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概说 1
第一篇 史前地球 1
第一章 地球之诞生 6
第一节 宇宙 8
一、银河系 8
二、太阳 8
一、无中生有 16
二、具体的形象 16
第二节 地球 16
三、行星的家庭 16
三、月球 24
第三节 地球之科学研究 24
一、追根溯源—各种学识的集合 24
二、放射物质的应用与贡献 24
三、珊瑚礁化石的研究 32
第四节 大陆移动 32
一、惠格纳典大陆漂移论 32
二、移动的方向 32
三、移动的证据 32
二、西亚 41
四、两极移动 47
第二章 古代地球之地理及气候 47
一、前寒武代之分期 50
第一节 前寒武代 50
一、古生代前期 55
二、各洲的前寒武纪 55
第二节 古生代 55
二、古生代后期 62
第三节 中生代 62
一、三?纪 62
二、侏?纪 62
三、白垩纪 67
第四节 新生代 67
一、第三纪 67
二、第四纪 72
第五节 冰河 72
一、冰河的分期 72
二、冰河期的气温 77
本篇结论 77
第二篇 史前人类 80
本篇概说 80
第一章 人类的来源 86
第一节 各家理论 86
第二节 人类之演化 90
一、灵长类之演化 90
二、广鼻类与狭鼻类 90
三、由类人猿到人类 96
第三节 人与猿之异同 96
第一节 南方古猿人的发现与命名 107
第二章 南方古猿人 107
四、肢骨 109
六、体型 109
五、行走的姿势 109
七、南方古猿人形像的描绘 109
三、牙齿 109
二、面孔 109
一、头颅 109
第三节 南方古猿人的生理特征 109
第二节 南方古猿人生存的年代 109
第四节 南方古猿人的意义 112
一、南方古猿人究竟是人抑或是猿 112
二、南方古猿人是否与现代人有直接关系 112
三、南方古猿人与达尔文的理论的关系 112
第五节 南方古猿人的生活与文化 113
第三章 东非人 114
第一节 东非人的发现地点—奥尔杜维峡谷 115
第二节 东非人的发现与命名 117
第三节 东非人生存的年代与分类 118
四、身高 119
三、胫骨和腓骨 119
五、锁骨 119
一、头骨 119
第四节 东非人的生理特征 119
二、牙齿 119
第六节 东非人的生活与文化 121
六、形像 121
第五节 东非人究竟是人抑或是猿 121
第四章 爪哇人 123
第一节 爪哇人的发现命名与生存的时间 123
一、头颅 124
二、脸孔 124
三、牙齿 124
四、肢骨 124
五、身高 124
第二节 爪哇人的生理特征 124
六、走路的姿势 127
第三节 爪哇人究竟是人抑或是猿 127
第四节 爪哇人的意义 127
第五节 爪哇人的生活与文化 128
第五章 北京人(附蓝田人) 128
第二节 北京人的发现 129
一、北京人发现的序幕 129
第一节 北京人名字的起源 129
二、北京人的挖掘经过 131
第三节 北京人生理上的特征 131
一、头颅 131
二、面孔 131
三、牙齿 131
四、北京人的肢骨及其他 131
五、以现代的标准来看北京人 135
第四节 北京人的意义 135
第五节 北京人的生活及文化情形 137
附蓝田人 138
第二节 蓝田人的生活环境与生存年代 139
第三节 蓝田人的生理特征 139
第一节 蓝田人的发现与命名 139
第四节 蓝田人究竟是不是直立猿人 140
第五节 蓝田人的生活与文化 141
第六章 海德堡人 141
第一节 海德堡人的发现与命名 141
一、下颚骨 142
二、牙齿 142
第三节 海德堡人的生理特征 142
第二节 海德堡人的生存年代与生活环境 142
第四节 海德堡人的意义 144
第七章 尼安德塔人 144
第一节 尼安德塔人名字的起源与生存时间 144
三、对海德堡人生理特征的种种推测 144
第二节 尼安德塔人的发现与分布 145
第三节 尼安德塔人的生理特征 146
一、标准尼安德塔人的生理特征 146
二、变种尼安德塔人的生理特征 150
第四节 尼安德塔人的生活与文化 150
第八章 河套人(附丁村人、马坝人) 150
第一节 河套人与河套文化的发现与命名 151
第二节 河套人与河套文化的年代 151
一、左上外门齿 153
第三节 河套人的生理特征 153
第四节 河套人的生活与文化 154
二、顶骨与大腿骨 154
附丁村人 155
第一节 丁村人的发现 155
第二节 丁村人的年代 156
第三节 丁村人的生理的特征 156
第四节 丁村人的生活与文化 156
第二节 马坝人的生理特征 159
第一节 马坝人的发现 159
附马坝人 159
第九章 克罗马囊人 161
第一节 克罗马囊人名字的来源与发现 161
第二节 克罗马囊人的分布 161
第三节 克罗马囊人的起源 162
第四节 克罗马囊人生理上的特征 163
一、头颅 163
二、脸孔 163
三、身躯 164
第五节 克罗马囊人的生活情形 164
三、性灵世界的观念 165
四、交感魔术 165
一、工具的制作 165
二、社会的发展 165
第六节 克罗马囊人的文化 165
五、智力的发展 169
六、绘画 169
第十章 山顶洞人(附柳江人、资阳人) 169
第一节 山顶洞人的发现 169
第二节 山顶洞人的年代 170
第三节 山顶洞人的生理特征 170
第四节 山顶洞人的生活与文化 170
第二节 柳江人的年代 173
第三节 柳江人的生理特征 173
第一节 柳江人的发现 173
附柳江人 173
第四节 柳江人的意义 175
附资阳人 175
第一节 资阳人的发现 175
第二节 资阳人的年代 175
第三节 资阳人的生理特征 176
第四节 资阳人的意义 177
本篇结论 178
第三篇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文化 179
本篇概说 179
第一章 曙石器的发现与争论 181
一、曙石器的发现 183
第一节 欧洲旧石器工业的起源 183
第二章 欧洲的旧石器工业 183
二、由其他地区传入说 184
第二节 石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 184
一、石器的原料种类 184
二、早期欧洲石器制造过程 184
三、石器的演进 184
四、石器的利用 187
第三节 欧洲旧石器文化的分期 187
一、文化中心区 187
二、文化的分期 188
第四节 早期的旧石器文化 188
一、志里安期和阿周里安期 188
二、火的利用 191
三、石器的制造 191
第五节 中期的旧石器文化 191
一、摩斯特里安文化 191
二、克勒通尼安期和列瓦勒斯安期 191
三、奥里尼阿克期的成就 195
五、马格达兰期结束了后期的旧石器文化 195
四、苏流特里安期的文化 195
二、文化来源 195
一、文化演递情形 195
第六节 后期的旧石器文化 195
四、标枪和矛的出现 195
第七节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和风俗 204
一、摩斯特里安期的风俗 204
二、奥里尼阿克期的艺术表现 204
三、奥里尼阿克期的风俗 204
四、马格达兰期在艺术上的表现 204
第三章 非洲的旧石器时代石器文化 209
第一节 最早期的石器工业—柯芬文化及欧德温文化 210
一、柯芬文化的争论 210
二、欧德温文化的争论 213
第二节 早期器具的生产 213
第三节 非洲的志里安期—阿志里安期的手斧及切割器工业 215
第四节 列瓦勒斯安文化 218
第五节 弗里斯密士文化和沙贡文化 221
一、费里斯密士文化 221
二、沙贡文化 221
三、乌干达的沙贡文化 226
第六节 东北非旧石器时代中期及晚期的石器文化 226
一、合恩的阿志里安文化 226
二、斯蒂贝工业 226
三、比塞利安文化 226
四、安托利安文化 226
第四章 亚洲地区的旧石器文化 229
一、周口店文化期 229
二、河套文化期 229
第一节 中国的旧石器文化 229
五、坎西 229
安文化 229
三、山顶洞文化—旧石器时代后期 240
第二节 印度的索恩文化 240
第三节 爪哇的培基托尼亚文化和纳格当文化 240
第四节 东南亚的旧石器文化 241
本篇结论 243
第四篇 中石器时代的石器文化 244
本篇概说 244
第一章 欧洲的中石器文化 249
第一节 阿齐里安文化 249
第二节 塔德诺伊斯安文化 253
第三节 阿斯他里安文化 258
第四节 梅格姆斯安文化 262
第五节 厨房垃圾堆文化 270
第六节 康比尼安文化 273
第二章 中亚及东亚的中石器文化 274
第三章 非洲的中石器文化 276
第四章 中国的细石器文化 281
第一节 中国细石器文化略说 281
第二节 札赍诺尔原人文化 282
第三节 长城以外的细石器文化 284
第五篇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288
本篇概说 288
第一章 西南亚的新石器文化 293
第一节 近东带形洼地 295
第二节 ?尔摩 296
第三节 解里科 296
第四节 哈苏那与哈拉夫 299
第五节 阿姆格、那玛、买辛 303
第六节 乌巴依德 304
第七节 新石器晚期的西南亚 305
第二章 欧洲的新石器文化 307
第一节 地中海区的文化 309
第二节 安那托利亚文化与希腊新石器文化 312
第三节 中欧新石器文化 315
一、匈牙利东南方与巴纳特的文化 315
二、匈牙利东北方和斯洛伐克文化 315
三、多瑙河早期的文化 318
第四节 西欧新石器文化 318
一、西班牙的阿尔马里亚文化 318
二、瑞士的湖居村落 318
三、英国的风车山陵 321
第五节 北欧的新石器文化 321
第六节 东欧及欧洲的俄罗斯新石器文化 323
第七节 战斧文化 326
第三章 美洲的新石器文化 328
第一节 美洲的气候和人类的出现 330
一、奥梅克文化期和中美洲文明 332
第二节 中南美的新石器文化 332
二、安第斯山区和古印加文明 339
第三节 北美的新石器文化 339
一、极地 339
二、东方森林地 339
三、环北极圈地 339
四、西北高原地 339
五、平原区 339
六、大盆地区 346
七、加利福尼亚区 346
第四章 巨石文化 346
第一节 巨石之谜 346
五、石棚 347
四、环石 347
第二节 巨石建筑之种类 347
一、立石 347
二、三石 347
三、列石 347
六、墓穴 351
第三节 巨石文化的分布 351
一、地中海的巨石文化 351
二、伊比利半岛的巨石文化 351
三、法国的巨石文化 351
四、不列颠的巨石文化 351
五、北欧的巨石文化 361
第四节 巨石文化的特质 361
第五章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362
第一节 石器的种类 364
一、燧石器 364
二、石器 372
第二节 石器的制作 372
第三节 新石器在各地的发展 374
一、欧洲地区 374
二、非洲地区 374
三、美洲地区 384
第六篇 史前诸时代的食衣住行 384
第一章 史前诸时代的食 384
第一节 史前诸时代的动植物 384
一、始生代及前寒武纪之动植物 384
二、古生代之动植物 384
三、中生代之动植物 384
二、旧石器时代的猎物 404
三、中石器时代的家畜 404
一、豢养家畜的原因 404
第二节 从狩猎捕鱼到饲养家畜 404
四、新生代之动植物 404
四、新石器时代的家畜 409
第三节 几种特出的家畜 409
一、狗 409
二、驯鹿 409
三、猪 409
四、鸡 409
五、牛 409
六、羊 413
第四节 特殊地区的家畜 413
一、西南亚的家畜 413
三、代步和运输 415
二、挤奶 415
第五节 家畜的用途 415
二、中国的家畜 415
一、肉食 415
四、其他 416
第六节 最早农业区 416
一、埃及 416
三、小亚细亚 416
四、印度半岛 416
第七节 史前各时代的作物 426
五、中南美洲 426
附中美洲德华冈文化层的重建 429
一、旧石器时代食用的植物 429
二、中石器时代的作物 429
六、果树 438
五、蔬菜 438
四、玉米 438
三、小米 438
二、大麦 438
第八节 主要作物的栽培起源 438
三、新石器时代的作物 438
一、小麦 438
七、经济作物—麻 444
第九节 特殊地区的作物 444
一、东南亚的作物 444
二、西南亚的作物 444
三、欧洲的作物 444
四、非洲的作物 444
五、中国的作物 449
第十节 酿酒及其他 449
一、酿酒 449
二、其他用途 450
第二章 史前诸时代的衣 450
第一节 纺织用的原料 452
一、织布 453
第二节 纺织的技术 453
二、编篮筐 460
第三节 衣服 460
第三章 史前诸时代的住 461
第一节 择地而居 461
第二节 居所的种类 462
第三节 各地房屋的形态和结构 463
一、西南亚 463
二、北非 463
三、印度 463
四、欧洲 463
五、村庄和道路的形成 463
六、宗教建筑 475
第四章 史前诸时代的行 475
三、皮艇 477
二、树皮舟 477
一、独木舟 477
第一节 舟的种类 477
四、圆形舟 479
第二节 筏的种类 479
一、瓠筏 479
二、苇筏 479
三、皮筏 481
第三节 车的种类 481
一、轮车 481
二、二轮马车 481
三、双轮战车 481
四、骑马 484
第七篇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484
本篇概说 484
第一节 陶器初创的背景 487
第一章 初创期的陶器 487
第二节 陶器的制法 489
一、陶土 489
二、烧窑 489
三、陶轮 494
第三节 陶器形式的探讨 494
一、摹仿 494
二、发明 502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作者 502
第二章 中东美索不达米亚新石器时期的陶器 504
第一节 哈苏那陶器 505
第二节 奥倍德陶器 507
第三节 乌尔克陶器 509
第四节 杰姆德拿撒陶器 509
第三章 埃及新石器时期陶器 510
第一节 旧王国时期的陶器 510
第二节 尼卡塔时期的陶器 512
第三节 王朝以后的陶器 517
第四章 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 517
第一节 马家窑地区的陶器 519
第二节 齐家窑地区的陶器 520
第三节 半坡地区的陶器 521
第四节 庙底沟地区的陶器 521
第五节 屈家岭地区的陶器 523
第六节 青莲冈地区的陶器 524
第五章 欧洲新石器时期的陶器 525
第一节 卡瑞诺瓦陶器 526
第二节 珍佛哈尔陶器 528
第三节 布克陶器 529
第四节 莫耳地维亚陶器 533
本篇结论 538
本篇概说 540
第八篇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 540
第一章 婚姻 545
第一节 婚姻的类型 545
第二节 婚姻的起源 546
第三节 年辈分类制度 551
第四节 婚姻的手续 553
第二章 家庭 555
第一节 家庭的起源 555
第二节 妇女的地位 557
第三节 父系(权)制度与母系(权)制度 559
第三章 社会团体 562
第一节 家族 563
第二节 氏族 564
第三节 半部族 565
第四节 部落 566
第五节 图腾制度 567
第六节 秘密结社 568
第四章 社会阶级 573
第一节 勇武的阶级 573
第二节 巫觋的阶级 574
第三节 财富的阶级 576
第四节 世袭的阶级 577
第五节 职业的分工 579
第五章 社会道德和法律 581
第一节 原始的习俗道德 582
第二节 原始的道德观念与道德标准 583
第三节 原始的法律 585
第六章 政治 588
第一节 部落政治 588
第二节 国家的起源 590
第九篇 新石器时代之宗教与艺术 593
本篇概说 593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宗教的发展 597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之来临 597
一、大自然是严厉的母亲 597
二、魔术与宗教仅一线之隔 597
三、对不可见力量的崇拜 599
第二节 进入新石器时代 599
一、旧石器时代之宗教观仍然适用 599
二、各处都有母神崇拜 599
三、手斧崇拜与母神有关 599
二、代之而起对生殖力特别崇拜 608
一、逐渐消灭的动物崇拜 608
三、进入农业时代,士地及天体均为神灵 608
四、社会分工,已有专业魔术巫师 608
六、母神成为大神庙中的女神 608
五、埋葬的仪式 608
四、动物崇拜仍被留存 608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宗教的特征 60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欧洲人民的宗教 616
一、地中海一带 616
二、北欧地区 616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欧亚的宗教 616
五、集体埋葬坟墓特大 616
三、南欧地区 621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亚洲人民的宗教 621
一、东南亚 621
二、西南亚 621
三、大洋 621
洲、马达加斯加 621
二、石像雕刻深具美感 631
一、由写实进而抽象 631
第一节 由旧石器进入新石器 631
四、南太平洋 631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艺术的演变 631
三、陶器特别令人注目 634
第二节 线条装饰的转变 634
一、螺旋形装饰广泛被运用 634
二、装饰线条具有意义 634
三、完美的无野心的装饰艺术 636
第四章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636
二、世界各地的陶器艺术 637
第一节 陶器艺术 637
一、陶器之图案 637
第二节 坟墓艺术 656
第三节 偶像艺术 659
第四节 岩洞及石刻艺术 662
第五节 身体装饰 668
本篇结论 670
参考书目 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