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二章 两性的生物学差异 7
一、两性差异的遗传学基础 8
(一) 中医学的众多猜测 8
1.乾坤之道说 8
2.交媾时间说 9
3.阴阳偏胜说 9
5.左右子宫说 10
4.精血先后说 10
(二) 现代的认识 11
1.基因性别 11
2.睾丸酮水平 12
(三) 其他问题 12
1.中医学关于胚胎发育的认识 12
2.转胎问题 13
3.阴阳兼形人问题 14
4.畸型或先天性性缺陷问题 14
二、两性的解剖形态差异 15
1.关于女性外生殖器 16
(一) 中医学的传统认识 16
2.关于女性内生殖器 18
3.关于男性外生殖器 21
4.关于男性内生殖器 22
(二) 第一性征 23
1.男性第一性征 24
2.女性第一性征 24
(三) 第二性征 25
1.男性第二性征 25
2.女性第二性征 26
(一) 性及生殖生理的中医认识 27
1.男子性生理特点 27
3.其他性征 27
三、两性的生理功能差异 27
2.女子性生理特点 30
3.男女生殖生理 34
(二) 两性与脏腑气血 37
1.性与脏腑功能 37
2.性与阴阳气血及天癸 43
3.性与经络 46
1.女子“七七”说 50
四、男女的阶段性发育规律 50
(一) 中医学的认识 50
2.男子“八八”说 51
3.其他论述 52
(二) 男女不同阶段的特点 53
1.生长发育阶段 53
2.壮盛成熟阶段 54
3.衰老退化阶段 54
4.老年男女的性生理特点 56
第三章 男女心理差异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59
一、男女的倾向性心理特征 60
(一) 中医学的传统认识 60
(二) 近现代社会的流行看法 61
1.社会期待的两性特征 62
2.对男性的经验性看法(刻板印象) 63
3.对女性的经验性看法(刻板印象) 65
(三) 男女个性差异的科学研究 68
二、男女性心理差异 69
(一) 一个重要根源 70
1.男女性欲差异 73
(二) 一些基本差异 73
2.性唤起之难易 74
3.男女性行为特点 74
三、男女行为的阶段性特点 78
(一) 婴幼儿到少年时的差异 79
(二) 青春期的两性特征 80
1.青春期两性的身心发展 80
2.性心理的唤醒 80
3.其他差异的明显化 81
1.恋情中的两性变化 82
(三) 青壮年期的男女特征 82
2.婚后男女的心理状态 83
3.单身或离婚、寡居 85
(四) 更年期及更年期后的变化 87
1.更年期两性的心身状态 87
2.老年人的特点 88
四、两性差异的社会文化背景 89
(一) 社会期待与个性形成 90
1.胎教中折射出的期待 90
2.婴幼儿的最初世界 91
3.少年和青年期的社会塑造 92
(二) 文化规范与两性行为 94
1.社会地位与性别角色 95
2.社会关系与性别特征 96
3.文化变迁与个性变异 98
(三) 歧变或病态的社会根源 100
1.缩阳症的启示(观念可直接诱发病态) 101
2.足恋的背后(性歧变的文化渊源) 101
3.失身后果与个体认识的关系 102
4.龙阳断袖(行为常异的社会判断) 103
第四章 男性病理学 108
一、男性的病因特点 108
(一) 外感病因 109
1.寒邪 109
2.湿热之邪 109
(二) 内伤病因 110
1.劳作太过 110
2.用离太过 111
4.饮食伤(酗酒) 112
5.吸烟 112
3.怒伤 112
6.房劳伤 113
(三) 其他病因 113
1.意外伤害 113
2.瘀血 113
3.误服壮阳之药 114
4.频繁手淫 114
(一) 古代中医学家的认识 115
(二) 男性病症的分类 115
二、男性的病症特点 115
(三) 现代研究资料分析 116
1.基因缺陷性病症 116
2.某些心脑血管疾病 117
3.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病 118
4.常见的肺系疾病 118
5.其他 119
三、男性的病机特点 119
(一) 脏腑病机特点 120
1.肾的病机 120
2.肝的病机 123
3.脾肺病机 125
(二) 气血病机特点 127
1.男子多病气虚 127
2.男子气机失常特点 128
3.脱阳 129
4.男子血病特点 130
(三) 经络病机特点 132
1.督脉亏虚 132
2.冲任为病 132
四、社会、心理、生物学的多角度审视 133
3.带脉失约 133
第五章 女性病理学 135
一、女性的病因特点 136
(一) 外感病因 136
1.风邪 136
2.湿邪(寒湿) 136
3.中寒 137
(二) 内伤病因 137
1.操持过度,劳郁成疾 137
2.七情怫郁 138
3.饮食所伤 139
4.过逸而伤 141
5.人际为病 141
(三) 其他病因 142
1.产伤(月子病) 142
2.痰湿 143
3.瘀血(血瘀) 143
4.嗜好零食 143
二、女性的病症特点 144
(一) 古代中医学家的认识 144
(二) 女性病症的分类 146
(三) 临床研究资料分析 147
1.经、带、胎、产 147
2.与女性生理特点相关的病症 148
3.神经(官能)症 148
4.胆系疾病 149
5.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类疾病 150
6.结缔组织疾病 150
7.某些过敏性疾病 150
8.某些周围血管病变 150
1.肝的病机 151
(一) 脏腑病机特点 151
9.偏头痛 151
三、女性的病机特点 151
10.其他 151
2.心的病机 153
3.肾的病机 154
4.脾胃病机 155
5.胞宫病机 156
(二) 气血津液病机特点 156
1.女子多病血虚 156
2.血脱 157
3.热入血室 158
4.其他血病特点 158
5.女子气病的特点 159
6.女子多痰湿阻闭 159
(三) 经络病机特点 160
1.冲任不调 160
2.带脉为病 161
3.督脉为病 161
4.十二正经为病 161
(一) 生活不公,境遇凄惨 162
四、社会、心理、生物学的多角度审视 162
(二) 伦理纲常的重压 164
(三) 某些心理生理机制和特点 167
(四) 女子之病,难疗于男子 168
第六章 性源性疾病 170
一、失偶致疾 170
(一) 男子失偶 170
1.精盛失于交接者 171
2.精衰失于交合者 172
1.血胜失合之室女 173
3.男子信奉独身者 173
(二) 女子失合 173
2.寡居之中年妇女 175
3.性交而欲未遂者(遂而未遂) 176
(三) 女子失合与梦交、经闭等 178
1.女子梦交(鬼交) 178
2.失合经闭 180
二、性欲亢进 181
(一) 纵欲致疾 181
1.房劳伤肾 181
2.房劳复(交接劳复) 183
3.纵欲致死 184
(二) 性亢奋性行为障碍 186
1.慕雌狂 186
2.慕雄狂 187
3.花癫疯 188
4.纵欲后的性厌恶反应 189
三、性源性情志异常 190
1.脏躁 191
2.梅核 191
(一) 女性多见的异常 191
3.寡郁 192
4.怨恨 192
5.嫉妒 193
6.诈病(癔症) 193
(二) 男性多见的异常 193
1.焦虑 194
2.畏惧 194
3.自卑 195
2.失合郁闷 196
1.相思苦恋 196
(三) 两性均多见的异常 196
四、性交不洁致疾 197
(一) 性交犯忌 197
(二) 房事不洁 198
1.不宜合房的状态 198
2.房事后失宜 199
(三) 性病 200
1.淋病 200
3.尖锐湿疣(瘙瘊) 201
2.梅毒 201
4.软下疳(疳疮) 202
5.其他性传播疾病 202
(四) 尿路感染 202
第七章 性功能障碍中的两性差异 205
一、概说 205
二、性器缺陷 207
(一) 五不男 207
1.生(天、天宦、天阉) 207
2.剧(纵、隐睾) 207
(二) 五不女 208
6.其他异常 208
3.妒 208
5.半(二仪人、阴阳人) 208
4.变 208
1.螺女 209
2.纹女(石女、实女) 209
3.鼓花头 209
4.角花头 209
5.脉(女) 209
1.病因 210
(一) 阳痿 210
三、男性性功能障碍 210
2.病机 211
3.现代认识及治疗要点 212
(二) 遗精 212
1.梦遗 212
2.无梦而遗和滑精 213
3.现代认识及治疗要点 214
(三) 其他障碍 215
1.早泄 215
2.强中 216
3.不射精 217
4.射精疼痛(交合痛) 217
四、女性性功能障碍 218
(一) 性冷(性欲淡漠、性欲缺乏) 218
1.症状特点 218
2.病因病机 219
3.治疗要点 221
(二) 性交不美(性高潮障碍) 222
1.两种不同的障碍 222
2.病因病机 223
3.治疗要点 224
(三) 交接痛(小户嫁痛) 225
1.阴道痉挛 225
2.阴道干涩(阴枯) 227
3.交接后少腹痛 227
(四) 其他障碍 228
五、性变态中的两性差异 229
(一) 男性常见的性行为歧变 229
1.恋童癖(娈童癖) 229
2.物恋、窥恋和裸露癖 232
3.其他性行为歧变 234
(二) 女性常见的性行为歧变 236
1.性幻想和移情 236
2.自恋、影恋和裸恋 237
3.其他歧变行为 239
(三) 两性均常见的性歧变行为 240
1.自慰(手淫) 240
2.足恋 242
3.龙阳断袖(同性恋) 243
4.其他歧变行为 244
第八章 生殖障碍的性别差异 247
一、生殖与生殖障碍 247
(一) 两性与生殖 247
(二) 生殖障碍的类型及主要原因 248
1.脏腑精血病变(生物因素) 248
2.社会因素 249
3.性交行为 249
1.婚配有时 251
(三) 优生优育的中医原则 251
4.精神情感因素 251
2.同姓不婚 252
3.交合有道 252
4.疏子为佳 252
5.孕期胎养 253
二、男性生殖障碍的特点 253
(一) 精的异常 254
1.精的异常的常见类型 254
(二) 性功能障碍 256
2.病因病机和治疗要点 256
三、女性生殖障碍的特点 258
(一) 女性生殖障碍的概况 258
(二) 经血不调 259
1.常见类型及症状特点 260
2.病因病机及治疗要点 262
(三) 痰湿阻胞及其他情况 264
1.冲任失调 264
2.痰湿阻胞 265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