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民族精神的凝结--中国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证 4
(一)中国民间舞蹈的风格 4
1.“农业文化”的舞蹈风格 5
2.“牧业文化”的舞蹈风格 7
(二)中国民间舞蹈的特征 8
1.汉族的舞蹈特征 8
2.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特征 23
3.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特征 33
二 抒情状物的无声语言--模拟舞蹈 41
(一)人在自然界寻找审美形象 42
1.鼓翼而舞 42
2.腾跃的“灵兽” 46
(二)人在生产、生活中孕育审美原则 54
1.雄浑豪放的狩猎模拟 55
2.英武剽悍的战事模拟 59
3.质朴的生产、生活模拟 62
三 生命的感悟--性爱舞蹈 68
(一)人类群婚期的遗风--“本能之舞” 68
1.原始舞蹈的另一个源头 70
2.从“兄妹开亲”说起 75
3.民间舞蹈中的“性崇拜” 83
4.拙朴的野性魅力--“本能之舞”的艺术特征 86
(二)文明社会中的“情爱舞蹈” 89
1.一片爱心在舞中 89
2.“调动”自身的魅力--情爱舞蹈的艺术特征 92
四 信仰心态的映射--祭祀舞蹈 96
(一)祭祀风尚的缘起与演进 96
1.“黄河九曲灯”与“火塔塔” 99
2.对“雨神”的渴求 102
3.借助面具的“威风” 104
4.嘲弄人生的“海神” 106
5.从“卡雀畦”中的“剽牛祭天”说开去 110
6.“猎人头祭谷子”及其他 116
7.“瓦乡人”的“跳乡节” 120
(二)祭祀家族的先祖 121
1.景颇族的“目瑙纵戈” 122
2.土家族的“大摆手”及其他 123
3.庄严华丽的“祭孔乐舞” 127
五 冥冥之天地--宗教舞蹈 134
(一)巫舞 134
1.“巫风”即“舞风” 135
2.妙选巫师 135
3.鬼、神、人三位一体 137
4.南方巫舞 138
5.北方巫舞 142
1.藏传佛教寺庙舞 148
(二)寺庙舞 148
2.佛教乐舞 153
3.虔敬与激情的结合 162
4.气韵流动 164
六 生命意识的显现--丧葬舞蹈 175
(一)“超然物外”的丧葬意识 178
1.生死达观 178
2.“冷丧”不冷 179
3.敬亲尊老 182
4.黎族的《打柴舞》 183
5.“撒尔嗬”及其他 184
(二) 在移情中虚构“极乐世界” 187
1.将亡魂安度到祖先发祥地 187
2.“道场”、“佛事”在葬礼中合演 190
3.追求虚幻精神的解脱 194
4.善、恶鲜明的丧葬舞 197
后记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