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能源供应与消耗的基本特点 1
第二节 燃煤发电的污染物排放与危害 1
第三节 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概况 5
第二章 火力发电动力用煤的洗选加工 8
第一节 我国动力用煤的原煤质量及加工概述 8
第二节 重介质选煤 11
第三节 跳汰选煤 12
第四节 浮游选煤 13
第五节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 14
第六节 动力用煤的选煤流程 15
第七节 煤矸石及其利用 17
第三章 常规燃煤粉火电厂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19
第一节 概述 19
第二节 煤燃烧中NOx生成机理和降低NOx的理论依据 21
第三节 燃煤粉电站锅炉降低NOx的燃烧技术措施 26
第四节 常规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
第四章 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 36
第一节 烟气脱硫技术概述 36
第二节 烟气脱硫剂的种类和特点 38
第三节 电站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主要技术、经济和环境指标 40
第四节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44
第五节 海水烟气脱硫技术 55
第六节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 57
第七节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烟气脱硫技术 60
第八节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64
第五章 燃煤火电厂烟气脱氮装置 67
第一节 烟气脱氮技术概述 67
第二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基本原理 69
第三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工艺过程 73
第四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催化剂与还原剂 75
第五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主要设备 79
第六节 电子束辐照氨法烟气脱硫脱氮技术 81
第七节 活性炭联合脱硫脱氮技术 83
第六章 超临界参数燃煤锅炉 87
第一节 超临界锅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87
第二节 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形式 91
第三节 超临界锅炉的启动特性和启动旁路系统 94
第四节 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的主要区别 101
第五节 超临界汽轮机叶片、汽封及阀门技术 104
第七章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 107
第一节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07
第二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构成和类型 115
第三节 循环流化床燃烧与污染控制 118
第四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 123
第五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控制特点 131
第六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辅助系统及设备 136
第七节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 142
第八章 煤的转化技术 148
第一节 煤炭转化技术概述 148
第二节 煤的气化原理 150
第三节 煤气化产物的分类与特点 153
第四节 衡量煤气化炉的技术经济指标 154
第五节 煤的气化工艺及其设备 155
第六节 煤气的净化处理 159
第七节 煤的间接液化 162
第八节 煤的直接液化 165
第九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70
第一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本原理 170
第二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类型及其特点 173
第三节 燃气轮机 179
第四节 余热锅炉 186
第五节 汽轮机 193
第六节 分布式能源系统 195
第十章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201
第一节 概述 201
第二节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与工艺流程 202
第三节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特点 203
第四节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煤气化设备 206
第五节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空气分离制氧系统 212
第六节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燃气轮机、余热锅炉与蒸汽轮机 214
第七节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启动与运行特性 218
第八节 先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 222
第十一章 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 225
第一节 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的发展与现状 225
第二节 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的原理和特点 226
第三节 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电站的组成 227
第四节 增压循环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电站的特点 232
第五节 捕集CO2的燃煤增压流化床锅炉整体化发电 234
第十二章 燃料电池 238
第一节 概述 238
第二节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39
第三节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240
第四节 燃料电池的类型 245
第五节 燃料电池交流发电系统 248
第十三章 二氧化碳排放与控制技术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第二节 烟气再循环O2/CO2煤粉燃烧技术 253
第三节 化学链燃烧技术 255
第四节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257
第十四章 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260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