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西部大开发的背景 6
第一节 西部地区开发的外部环境 6
一、经济全球化 6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 9
三、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第二节 西部地区开发的内部环境分析 19
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19
二、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格局 27
三、时代呼唤西部增值: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抉择的形成与发展 45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与基本原则 49
一、加快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 49
二、西部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2
一、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56
第二章 国际区域开发与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56
第一节 发达国家缩小地区差异的政策措施 56
二、英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政策措施 60
三、德国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政策措施 68
四、日本国的区域政策实践 74
五、以色列开发南部的成功经验 77
第二节 相对落后国家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措施 78
一、巴西的政策措施 80
二、土耳其的政策措施 81
三、俄罗斯的政策措施 82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82
一、政府在区域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82
二、风险投资方面差异 85
三、区域创新环境比较 86
四、科技产业化水平的比较 88
五、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作用比较 88
六、人力资源方面的比较 89
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同方式 90
第四节 国际组织支持图们江地区开发的经验借鉴 93
一、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的形成与发展 93
二、图们江地区开发所取得的成果 94
三、图们江地区开发的经验借鉴 95
第五节 国内外区域开发与开放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98
一、灵活优惠的土地开发利用政策极为关键 98
二、赋予特定地区在特定的时间内较大的开发自主权 99
三、重视发挥高科技产业对我国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 99
五、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100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西部开发的突破口 100
六、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101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论与模型 102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理论 102
一、区域经济学关于欠发达地区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 102
二、发展经济学关于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理论 109
三、福利经济学关于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理论 113
四、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11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115
一、古典增长模型 115
二、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117
三、新古典增长理论 118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 121
第三节 探索与我国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理论与模型 122
一、理论要点 123
二、模型分析 124
三、综合评价 127
第四章 开发西部的新思路 129
第一节 发展战略选择 129
一、比较优势 129
二、科学规划 131
三、跨跃增长 131
第二节 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131
一、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 131
二、新亚欧大陆桥与西北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 133
三、长江、澜沧江--湄公河与西南地区的开发与开放 137
三、加快小城发展,减少农民比例 141
二、在沿边地区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市、区(县、镇),建立新的经济特区 141
一、沿交通干道建立新的中小城市 141
第三节 加速城市化进程 141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43
五、政府、企业、个人与城市化进程 144
六、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148
七、城市经济与西部地区的开发 150
第四节 创造引力,形成特色 156
一、开放西部“门户”,广泛吸引投资者 156
二、举办特色活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156
三、发展优势产业 160
第五节 知识经济与西部地区的发展 162
一、知识经济时代 162
二、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65
三、知识经济与西部地区的发展 166
一、可持续发展 168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168
二、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地区的开发 173
第七节 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扩大内需 176
一、扩大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176
二、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抑制有效需求 178
三、消除税外收费,稳定消费预期有助于激活经济 182
四、启动国内需求,发展资本市场 183
第八节 创造有利于西部开发的新制度环境 185
一、规范政府行为 186
二、制定产业政策 186
三、人才保障机制 187
第五节 科技进步、投资、经济发展 188
第一节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88
一、21世纪是技术主导经济的世纪 189
二、科技进步加速了经济发展 192
三、科技进步释放经济发展潜能 193
四、科技成果转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93
五、信息网络为企业开辟了新市场 194
六、信息产业成为国家和城市发展的战略产业 195
七、创新是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 196
第二节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196
一、扩大投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治理通货紧缩的重要手段 197
二、鼓励外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
三、启动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200
第三节 新技术与投资结合共促西部发展 202
一、新技术对投资具有强大引力 202
二、投资是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 203
三、建立健全的投资机制,保障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03
一、产业结构趋同化 206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 206
第六章 优化产业结构 206
二、支柱产业选择过多,缺乏优势与重点 207
三、以投资和引进设备为主,热衷于外延型增长 207
四、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上陷入误区 208
五、忽视了支柱产业的新陈代谢 208
六、新产品开发进程缓慢 208
七、技术来源获取日益困难 209
八、管理与营销水平较低 209
第二节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是西部发展的当务之急 209
一、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状态 210
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产业结构不断转换 210
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合理分布 211
五、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 211
三、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211
第三节 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212
一、制定新的产业技术政策,保持经济内外部协调性 212
二、突出产业结构政策特征,寻求扩散效应 213
三、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式 213
四、调整产业结构中政府与企业的作用 214
第四节 后发优势与产业跨越 215
一、技术跨越、二次创新 215
二、主导先行、加快升级 216
三、网状交叉、内外并重 216
四、规模取胜、效益为主 217
第七章 新产业与西部城市竞争力 219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新产业发展 219
一、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219
二、知识经济与新产业发展的启示 221
三、名牌产品、优势产业与城市形象 222
第二节 以技术创新推动城市新产业发展 223
一、支柱产业要突出重点 224
二、支柱产业要择优 224
三、支柱产业要避免趋同化 225
四、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226
五、技术创新是支柱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26
第八章 创新--西部开发的切入点 230
第一节 制度创新 230
一、建立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投资机制,重点支持高科技企业 230
二、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232
三、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激活中小企业的制度安排 232
第二节 技术创新 233
一、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233
二、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 234
三、建立具有西部特色官产研(学)合作新机制 235
第三节 金融创新 236
一、金融工具与融资技术的创新 237
二、支付与信息系统的服务创新 237
三、金融市场的创新 237
四、金融组织的创新 237
五、经营管理方法的创新 237
第四节 管理创新 239
一、简化管理程序 239
二、提高管理效率 239
三、降低管理成本 239
四、完善管理体系 240
二、知识化,掌握知识才能掌握命运,才能掌握世界 243
一、年轻化,吸纳一批青年人才,投身西部大开发 243
第一节 启用新一代青年人才,加速经济、行政管理与企业家队伍的年轻化进程 243
第九章 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加速经济、行政管理和企业家队伍的知识化进程 243
三、公开化,建立技术开发网络,借天下人才为我所用 244
第二节 富民为先 245
一、寻找资金 245
二、寻找知识 247
三、寻找人才 248
四、寻求富裕 249
第三节 推进决策科学化,提高决策水平 250
一、规范决策程序 250
二、建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250
四、实现政府办公系统自动化 251
五、推广应用CAD、CAM和CIMS技术 251
三、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 251
六、加强经济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252
七、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服务体系 252
八、建立新的工作激励机制 253
第四节 加快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企业家队伍建设 254
一、经济管理水平落后难以适应西部开发的需要 254
二、加快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255
三、造就一支新型企业家队伍 255
四、人才本地化 256
五、加快人才录用制度化 256
第五节 推进西部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256
一、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 256
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257
三、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新产业发展 257
五、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加快科技产业发展 258
四、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258
六、加强“二次创新”,寻求竞争优势 259
第十章 政府主导、制度保障、市场导向、技术促进、利益驱动、共促西部增值 262
第一节 政府主导--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与定位 262
一、提供法律保障 262
二、制定官产研合作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政策 263
三、公开信息,努力减小信息不对称性、建立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263
四、转移支付 264
五、完善服务 264
第二节 制度保障 265
一、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深化市场经济观念、形成规范市场管理制度 265
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区域环境 265
三、建立技术与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 266
二、加速市场化进程 267
一、以市场需求为尺度 267
第三节 市场导向 267
第四节 技术促进 268
一、技术引进 268
二、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与创新休系 268
三、技术改造 271
第五节 利益驱动 272
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272
二、创造产权与收益分配的新形式 273
三、建立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73
第六节 共促西部增值 282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82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84
参考文献 287
英文目录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