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问答题库 温病学分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熙明总编;郭谦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00131823
  • 页数:135 页
图书介绍:

1.什么是温病学?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1

2.温病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1

3.试析“温病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1

4.今天研究温病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1

5.温病学说的发展形成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之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6.战国至唐代,在温病学的病因方面提出了哪些内容? 1

第一章 绪论 1

10.战国至唐代对温病的预防有哪些重要论述? 2

12.宋代朱肱为突破当时医家墨守经方、拘泥不变的局面,作了什么重要论述? 2

11.宋代医家在温病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

8.战国至唐代对温病的治疗提出了什么原则?有哪些主要治疗方法? 2

9.战国至唐代,温病在概念上仍从属于伤寒范围,其依据是什么? 2

7.战国至唐代,在温病的证侯叙述方面突出了温热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

13.宋代郭雍对温病的病因作了哪些重要论述? 3

14.元末王安道为使温病脱却伤寒作了哪些贡献? 3

15.金人刘完素(刘河间)在促进温病学的发展方面作了哪些重要贡献? 3

16.为什么说金元时代是温病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3

18.吴又可对温疫的病因、发病、治疗等方面有哪些独特见解? 4

19.明代医家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4

17.温病学第一部专著之书名叫什么?作者是谁?该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20.喻嘉言治疗温疫的主张对温病学说的发展有何启示? 5

21.清代温病学家叶、薛、吴、王是指哪几位医家?其代表著作是什么? 5

22.为什么说明清时代是温病学说的形成阶段? 5

23.王孟英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5

24.吴鞠通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6

25.清代薛生白对温病学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6

26.“温热大师”叶天士为温病学自成体系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 6

27.在温病学派的形成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 6

30.什么叫温病? 7

32.温病的特点是什么? 7

31.温病的范围包括哪些? 7

28.在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论争中,伤寒学派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7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7

29.在寒、温学派之争中,温病学派的观点是什么? 7

33.温病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8

34.怎样理解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8

35.为什么温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 8

41.为什么把初起即见里证的暑温和湿温归属于新感温病? 9

39.温病目前常用的归类方法有几种?试举例说明。 9

40.目前对温病常用的归类方法有哪两种?这样归类有何意义? 9

37.温邪包括哪些致病因素?其特异性是什么? 9

36.温病病理演变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性? 9

38.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殊性? 9

42.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有何不同? 10

43.四时温病的命名根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之。 10

44.温病与伤寒在概念上有何联系和区别? 10

45.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木体系上有何联系? 10

46.试以风温和伤寒为例,说明狭义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 10

50.什么叫温毒? 11

52.为什么说温毒病仍属于温病范围? 11

51.温毒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11

49.在概念上明确温病与温疫的区别有何意义? 11

48.对温病与温疫概念的认识,历代中医文献有哪两种见解?其分岐点何在? 11

47.为什么说历代中医文献对温病与温疫概念的两种不同见解都是片面的? 11

53.为什么说温毒病不是一个单独疾病? 12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 12

54.温病病因学说的意义是什么? 12

55.温病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特点是什么? 12

56.风热病邪致病具有哪些特点? 12

57.为什么风热病邪多先犯上焦肺卫,病程中容易出现“逆传心包”? 12

60.为什么说暑热病邪最易伤津耗气又易挟湿兼寒? 13

59.为什么说暑热病邪多先犯阳明又易直犯心包? 13

58.暑热病邪致病具有哪些特点? 13

61.湿热病邪致病具有哪些特点? 14

62.湿热病邪为什么好犯中焦脾胃? 14

63.为什么湿热病邪易于困遏清阳,阻滞三焦气机? 14

64.为什么湿热病邪有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的致病特点? 14

65.燥热病邪致病具有哪些特点? 14

66.燥热病邪与风热病邪都是先犯上焦肺卫,应如何区别? 14

69.吴又可提出的疠气致病说,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5

71.为什么说温毒病邪仍属于温邪范围? 15

70.为什么说疠气仍属于温邪的范畴? 15

68.吴又可提出的疠气病因具有哪些致病特点? 15

67.试述温热病邪的涵义。 15

72.温毒病因说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6

73.温病发病条件有哪些? 16

74.古代医家认为温邪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 16

75.什么是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16

76.试述新感温病初起的临床表观、病机传变、治疗原则。 16

77.试述伏邪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原则。 16

78.前人提出新感、伏邪学说,在今天有何临床意义?” 16

83.温病学为什么将卫气营血叫作“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其最早见于何书?它在温病学中实指什么? 17

试举例说明病机与辨证的关系。 17

82.温病辨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7

80.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理论是哪个时代的医家基于温病病理变化的哪种认识创立的? 17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17

79.起病即见里热证候的都是伏邪温病吗?试举例说明之。 17

81.温病辨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7

84.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概念与《内经》中的论述有何不同? 18

85.试述卫分证的基本病理、临床特点、辨证要点、传变趋向。 18

86.为什么要以发热与微恶寒并见和口微渴作为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18

89.试述温病气分证的基本病理.临床特点、辨证要点和传变趋向。 19

91.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它们为什么可以作为辨证要点? 19

90.试述温病营分证的基本病理,临床特点、辨证要点、传变趋向。 19

88.什么是气分证?试以热盛阳明为例,说明气分证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 19

87.卫分证与太阳表寒证的发热恶寒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19

92.营分证为什么会出现口干反不甚渴饮的表现? 20

93.说营分证就是热入心包,正确否?为什么? 20

94.试述温病血分证的基本病理、临床特点、辨证要点、病势趋向。 20

95.为什么血分证会有热瘀交结的病理特点? 20

96.为什么要以舌质深绛、斑疹显露及出血见症作为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20

97.血分与营分在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上有何异同? 20

103.温病病邪的传变有哪几种形式? 21

102.何谓“气血两燔”?举例说明之。 21

101.何谓“气营两燔”?举例说明之。 21

99.何谓“卫气同病”?举例说明之。 21

98.温病卫气营血各证型的治疗原则和代表方是什么? 21

100.何谓“卫营同病”?举例说明之。 21

104.何谓“逆传”?它与“内陷”有何不同? 22

105.温病学中的三焦概念与《内经》中的论述有何不同? 22

106.三焦辨证的含义是什么?其实际运用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22

107.试述上焦手太阴肺的主要病理变化、证候、辨证要点。 22

108.试述上焦手厥阴心包的病理变化,证候及辨证要点。 22

112.试述中焦足太阴脾的病理变化、证候、辨证要点。 23

114.试述温热病下焦病证的主要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23

113.试述中焦温病的病机转归。 23

111.试述中焦阳明的病理、证候及辨证要点? 23

110.试述上焦温病的病机转归。 23

109.上焦热入心包的病变属于营分范围,其与热入营分有何不同? 23

115.为什么下焦温病的病理特点多属邪少虚多? 24

116.试述下焦温病的病机转归。 24

117.试述三焦病证传变形式。 24

118.吴鞠通说的“始上焦,终下焦”,能否概括所有温病的病证演变规律?为什么? 24

119.试述三焦辨证的意义。 24

122.温病常用诊法包括哪些内容? 25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25

121.“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有何异同? 25

120.试述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25

123.试述温病诊法、诊断、辨证三者的概念与关系。 26

124.熟练地掌握温病的诊断方法有何意义? 26

125.为什么说辨舌是诊断温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26

126.温病中白苔有哪些表观?诊断上有何意义? 26

127.白苔主表、主湿,怎样辨别? 26

134.试述黑苔的种类及临床意义。 27

133.灰苔的种类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7

132.黄腻苔与黄燥苔主病有何异同? 27

131.试述温病常见黄苔的诊断意义。 27

130.白腐苔和白霉苔有何不同?所主病侯有何区别? 27

129.温病白厚苔有哪几种类型?各主什么病候? 27

128.白苔厚如积粉、白砂苔、白,霉苔主病有何不同? 27

135.黑苔所主病候有阳明腑实与肾精耗竭之分,二者应如何区别? 28

136.温病兼夹痰湿证之黑苔与湿温病便血,气随血脱之黑苔有何区别? 28

137.温病舌质的变化主要侯什么病变?为什么? 28

138.红舌种类有哪些?其临床意义如何? 28

139.红舌所主病侯有虚实之分,如何辨别? 28

144.紫晦而干与紫暗潮润的舌质所主病候有何不同? 29

143.紫舌主要有哪些类型?其诊断意义是什么? 29

145.怎样鉴别紫舌所主病候之虚实? 29

141.绛而鲜泽与绛而光亮的舌质所主病候有什么不同? 29

140.试述绛舌的临床意义。 29

142.绛舌之干燥荣枯说明什么问题?其有苔无苔所反映的病变性质有何不同? 29

146.温病舌质绛和紫所主病证有何异同? 30

147.简述舌体形态不同变化的临床意义。 30

148.诊断温病为什么要验齿?验齿包括哪些内容? 30

149.温病“齿燥”应如何辨治? 30

150.如何辨别温病“齿衄”的病变性质? 30

153.温病斑与疹的出现有何临床意义? 31

154.怎样辨斑疹的顺逆? 31

152.斑疹欲发的征兆是什么? 31

151.斑与疹在形态上有何区别?其形成的机理是什么? 31

155.为什么斑疹宜见又不宜多见? 32

156.斑疹的治疗原则和禁忌是什么? 32

157.试述白痦形成的机理及其诊断意义。 32

158.白?分为哪几种类型?其治法有何不同? 32

159.哪些温病容易出现白??为什么? 32

164.温病察神气的变化在诊断上有何意义? 33

168.促、结二脉在温病中出现,其机理有何不同? 33

161.温病常见脉象浮、洪、数、滑各主什么病候? 33

160.怎样从白痦辨识病侯的顺逆?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33

162.温病常见脉象濡、缓、弦、沉、伏各主什么病侯? 33

165.试述温病中肤色变化的临床意义。 34

166.如何认识发热的重要性?温病不同阶段其发热属性是否相同? 34

167.温病常见热型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34

168.温病发热与内伤发热有何不同? 35

169.卫分、营分发热的热象、机理有何不同? 35

170.温病汗出有几种异常表现? 35

171.温病见无汗,应如何辨证? 35

172.湿热病证常有汗出,为什么汗出而热势不退? 35

173.温病之热迫津泄与脱证皆可见到大汗,二者如何鉴别? 36

174.什么叫战汗?温病中出现战汗有何临床意义? 36

175.战汗之邪退正虚与脱证如何鉴别? 36

176.试述温病头身疼痛的临床意义。 36

177.温病口渴有哪些主要表现?其诊断意义是什么? 36

181.如何辨温病之呕吐? 37

180.温病辨口渴应注意哪些问题? 37

182.温病胸腹疼痛常见哪些类型?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7

178.温病邪入营血时为何口干反不渴饮? 37

179.温病邪入营分与湿邪困脾之口渴有何不同?应如何辨别? 37

183.温病大便异常有哪些主要表现?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8

184.温病小便异常有哪些表现?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8

185.温病邪在气分,营分、血分阶段均可出现神志异常,临床上应如何辨别? 38

186.温病神志异常有哪些主要表现?如何辨别? 39

187.热闭和痰蒙的神昏澹语如何辨别? 39

188.何谓痉厥?引起温病痉厥的原因是什么? 39

189.怎样辨别温病动风之虚实? 39

192.什么是解表法?在温病中常用者有哪几种?其主治病证是什么? 40

193.解表法随证加减后常可演变成哪几种治疗方法? 40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40

191.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是什么? 40

190.温病过程中的出血常见有哪些表现?其意义是什么? 40

194.温病运用解表法时应注意什么? 41

195.轻清宣气、辛寒清气、清热泻火三法庳如何区别运用? 41

196.使用清气法应注意什么? 41

197.辛寒清气马苦寒直折两法的作用有何异同? 41

198.什么是温病和解三法?主治病证和代表方是什么? 41

199.怎样区别清泄少阳法与分消走泄法? 41

204.试述使用温病祛湿法时的注意事项。 42

203.宣气化湿和燥湿泄热法,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42

205.温病通下法包括哪些?其作用及适应证是什么? 42

201.祛湿法的概念是什么?按其作用分为哪几种治法?其主治病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42

202.宣气化湿法与轻清宣气法的作用和适应证有何不同? 42

200.温病运用和解法的注意点是什么? 42

206.应用通下法应该注意什么? 43

207.导滞通便法的作用、主治病证、代表方药是什么?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43

208.通瘀破结法的作用与一般通下法有何不同?前者怎样掌握运用? 43

209.清营凉血法常用者有哪几种?分别叙述其作用、主治证候、代表方药。 43

210.试述使用清营凉血法的注意事项。 43

215.什么叫息风法?根据其作用分为哪几种治法?试述其作用和主治病证。 44

214.临床上如何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 44

213.何谓开窍法?运用开窍法应注意什么? 44

212.“清心开窍”和“豁痰并窍”如何区别运用? 44

211.用于温病之开窍法主要有哪几种?试述其作用、主治病证及代表方药。 44

216.运用熄风法应注意什么?临床如何化裁运用? 45

217.滋阴法在温病治疗中有何重要意义? 45

218.滋阴法在临床运用时分为哪几类?试述其主治证侯及代表方剂。 45

219.温病治疗中使用滋阴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45

220.温病中常用的固脱法有哪几种?其作用和主治病证是什么? 45

221.何谓固脱法?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45

226.试述温病瘥后的药物调理方法。 46

225.温病瘥后怎样调理? 46

222.温病有哪些主要兼夹证?其成因是什么? 46

224.如何辨治痰湿内阻和痰热互结? 46

223.温病各类兼夹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如何? 46

227.湿热病瘥后如何调理? 47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47

228.预防温病有何意义? 47

229.我国古代人民在卫生与预防疾病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47

230.我国古代在接种免疫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47

231.《内经》成书时期,在预防方面有哪些成就? 48

232.《内经》以后,在预防方面有哪些成就? 48

233.古代对温病传播途径有哪些认识? 48

234.培固正气、强壮机体在温病预防中有什么作用? 49

235.隔离患者、控制传播在温病预防中有什么作用? 49

236.试述预施药物、防止染病在温病预防中的作用。 49

第八章 风温 49

237.何谓风温?简述其病名沿革。 49

241.试述风温的主要治疗原则,并结合叶氏有关原文说明。 50

240.怎样诊断风温病? 50

242.风温是怎样形成的?初起有哪些证候表现?如何治疗? 50

239.风温的传变规律是怎样的? 50

238.试述风温的病理特点。 50

243.为什么风温初起以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经为病变中心? 51

244.风温邪袭肺卫时如何选用银翘散和桑菊饮? 51

245.风温初起选用银翘散治疗时,应注意哪些煎服法? 51

246.风温初起肺卫之邪不解将有哪些主要病理变化? 51

247.风温邪传气分包括哪些证侯类型?并简述治法。 51

252.风温痰热阻肺证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怎样治疗? 52

251.试比较风温麻杏石甘汤证与宣白承气汤证的异同。 52

250.试述风温痰热结胸的证治及其与阳明经、腑证的鉴别要点。 52

249.风温痰热结胸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怎样与热在阳明证相鉴别? 52

248.风温邪热壅肺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52

253.为什么说宣白承气汤属上下合治之剂? 53

254.风温邪热壅肺与痰热阻肺的证治有何不同? 53

255.风温为什么容易发疹?怎样治疗? 53

256.怎样认识风温肺热移肠的证治? 53

257.风温阳明热盛与阳明热结的证治有何不同? 53

263.何谓“热结旁流”?它与“肺热移肠”之下利怎样区别? 54

262.风温热结旁流和肺热移肠皆有下利,二者在病机、证治上有何不同? 54

261.什么是“肺热移肠”?怎样辨证论治? 54

259.白虎汤主治风温阳明热盛的四大主症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禁用白虎汤?为什么? 54

258.怎样运用白虎汤治疗风温阳明热盛证? 54

260.风温阳明热盛为什么要选用白虎汤而不用甘寒、苦寒之剂? 54

264.风温热陷心包证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辨治? 55

265.风温阳明热结与逆侉心包均可出现神昏,二者在病因病机和证侯表现上有何区别? 55

266.何谓“内闭外脱”?怎样辨治? 55

267.风温余热未净的证治内容是什么? 55

268.风温后期为什么易见肺胃阴伤?并述其证治。 56

269.试述风温邪在肺经有哪些证型?其证治如何? 56

270.风温热入肠腑包括哪些证型?其病理与证治各是什么? 56

273.春温的发病类型有几种?试简述之。 57

274.试述舂温的病理传变。 57

第九章 春温 57

272.历代医家是怎样认识春温的? 57

271.何谓春温?它是怎样形成的? 57

275.春温为什么易动风发痉,怎样治疗? 58

276.为什么说春温后期易导致肝肾阴伤? 58

277.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58

278.风温与春温的病理传变有何不同? 58

279.春温与风温初起证治有何不同? 58

280.试述春温的治疗法则。 58

285.春温热郁胆腑与阳明热盛证治有何区别? 59

284.热郁晌膈证与热灼胸膈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59

286.试比较温病阳明热结兼阴液亏损与气液两虚的症状。 59

282.春温热郁胆腑有哪些证侯表现,如何治疗? 59

281.春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59

283.春温热在胸膈可见哪些证型?其病理与证治方面应如何区别? 59

287.试述春温阳明热结而兼正虚的证治。 60

288.试述春温“阳明腑实,小肠热盛”证治。 60

289.比较白虎汤证,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汤证,化斑汤证的异同。 60

290.春温“热灼营阴”证是怎样形成的?试分析其临床见症与治疗方剂? 60

291.清营汤清泄营分热邪,为何方中用银花、连翘、竹叶? 60

292.什么是春温气分兼表与营分兼表证?怎样治疗? 60

296.春温血分证可见哪些证型?怎样治疗? 61

297.试分析春温热盛迫血之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61

294.怎样认识春温气营(血)两燔证治? 61

295.春温发斑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辨治? 61

293.什么是气营(血)两燔?怎样辨治? 61

298.热盛迫血证的治疗为什么要凉血与散血并用? 62

299.春温热灼营阴与热盛迫血证治有何异同? 62

300.什么是热与血结?怎样分析其证治? 62

301.对比“热盛迫血”、“热与血结”、“太阳蓄血”三证证治。 62

306.试述春温热盛动风、阳明热盛动风、热闭心包动风的区别。 63

305.试述羚角钩藤汤在温病热盛动风证的运用。 63

304.怎样分析春温热盛动风见证?如何治疗? 63

303.热入心包的昏谵与热灼营阴的时有谵语是否相同? 63

302.怎样认识春温热闭心包的证治? 63

307.春温后期包括哪些证型,其证治有何不同? 64

308.春温热灼真阴有哪些证型?如何辨证治疗? 64

309.春温阴虚火炽与肾阴耗损的证治有何区别? 64

310.试比较春温黄连阿胶汤证与暑温连梅汤证的异同。 64

311.春温“肾阴耗损”可出现哪些临床见症?如何分析?怎样治疗? 64

315.什么是“痪疭”?怎样辨治? 65

314.何谓“虚风内动”?怎样与“热盛动风”证相鉴别? 65

313.春温虚风内动有哪些证候表现?怎样分析与治疗? 65

312.春温肾阴耗损的耳聋与少阳耳聋如何鉴别? 65

316.怎样选用加减复脉汤、定风珠方治疗虚风内动? 66

317.在温病临床中,如何区别运用黄连阿胶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 66

318.试述春温邪留阴分的证治。 66

319.沙参麦冬汤、青蒿鳖甲汤都可以治疗温病后期阴伤,如何区别使用? 66

320.春温后期为什么会出现“阴虚火炽”证?怎样治疗? 66

第十章 暑温 66

321.什么叫暑温?其发病特点主要有哪些? 66

326.试述暑温的治疗大法。 67

325.简述暑温辨证要点。 67

324.怎样诊断暑温? 67

323.试述暑温的病机特点。 67

322.暑温的致病因素何在? 67

327.怎样理解治暑“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68

329.暑入阳明的病理传变趋势如何? 68

330.暑入阳明有何特点?怎样治疗? 68

331.为什么暑温易见伤津耗气?怎样辨治? 68

336.什么叫暑瘵?怎样治疗? 69

335.暑温何以易于夹湿?怎样辨治? 69

334.暑湿弥漫三焦有哪些表现?怎样治疗? 69

333.暑湿困阻中焦怎样辨治? 69

332.暑温津气欲脱的证治如何? 69

337.什么叫暑厥?与中风如何区别? 70

338.什么叫暑风?如何辨治? 70

339.暑热动血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70

340.简述暑伤心肾之病机证治。 70

341.试比较黄连阿胶汤证与连梅汤之异同。 70

346.何谓湿温?其临床特点是什么? 71

第十一章 湿温 71

345.什么叫暑秽?怎样治疗? 71

344.暑湿兼寒的病机证治如何? 71

342.暑温后期,余邪未净,痰瘀滞络的证治如何? 71

343.什么叫冒暑?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如何? 71

347.怎样理解湿温的成.因是“内外合邪”? 72

348.湿温病有哪些临床特点? 72

349.请述湿温乏病机特点。 72

350.试述湿温病的病机演变过程。 72

351.湿温病为什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72

354.试述湿温复发之机理及防止措施。 73

356.吴鞠通谓湿温初起“有似伤寒”,二者如何区别? 73

355.湿温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73

353.湿温为何病难速已? 73

352.湿温何以邪恋气分为时较久? 73

357.湿温可见“午后身热,状若阴虚”,应怎样与阴虚发热相区别? 74

358.湿温和暑温如何鉴别? 74

359.如何辨别湿温的湿热轻重? 74

360.试述湿温的治疗原则及主要治法。 74

361.运用清热化湿治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74

366.试述湿温邪阻膜原的病机和证治。 75

365.湿温初期如何区别应用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 75

364.试分析湿温初起邪遏卫气的证候特点和治疗法则。 75

362.什么是治疗湿温之“三禁”?湿温“三禁”是在什么前提下提出来的? 75

363.怎样预防湿温? 75

367.试分析湿温病湿困中焦的病机和证治。 76

368.湿热病邪在中焦有何特点?如何治疗? 76

369.试述湿浊蒙工,泌别失职的证治。 76

370.湿温病湿阻肠道,传导失司怎么辨治? 76

371.试述湿温病湿热蕴毒的病机和证治。 76

374.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热闭心包其病机和证治有何不同? 77

376.试述湿温病化燥入血证治。 77

375.试述湿温病阳明热炽,太阴脾湿未化的证治。 77

373.试述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的证治。 77

372.湿热俱盛郁阻中焦怎样辨治? 77

377.湿温后期气随血。脱怎样救治? 78

378.湿温病恢复期余邪未净怎样治疗? 78

第十二章 伏暑 78

379.试述伏暑的涵义及临床特点。 78

380.试述伏暑的病因与病机。 78

386.伏暑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9

385.怎样鉴别伏暑与暑温? 79

384.伏暑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79

383.怎样掌握伏暑的诊断要点? 79

381.伏暑病情的轻重与哪些因素有关? 79

382.伏暑的病机演变是怎样的? 79

387.伏暑初起卫气同病可见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80

388.伏暑初起卫营同病怎样辨治? 80

389.伏暑初起卫气同病与卫营同病怎样鉴别? 80

390.如何辨治伏暑邪在少阳之证? 80

391.试述伏暑邪结肠腑的证治。 80

393.伏暑邪结肠腑为何治以轻法频下? 81

395.伏暑热闭心包,血络瘀滞如何辨治? 81

394.伏暑热在心营下移小肠如何辨治? 81

392.试述伏暑湿热积滞搏结肠腑治疗之宜忌。 81

第十三章 秋燥 82

396.什么叫秋燥?秋燥有哪些临床特点? 82

397.试述秋燥的病因。 82

398.温燥的病机是什么? 82

399.试述燥邪的属性。 82

400.秋燥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82

401.温燥和凉燥有何区别? 82

407.燥干清窍证的病机和治疗如何? 83

406.秋燥邪在气分有哪些证型?代表方是什么? 83

404.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83

405.治燥与治火有何不同? 83

403.秋燥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83

402.秋燥与风温、伏暑在初起阶段的证候表观有何区别? 83

408.燥热伤肺证的病机和治疗如何? 84

409.秋燥“燥热伤肺”用清燥救肺汤与风温“邪热壅肺”用麻杏石甘汤,其证治有何异同? 84

410.桑杏汤、清燥救肺汤临床运用有何异同? 84

411.肺燥肠热证和肺燥肠闭证的病机,证候表现,治疗有什么不同? 84

412.试比较肺燥肠闭和腑实阴伤的证治。 84

417.试述历代医家对大头瘟的简要认识。 85

416.何谓大头瘟? 85

第十四章 大头瘟 85

415.燥热伤肺与肺胃阴伤如何辨治? 85

414.风温病肠热下利和秋燥病肠热下利的病机和治疗有何不同? 85

413.秋燥病什么时候宜用沙参麦冬汤? 85

418.试述大头瘟的病因、病理。 86

419.大头瘟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86

420.大头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86

421.大头瘟的治疗特点是什么?临床如何灵活用药? 86

422.大头瘟可出现哪些见症?怎样治疗?它与痄腮如何鉴别? 86

423.大头瘟与烂喉痧初起证治有何不同? 86

424.普济消毒饮运用于大头瘟初期是否需要去升、柴? 86

427.为什么说对烂喉痧的系统论述主要见于清代? 87

426.何谓烂喉痧?历代医家是怎样认识这一疾病的? 87

428.试述烂喉痧的病因、捕机。 87

425.普济消毒饮运用于大头瘟初期是否需要去黄芩,黄连? 87

第十五章 烂喉痧 87

429.怎样判断烂喉痧病势发展的顺逆? 88

430.烂喉痧的病因病理与大头瘟有何异同? 88

431.烂喉痧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88

432.何谓闹意见?痧?它与斑疹之形态有何不同? 88

433.烂喉痧为什么颜面潮红而口周围苍白? 88

434.“?痧”如何进行辨证? 88

438.烂喉痧常见哪些证型?如何辨治? 89

437.如何治疗烂喉痧?怎样配合应用外用药? 89

436.怎样认识“烂喉?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 89

435.烂喉痧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89

439.试述烂喉痧毒燔气营(血)的病机,并说明如何辨证治疗。 90

440.烂喉痧恢复期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机要点是什么?怎样治疗? 90

441.叶天士《温热论》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90

442.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90

443.怎样认识叶天士所云“逆传心包”的观点? 90

448.“凉血散血”的涵义和适应证是什么? 91

447.叶天士提出的“透热转气”的涵义是什么? 91

446.为什么“到气才可清气”? 91

444.叶天士为什么说“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91

445.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吴鞠通说:“温病忌汗”。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91

第十六章 叶天士《温热论》 91

449.叶天士说“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的目的何在? 92

450.怎样理解叶香岩“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的治疗意义? 92

451.叶天士既说“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又说“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92

452.叶天士所称之“两阳相劫”的涵义是什么? 92

458.叶天士提出的“分消走泄”其涵义是什么? 93

457.叶天士说“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伤寒少阳病与邪留三焦证的病机和治法有何区别? 93

456.“汗出肤冷”与“肤冷汗出”在辨别战汗后虚与脱有无意义?为什么? 93

455.叶天士论述的邪正交争之战汗,有几种转归?应如何处理治疗? 93

454.叶天士说:“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战汗透邪,法宜益胃”,对益胃的注解主要有哪几种?哪种说法允当? 93

453.叶天士所称的“浊邪害清”的涵义是什么? 93

459.叶天士提出“随证变法”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94

460.“湿邪内搏肠腑”与“伤寒邪热在里”之燥结,在应用下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94

461.邪结胃脘,叶天士指出当用“苦泄”,请叙述其适应证及治疗方药。 94

462.邪结胃脘,叶天士指出可用“开泄”之法,请叙述其适应证和代表方药。 94

463.怎样认识《温热论》中治痞“必验之于舌”的意义? 94

467.“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其意义是什么? 95

465.“湿胜则阳微也”与“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的意义同否? 95

466.热病为什么“救阴犹易,通阳最难”? 95

464.湿温病见“面色白者”和“面色苍者”,其治疗各应注意什么? 95

468.“通阳不在温而在利便”其意义是什么? 96

469.叶天士说“营分受热”有哪些表现?其产生机理是怎样的? 96

470.“从风热陷入”与“从湿热陷入”营分,在治法上有何不同? 96

471.叶天士说“急急透斑”的含义是什么? 96

474.何谓“先安未受邪之地”? 97

477.《温热论》中津枯火炽的黑苔与土燥水竭的黑苔有何区别? 97

475.如何理解《温热论》中“上者上之”与“甘守津还”的含义? 97

476.怎样认识《温热论》中的脾瘅病? 97

473.叶天士提出“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其方药应用可分为几个层次? 97

472.叶天士说:“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应怎样理解?治疗原则是什么? 97

328.怎样理解“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98

478.《温热论》中舌黑而干者与舌无苔而有烟煤隐隐者的区别是什么? 98

479.“火邪劫营”与“心胃火燔”在舌上表现有什么特点? 98

480.《温热论》中舌绛而中心干与舌独中心绛干有何区别? 98

481.绛舌见于热陷络闭证,以何为据判断其“平素心虚有痰”? 98

482.同一绛舌,为何一以清营为主,一以清胃为主? 98

483.试述“胃阴亡”与“肾阴涸”的舌象。 98

484.舌“抵齿难骤伸”与“舌痿”有无区别? 98

489.妊娠病温为什么不可拘泥用四物汤保胎? 99

488.既说白痦是“湿郁卫分”,为什么又说要“理气分之邪”?治用“甘药补之”是什么意思? 99

486.为什么“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 99

485.如何理解《温热论》中验齿的诊断意义? 99

487.说“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其意为何? 99

490.产后为何慎用苦寒?当染患温病时忌否?应注意什么? 100

491.“当如虚怯人病邪而治”是叶天士针对什么提出来的?如何理解? 100

492.“热入血室”证是怎样形成的?并说明温病“热入血室”的证治。 100

493.叶天士提出热陷血室“上逆心包”是否就是“逆传心包”? 100

496.如何理解“知温邪忌散,不与暴感门同法”? 101

498.风温病,叶氏指出误治有哪些?黄连、栝萎是否绝对禁用? 101

497.所谓“热乃无形之气”与“攻治有形”各指什么?有什么意义? 101

495.为什么说春温是伏邪“藏于少阴”、“发于少阳”? 101

494.试述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的主要内容。 101

第十七章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101

499.如何理解叶氏所说“风温肺病,治在上焦”的涵义? 102

500.叶天士治疗风温各阶段的大法是什么? 102

501.以动静,阴阳分中暑、中热妥当否?为什么? 102

502.叶香岩说“发泄司令,里真自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02

503.怎样认识叶氏所谓暑厥的病机与证侯特点? 102

504.所谓“春月为病,犹是冬令固密之余,秋令感伤,恰值夏月发泄之后”指明了什么? 102

509.为什么“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 103

508.陈平伯标风温证提纲,包括什么内容? 103

507.外感温病篇,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103

第十八章 陈平伯《外感温痢篇) 103

505.如何理解叶氏对秋燥病的治疗大法? 103

506.叶氏对秋燥的治疗禁忌是什么? 103

510.陈平伯所论风温与张仲景所论风温有何不同? 104

511.对“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温内袭,肺胃受病”应如何理解? 104

512.陈平伯论述风温犯肺的证治包括哪些内容? 104

513.如何理解风温治用”凉解表邪”与“凉泄里热”? 104

514.什么叫“风火内旋”? 104

515.试述陈平伯有关风温“热灼肺胃,风火内旋”,的证治。 104

519.试述陈氏所谓“风温热毒,深入阳明营分”的临床表现及其病机。 105

520.风温邪由肺胃下注大肠与风温热毒深入阳明营分均有下利、谵语,如何鉴别? 105

517.试述陈平伯有关“温邪内逼阳明,津液劫夺,神机不运”的证治。 105

518.试述陈平伯有关风温邪由肺胃下注大肠的证治。 105

516.试析陈平伯有关“风火内旋”的病机。 105

521.什么叫“金囚木旺”? 106

522.风温“风火内旋”与“金囚木旺”证治上有何异同?为什么? 106

523.风温“热邪内蕴,走窜心包络”的证治如何? 106

524.风温夹湿外发白?的机理是什么? 106

528.何谓湿热证的正局和变局?怎样辨别? 107

527.湿热病的辨证提纲是什么? 107

526.简述《湿热病篇,内容大要。 107

525.何谓“风毒上壅阳络”?其主要临床表现和治法如何? 107

第十九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107

529.何谓阴湿伤表?怎样辨治? 108

530.何谓阳湿伤表?怎样辨治? 108

531.湿热证邪在上焦气分如何辨治? 108

532.懊侬、脘闷如何定位?在湿热证初起它与“壮热口渴、谵语”并见,怎样辨其病位主在胸脘,而不是胃和心包的病变? 108

533.湿热阻遏膜原的证治有何特点? 109

534.湿热证初起有发热,口渴,为何说是“湿伏中焦”? 109

535.湿热病湿滞中焦阳明,“舌遍体白”,为什么不是“寒湿”?治用何法? 109

536.邪在中焦,湿渐化热,湿热参半,怎样治疗? 109

540.湿热病出现严重的“呕恶”,为什么说是“肺胃不和”?怎样治疗? 110

541.胃热炽盛挟湿怎样论治? 110

537.湿热痧秽怎样救治? 110

539.以“呕吐清水或痰多”为主证的机理为何?薛生白为什么说它与“木火”有关?设有关,还应伴有何症状? 110

538.湿热病“胃液受劫,肝火上冲”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治疗? 110

542.湿热病“湿流下焦”何为主症?治用何法? 111

543.湿热化燥热入心营邪灼心包可见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111

544.怎样认识妇女患湿热病热入血室证? 111

545.试述湿热证热盛动血之病机与证治。 111

546.湿热化燥热盛动血怎样救治? 111

550.湿热病见“发痉、神昏笑妄”,为什么不是两厥阴证? 112

549.试述湿热致痉的主要证治。 112

547.试述湿热邪入厥阴,主客浑受之病机与证治。 112

548.湿热动风、阴虚动风其证治有何不同? 112

551.湿热化燥,阳亢风动,为何痉与头痛即表示着病机所在? 113

552.阳明实热发痉为何要用凉膈承气以通腑? 113

553.湿热化燥,上结于膈,下结于肠,如何辨治? 113

554.“足冷阴缩”的机理有哪些?在湿热病中与昏、痉同见,认为是“下体外受客寒”,独用“辛温药外洗”当否? 113

557.余邪内留肝胆可见哪些证侯?怎样治疗? 114

558.暑湿伤肺之实喘与署伤元气之虚喘怎样鉴别? 114

556.湿热病后,为何吐泻并作?怎样辨治? 114

555.湿热证后期余湿留滞经络与余湿困胃如何调治? 114

559.湿热病湿伤少阴之阳的表现和治法如何? 115

第二十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 115

560.吴鞠通所称温病有九种,请举出九种病名,并解释其涵义。 115

561.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把温病分为几类?每类有几种温病? 115

562.吴鞠通对温病的发病部位和感邪途径,传变规律有何论述? 115

563.如何理解吴氏所论的“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115

564.吴氏对银翘散的煎服法是如何论述的? 115

569.吴鞠通“阳明下证,峙立三法”是指哪三法?应如何理解? 116

568.吴鞠通对温病热结、液干所致大便不通如何治疗? 116

566.吴鞠通认为阳明温病的证侯和机理是什么? 116

565.吴鞠通提出“温病忌汗”的原因何在? 116

567.吴鞠通所论“中焦阳明温病”证治有哪些?为什么说“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16

570.吴鞠通说“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请指出五种证候的治疗方药。 117

571.《温病条辨·中焦篇》17条五个加减承气汤的功效和应用有何异同? 117

572.吴鞠通所论的温病五条死状的内容是什么? 117

573.吴鞠通说:“再热厥之中,亦有三等”,请叙述有哪三等?其治则是什么? 117

574.吴鞠通提出营血分温病值得注意的两个症状是什么? 117

578.试述吴鞠通对小儿暑痫的证治。 118

580.如何理解吴鞠通所指出的湿温三禁? 118

579.吴鞠通认为,湿温初起证治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18

576.阳明土燥水竭与邪入下焦,真阴耗伤的证治有何不同? 118

577.吴鞠通所标暑温之大纲是什么? 118

575.为什么舌滑者不可与清营汤? 118

581.吴鞠通认为伏暑的发病和病机有哪些特点? 119

582.吴鞠通所论伏暑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119

583.吴鞠通对温毒的病因发病以及证治是如何论述的? 119

589.吴鞠通称温病“不可“纯用苦寒”的涵义是什么? 120

588.如何理解“温病燥热”“不可纯用苦寒”? 120

587.吴鞠通为什么提出“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 120

586.吴鞠通有关斑疹治禁包括哪些内容? 120

585.试述吴鞠通对温病忌汗之理,以及斑疹、昏谵的治疗。 120

584.吴鞠通说:“温病忌汗”,其涵义是什么? 120

590.温病数下亡阴,大便不通应如何治疗? 121

591.阳明温病下后“十数日不大便”为什么“断不可再与承气”? 121

592.吴鞠通汗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21

593.如何理解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的三焦治法? 121

597.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杂气有哪些主要特性? 122

596.吴又可对温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怎样认识的? 122

595.《温疫论》的主要学术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22

第二十一章 吴又可《温疫论》 122

594.吴鞠通所论“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122

598.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对温疫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有何见解? 123

599.吴又可对杂气的流行是如何论述的? 123

600.吴又可对温疫流行的不同程度是如何论述的? 123

601.吴又可对以气制物是如何论述的? 124

602.试述温疫初起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124

603.吴又可对达原饮的方解和加减是如何论述的? 124

604.吴又可对邪离膜原及其传变的证治是如何论述的? 124

608.吴又可所论伤寒与温疫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125

607.温疫用攻下法应注意什么? 125

605.吴又可对急证急攻是如何论述的? 125

606.吴又可为什么说逐邪勿拘结粪? 125

609.如何理解吴又可所谓温疫的“战汗”与“发斑”? 126

610.吴又可对补泻兼施是如何论述的? 126

611.何谓温疫之“九传”? 126

614.人参养荣汤、清燥养荣汤、柴胡养荣汤、承气养荣汤方证有何异同? 127

第二十二章 余师愚《疫病篇》 127

615.《疫病篇》的作者是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27

613.吴又可对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是如何论述的? 127

612.温疫解后的调治原则是什么? 127

616.余师愚的论疫要点如何? 128

617.伤寒与热疫呕、利的病机有何不同?怎样鉴别? 128

618.如何理解余师愚所谓“热疫不是伤寒,伤寒不发斑疹”? 128

619.余师愚在“论治疫”中提出的治疫之法与禁忌如何? 128

620.余师愚论斑疹有哪些主要内容? 129

621.怎样理解余师愚辨斑疹“神明于松浮紧束之间”? 129

622.析余师愚论疹与叶天士有何不同? 129

623.“去爪牙、捣窝巢”所指为何? 129

628.热疫主见何脉?怎样根据疫疹脉象测知病之浅深轻重? 130

627.“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的意义是什么? 130

626.“三焦之气为火”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30

624.余师愚治疗暑热疫有何特点? 130

625.清瘟败毒饮的作用特点是什么?余师愚用以治热疫为什么重用石膏不用硝黄? 130

629.治疗热疫斑疹为什么不能表散?怎样才能使斑疹外透? 131

630.疫毒发疮与常见的一般疮证有什么不同? 131

631.何谓“发于要地”?何谓“发于无名”? 131

632.什么叫闷疫?其证治如何? 131

645.热疫出现“完谷不化”的机理是什么?如何治疗了其与脾肾阳虚所致者如何区别? 131

636.热疫为什么唯独头上出汗?怎样治疗? 132

637.热疫病“神志异常”有哪些表现?其机理如何?怎样治疗? 132

635.什么叫“毒参阳位”? 132

634.妊娠病疫在治疗上应注意什么? 132

633.余师愚怎样论毒与胎的关系?其治法为何? 132

638.热疫“周身如冰”怎样与寒厥辨别? 133

639.热疫出现“四肢独冷”、“抽惕若惊”、“筋肉瞤动”、“循衣摸床撮空”的机理是什么?如何治疗? 133

640.热疫为什么“唇掀肿”? 133

641.为什么热疫耳后硬肿为险恶之侯?如何治疗? 133

642.简述热疫“频频干呕、旋食旋吐”的机理与治法。 133

643.热疫中干呕较吐为重是什么道理? 133

644.热疫后大便久秘,为什么不能用通利法? 134

646.热疫出现鼻衄、舌衄、齿衄,痰中带血、便血、溺血的机理和治法有何异同? 134

647.热疫病中的溺血和血淋证临床表观有何不同?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