 三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情况 555

三 富于反抗精神的三族人民 559

四 三族人民的文化艺术活动 560

第十三章 华侨志 562

第一节 华侨的起源 562

第二节 近代华侨 564

一 “猪仔”贸易与华侨 564

二 华侨对当地开发的贡献 568

三 华侨的流血斗争 572

第三节 华侨对祖国革命运动的支援 578

一 兴中会时期 578

二  同盟会时期 582

(一)发展革命组织 582

(二)开展宣传活动 584

(三)参加武装起义 585

(四)踊跃捐款助饷 588

第四节 华侨投资祖国近代化建设 592

第十四章 文献书目志 598

第一节 近代文献的繁荣 598

第二节 近代文献的流布 605

第三节 近代文献的目录 611

第十五章 教会志 620

第一节 基督教传华之始 620

第二节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传华概况 622

一 “基督”叩开了中国的大门 622

二 天主教 626

三 基督教新教 629

四 东正教 632

第三节 基督教各教派在华活动的特点 634

一 天主教:在华建立庑大的教会统治网 635

二 新教:宗教与科学的双重影响 641

三 东正教:沙俄对华扩张的附庸与向导 650

第四节 基督教教会在中国的影响与作用 653

一 教案:民族矛盾与文化冲突的产儿 653

二 传教士:西方文明与中国近代化的媒介 659

表 661

第1表 近代各省人口数,户数及每平均人数统计表(1840~1910) 661

第2表 近代人均耕地统计表(1833~1946年) 663

第3表 近代各省耕地面积统计表(1873~1949年) 664

第4表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统计表 668

第5表 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统计表 675

第6表 外贸商业统计表(一) 728

第7表 外贸商业统计表(二) 733

第8表 近代鸦片输入中国数量估计表(1840~1895年) 734

第9表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商埠一览表(1843~1919年) 736

第10表 近代英、美、日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百分比率表(1864~1919年) 742

第11表 1860、1894、1919年几种主要农产品量值的估算表 743

第12表 大米进口数量统计表(1867~1919年) 744

第13表 近代茶叶出口统计表(1868~1928) 746

第14表 近代生丝及丝制品出口数值统计表(1868~1928) 749

第15表 近代各类糖品出口统计表(1867~1894年) 751

第16表 近代牛皮出口统计表(1867~1929年) 752

第17表 近代毛类出口统计表(1869~1898) 753

第18表 近代职工按米计算的实际工资统计表(1861—1911年) 755

第19表 近代大米、小麦、糖价格分类统计表 756

第20表 国内主要电线统计表(1879~1911年) 758

第21表 中国近代铁路干支线里程表(1876~1919) 762

第22表 中国近代主要航运企业表(1872~1919) 766

第23表 晚清所建造的各型舰船表 768

第25表 中国各进出口的外国轮船吨位及对外贸易总额相对发展趋势比较表(1870~1911年) 771

第26表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单兵枪比较表 773

第27表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火炮比较表 773

第29表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舰船比较表 774

第28表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陆军火器配置比较表 774

第30表 各省练军统计表 774

第31表 福建海军舰艇统计表 775

第24表 历年往来外洋及国内的中外轮、木船船只、吨位按国别实数统计表(1864~1895年) 776

第32表 广东海军舰艇统计表 778

第33表 江浙海军舰艇统计表 779

第34表 北洋海军舰艇统计表 781

第35表 武昌起义前全国新军统计表 783

第36表 1911年全国八旗、绿营、巡防营兵力表 785

第37表 主要时期和年代华侨人数表 786

第38表 出国“契约”华工人数估计表(1800~1900年) 786

第39表 苦力海上暴动简表(1850~1872年) 787

第40表 华侨在1895~1911年十次武装起义中的捐款估计表 789

第41表 少数民族总览表 790

第42表 清代品官岁俸章服简表 805

第43表 中国近代海关设立情况一览表 807

第44表 主要教案表 820

附录 单位换算表 830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1895~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