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免疫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048·3782
  • 页数:539 页
图书介绍:

一、盐析法 1

(一)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技术 1

(二)材料 2

(三)方法 2

二、凝胶过滤法 3

(一)基本原理 3

(二)方法 8

(一)基本原理 13

(三)应用 13

三、离子交换层析法 13

(二)方法 22

(三)成批制备技术 27

(四)制备电泳 28

第二章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提取与断链技术 30

一、血清IgG的提纯 30

(一)粗提 30

(三)层析法提纯 31

(二)低温酒精法提取r-球蛋白(略) 31

二、血清IgA的提纯 32

(一)材料 32

(二)方法 32

三、分泌IgA的提纯 33

(一)材料 33

(二)方法 33

(一)材料 34

(二)方法 34

四、血清IgM的提纯 34

(三)血清蛋白分布 35

五、血清IgE的提纯 36

(一)正常人血清或高IgE血症患者分离IgE 36

(二)骨髓瘤病人血清IgE的分离 37

六、化学还原法断链技术 40

(一)基本原理 40

(二)材料 41

(三)方法 41

(四)评价 42

(一)木瓜酶消化法 43

七、蛋白分解酶断链技术 43

(二)胃酶消化法 45

第三章 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技术 48

一、基本原理 48

二、方法 49

(一)活化载体 49

(二)偶联蛋白 49

(三)层析吸附与解吸附纯化蛋白 49

〔附一〕Sepharose 4B的制备法 52

(一)材料 52

(二)方法 52

〔附二〕溴化氰合成法 53

(一)仪器及药品 53

(二)制备方法 54

(三)注意事项 56

(二)材料 58

(一)基本原理 58

(三)方法 58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基本鉴定技术 58

一、单向免疫扩散法 58

二、双向扩散法 61

(一)材料 62

(二)方法 62

(三)抗原浓度 63

(四)抗血清类型 63

(五)结果分析 63

(六)抗原浓度半定量试验 63

(七)抗原的分子量与扩散系数的鉴定 63

(一)基本原理 64

三、免疫电泳法 64

(二)材料 65

(三)方法 66

(四)技术分析 66

四、单向定量免疫电泳(火箭电泳) 72

(一)基本原理 72

(二)材料 73

(三)方法 73

(四)影响因素 75

五、醋酸纤维膜电泳 75

(一)基本原理 75

(三)方法 76

(二)材料 76

(四)技术分析 79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的特殊鉴定技术 83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3

(一)基本原理 83

(二)材料 89

(三)仪器装置 90

(四)试剂的纯化与保存 91

(五)方法 93

(六)聚丙烯酰胺凝胶免疫电泳 95

(七)免疫球蛋白凝胶电泳鉴定 96

二、放射免疫自显影法测定IgE 97

(一)基本原理 97

(二)材料 98

(三)方法 98

(四)放射免疫电泳 99

(五)放射双向扩散 100

(六)放射单向扩散 100

(二)材料 102

(一)原理 102

一、免疫板中抗体稀释度的选择 102

第六章 免疫球蛋白的定量与标准化技术 102

(三)方法 103

二、免疫板上抗原稀释度的选择 104

三、抗原抗体比例关系的选择 104

(一)直线形曲线 104

(二)稀释比例 105

四、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标定 106

(一)正常血清定量标准化 106

(二)免疫球蛋白标准曲线的制订 107

五、体液免疫球蛋白正常值 110

〔附一〕2-巯基乙醇制备 112

〔附二〕碘(代)乙酰胺的制备 116

第七章 补体的测定 123

一、简介 123

二、总补体活性(CH50单位)的测定 124

(一)原理 124

(二)材料 126

(三)方法 130

〔附〕本研究室的实验资料 137

(一)原理 138

三、补体第二途径溶血活性(ACH50单位)的测定 138

(二)材料 139

(三)方法 140

(四)注意事项 141

(五)补体第二活化途径与临床的关系 141

四、单一补体成分的测定 142

(一)人血清补体成分的分离 142

(二)人血清补体成分的鉴定 154

〔附〕溶血试验平皿法 169

(三)补体第三成分的分离和测定 173

〔附〕人体中补体第三种成分(C3)的测定法 177

第八章 免疫荧光技术 198

一、荧光色素及抗血清 198

(一)荧光色素 198

(二)抗血清 201

二、荧光抗体的标记、纯化、鉴定及贮存 203

(一)标记方法 203

(二)标记抗体的纯化 206

(三)标记抗体的鉴定 212

(一)组织标本的取材、处理及运送 214

三、标本的制作 214

(四)荧光抗体的貯存 214

(二)组织及细胞标本的制作 216

(三)切片及细胞的固定 217

(四)组织的选择 220

(五)玻片的洁净及处理 220

四、染色方法及特异性试验 221

(一)染色方法 221

(二)染色要点 227

(三)特异性试验 228

(一)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30

五、荧光显微镜及标本观察 230

(二)使用要点及标本观察要点 239

六、非特异荧光的来源及其去除和荧光抗体标准化 242

(一)非特异荧光的来源及其去除 242

(二)免疫荧光技术的标准化 245

七、免疫荧光定量 247

(一)限定抗原底物珠系统(DASS)的制备 249

(二)免疫荧光反应 250

(三)荧光定量测定 250

(一)病原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251

八、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 251

(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252

(三)组织内抗原物质及介质的定位与分布 254

(四)肿瘤方面的研究 254

(五)淋巴细胞的快速分离 255

第九章 免疫酶技术 257

一、常用的标记酶 257

二、酶标记抗体的制备 261

(一)戊二醛标记法及标记抗体的纯化 262

(二)过碘酸盐氧化法 264

(三)标记抗体定量和克分子比值的计算 266

三、可溶性酶-抗酶复合物的制备 267

四、免疫酶组化法操作技术 269

(一)常规免疫组化法 269

(二)特殊染色法 272

五、固相酶免疫分析 273

(一)酶免疫吸附分析 275

(二)限量抗原底物珠体系(DASS体系) 280

六、免疫酶技术的应用 283

(一)细胞成分的定位 284

(二)体液中生物成分的测定 284

七、结束语 284

第十章 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 286

一、概述 286

二、铁蛋白的性质 287

三、铁蛋白的制备和纯化 288

四、铁蛋白与抗体的偶联方法 290

(一)异氰酸酯偶联法 290

(二)F.N.P.S偶联法 290

(三)戊二醛偶联法 291

(四)杂交抗体方法 295

五、免疫电镜中的标本处理 296

(一)固定 296

(二)染色 296

六、对照实验 297

七、铁蛋白免疫电镜的应用 298

八、总结 300

一、放射免疫分析概述 302

(一)基本原理 302

第十一章 放射免疫分析 302

(二)材料 308

(三)方法 318

二、几种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326

(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HCG-LH)放射免疫分析 326

(二)人血浆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 334

(三)甲种胎儿蛋白(AFP)放射免疫分析 340

(四)癌胚抗原(CEA)放射免疫分析 343

第十二章 血清学试验 350

一、乳胶凝集试验 350

(一)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乳胶凝集试验 352

(二)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乳胶凝集试验 355

〔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的制备 357

(三)诊断囊虫病的乳胶凝集试验 357

(四)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乳胶凝集试验 359

(五)反相乳胶凝集试验 361

(六)乳胶颗粒凝集抑制试验 371

二、抗球蛋白试验 374

(一)原理 374

(二)试剂 378

(三)抗球蛋白试验 387

(四)抗补体球蛋白试验 389

(五)注意事项 391

(六)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出现的原因 391

(七)抗球蛋白试验的应用 393

三、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 396

(一)原理 396

(二)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 399

(三)反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412

(四)间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413

(五)注意事项 413

(六)应用范围 414

四、免疫粘着试验 415

(一)基本原理 415

(二)材料 416

(三)方法 419

〔附〕颗粒抗原I-A反应结果判定法 421

(四)注意事项 422

(五)结果分析 423

五、血清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425

(一)前言 425

(二)测定方法的种类 426

(三)Raji细胞放射免疫分析 429

第十三章 T细胞与B细胞计数 434

一、T细胞计数--E玫瑰花形成试验 434

(一)基本原理 434

(二)总T玫瑰花试验 434

(三)活性T玫瑰花试验 438

(四)微量活性T与总T玫瑰花试验 439

(五)E玫瑰花试验的实用意义 441

二、B细胞检查法 441

(一)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 441

(二)Fc受体的检查(EA玫瑰花试验) 444

(三)补体(C-3)受体的检查(EAC玫瑰花试验) 447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51

(一)淋巴细胞培养条件 451

第十四章 淋巴细胞功能检查 451

(二)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物 453

(三)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方法 453

(四)各种淋巴细胞转化检查法的比较 458

(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影响因素 458

(一)概述 460

(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直接毛细管法 460

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 460

(三)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琼脂糖平皿法 462

(四)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琼脂糖微滴法 463

(五)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间接法(二步法) 464

(六)方法与结果的评述 465

(一)原理 466

(二)材料 466

三、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 466

(三)LAI试验 467

四、抗体、补体引起的细胞毒试验 470

(一)淋巴细胞毒试验微量法 470

(四)LAI试验两步法 470

(三)两种方法的评述 472

(四)实用意义 472

(二)淋巴细胞毒试验试管法 472

五、依赖抗体的淋巴细胞毒(ADCC)试验--K细胞的检查 473

(一)空斑形成法测K细胞 474

(二)以靶细胞释放51Cr为指标的ADCC试验(检查K细胞) 475

(三)用全血检查K细胞 477

六、淋巴细胞细胞毒试验 479

(一)淋巴细胞毒试验 480

(二)用51Cr释放作淋巴细胞细胞毒试验 482

(三)淋巴细胞细胞毒试验结果评价 483

〔附〕Hanks液配方 483

七、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检查法 485

(一)简介 485

(二)PFC的测定法 486

〔附〕Gey氏溶液配制法 487

(三)显斑血清的制备 498

(四)PFC测定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 507

(五)应用 509

(六)结束语 514

〔附〕T细胞和B细胞对半抗原-载体结合物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515

(一)原理 523

一、嗜中性粒细胞NBT还原试验 523

(二)材料 523

第十五章 其他免疫功能检查法 523

(三)Park法 524

(四)Gifford法 525

(五)临床意义 526

(一)白细胞的分离 527

二、白细胞杀菌功能试验 527

(二)细菌悬液制备 527

(六)注意事项 527

(四)试验方法 528

三、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528

(三)调理素准备 528

(一)材料 529

(二)方法 529

(三)临床意义 530

四、嗜硷细胞及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531

(一)原理 531

(二)直接嗜硷细胞脱颗粒试验 532

(三)间接嗜硷细胞脱颗粒试验 532

五、过敏性皮肤试验 533

(一)速发型皮肤试验 533

(四)间接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533

(二)迟发型皮肤试验 535

〔附〕关于用PHA作皮试的方法 538

(三)包埋剂 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