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1
目录 1
二、列宁对马恩理想模式的探索 2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实践 4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拓展与深化 7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认识转折 7
二、第二次飞跃 10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1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13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
二、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17
三、坚持事物发展过程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原理 2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21
第一节 特殊内涵 26
一、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26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内涵和性质 26
二、与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 28
第二节 性质特征 30
一、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30
二、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 3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41
第一节 主要矛盾 41
一、过渡时期到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 41
二、主要矛盾及其表现 43
第二节 中心任务与生产力标准 45
一、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46
二、阶级斗争不再是中心任务 47
三、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促进生产力发展 48
第三节 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49
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现状 49
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性战略任务 5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 58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58
一、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58
二、商品化程度和生产力发展速度 60
三、现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特殊意义 61
第二节 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及其两重性 63
一、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原因 63
二、商品经济的两重作用 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 67
一、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67
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 69
第四节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 70
一、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 71
二、完善多形式的计划管理 72
三、强化金融调控机制 73
四、加快建立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74
五、调整所有制结构,优化企业行为 74
六、促进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 76
七、加入国际竞争行列 7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80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 80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 85
第二节 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 85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 86
三、联合经济 88
四、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92
第三节 居补充地位的非社会主义经济 93
一、个体所有制经济 93
二、私营经济 94
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96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环节 98
第四节 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98
二、调整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101
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改革 10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110
第一节 分配结构的基本特征 110
一、分配结构多样化的原因 111
二、分配结构主体方式和补充方式的相互关系 115
第二节 按劳分配方式 117
一、按劳分配的主要特点 117
二、弄清按劳分配特点的意义 123
一、非按劳分配的主要形式 125
第三节 非按劳分配方式 125
二、非按劳分配存在的后果 128
第四节 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达到共同富裕 129
一、一部分人先富政策的依据 129
二、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13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 1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性质 136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 13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 141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主要职能 148
一、公共管理 151
二、组织经济建设 152
三、组织文化教育 152
第三节 建设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政治 153
一、新型的“国家形态” 153
二、受多方面条件限制的民主政治 155
三、商品经济与民主政治 1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的性质和特点 16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制建设 162
一、一般规定性与特殊规定性 163
二、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渡 167
第二节 法制建设的必要内容 174
一、完备法律体系 174
二、推进民主政治 177
三、健全法制机构 180
四、强化公民法律意识 183
一、发展社会主义的现代民族文化 186
第一节 文化建设的目标 186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 186
二、文化建设要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188
三、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 190
四、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 193
第二节 文化现状与特点 195
一、特别明显的不平衡性 195
二、与多种经济成分相适应的多样性 196
三、反对封、资腐朽文化的长期性 200
第三节 文化建设的方针 202
一、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02
二、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204
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205
四、改革和健全文化体制 207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 2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关系 210
一、经济关系与阶级状况 210
二、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点 212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的人民内部矛盾 215
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利益矛盾的新变化 215
二、政治生活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219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222
四、社会利益群体结构的重新组合 224
第三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 227
一、用民主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 229
二、用经济手段处理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 230
三、加强法制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作用 232
四、解决政治思想领域里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措施 233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开放 239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对外封闭的原因 239
一、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障碍 240
二、自然经济带来的经济障碍 241
三、对自力更生方针的片面理解 241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243
一、对外开放是各国走向发达的必经之路 244
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时代的新挑战 246
三、在对外开放中走出恶性循环 248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与改革 250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250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改革经济结构 253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改革经济体制 25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263
第一节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 263
一、对当代中国社会性质认识趋向成熟的标志 263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理论基础 265
第二节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67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 268
二、两个基本点围绕一个中心 270
三、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和依存 272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