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礼学的诞生 1
第一章 道家之礼学 12
第一节 老子之礼学 12
一、批评礼和礼治 13
二、道主宰天、帝、鬼神 18
三、学礼方法 22
四、道治依赖于天子、诸侯王 24
五、肯定丧礼和祭礼 26
第二节 庄子之礼学 30
一、礼是乱之源 31
二、儒家崇礼的错误 36
三、礼仪的道家化 40
四、乐的道家化 46
五、道中有礼且道为礼源 52
第二章 儒家之礼学 57
第一节 孔子之礼学 57
一、三代之礼的相因与损益 58
二、为国以礼 61
三、礼规定德与德支撑礼 66
四、情礼不可分 69
五、赞美《韶》、《武》而否定“郑声” 73
第二节 孟子之礼学 75
一、肯定礼的价值 76
二、礼内在于人之心性 82
三、厚葬久丧 86
四、肯定“今之乐” 90
第三节 荀子之礼学 93
一、礼的政治、人生与形上价值 93
二、礼为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宇宙之道 101
三、礼乐同构 106
四、隆礼重法 116
第三章 墨子之礼学 126
一、维护礼的等级性而否定礼的宗法性 127
二、肯定祭祀之礼并论证其社会价值 133
三、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而另制墨家丧礼 138
四、废弃三代礼仪制度而另制墨家礼仪制度 146
五、批评乐的危害性 150
第四章 法家之礼学 159
第一节 商鞅之礼学 159
一、礼生于“下世”而存于黄帝或三代之时 160
二、三代之礼各不相同 170
三、儒家之礼是乱国亡国之源 174
四、刑有礼的印记 180
第二节 韩非之礼学 185
一、维护君臣等级 186
二、批评德治又归德于礼 193
三、肯定礼仪又重情轻礼 198
结语 203
参考文献 206
附录一 郭店儒简之礼学——兼与孔子礼学比较 211
附录二 《礼记》之礼学 219
附录三 先秦诸子法律发生论 234
附录四 告子辨析 248
附录五 告子哲学的儒家归属 262
后记 272
补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