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3
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 5
四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9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1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4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6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16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19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1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21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21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4
第二节 物质的存在形式 29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9
二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5
第三节 意识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 39
一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39
二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43
三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7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52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52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 52
二 现实世界的永恒发展 56
三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 58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61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61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6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2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81
一 质、量、度 81
二 量变和质变 86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94
一 辩证的否定 94
二 否定之否定 98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07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07
一 事物的因果联系 107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08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12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12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13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17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17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19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22
一 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22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23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126
一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26
二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27
第五章 认识和实践 131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31
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31
二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134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141
一 认识的辩证过程 141
二 科学的思维方法 148
第三节 真理 153
一 真理的客观性 153
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59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63
一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163
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65
第六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70
第一节 社会存在及其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170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0
二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78
第二节 社会意识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86
一 社会意识的构成 186
二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89
三 社会意识诸形式 196
第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 203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3
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03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20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3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13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215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 220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 220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224
第八章 阶级、国家、革命 232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32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32
二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235
三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37
第二节 国家、社会革命 240
一 国家的实质和职能 240
二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244
三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 246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53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53
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53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258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60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63
一 个人和群众、个人和社会 263
二 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265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 267
第十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273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273
一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273
二 社会的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 276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81
一 人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81
二 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