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IP组播的基本原理 3
第1章 组播介绍 3
1.1 IP组播简史 5
1.2 IP组播的正面讨论 6
1.2.1 带宽 6
1.2.2 服务器负载 8
1.2.3 网络负载 9
1.3.1 不可靠的信息包传送 10
1.3 IP组播的反面 10
1.3.2 信息包复制 11
1.3.3 网络阻塞 12
1.4 组播应用 14
1.4.1 多媒体会议 14
1.4.2 数据分发 15
1.4.3 实时数据组播 15
1.4.4 游戏和仿真 16
1.5 因特网的组播主干(MBone) 17
1.5.2 MBone历史 18
1.5.1 MBone会议 18
1.5.3 今天的MBone体系结构 20
1.5.4 明天的MBone体系结构 22
1.6 小结 23
第2章 组播基础 24
2.1 组播地址 24
2.1.1 IP D类地址 24
2.1.2 组播地址分配 25
2.1.3 管理权限的组播地址 28
2.2.1 以太网组播MAC地址映射 29
2.2 组播MAC地址 29
2.2.2 FDDI组播MAC地址映射 32
2.2.3 令牌环网组播MAC地址映射 32
2.3 组播分布树 34
2.3.1 有源树 35
2.3.2 共享树 36
2.4 组播转发 39
2.4.1 逆向路径转发 40
2.4.2 组播转发缓存 42
2.4.3 TTL阈 43
2.4.4 管理权限的边界 45
2.5.1 密集模式协议 46
2.5 组播路由协议分类 46
2.5.2 稀疏模式协议 49
2.5.3 链路状态协议 52
2.6 小结 53
第3章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54
3.1 IGMP版本1 55
3.1.1 IGMPv1消息格式 55
3.1.2 IGMPv1查询-响应过程 56
3.1.4 IGMPv1查询器 58
3.1.3 报告抑制机理 58
3.1.5 IGMPv1加入过程 59
3.1.6 IGMPv1脱离过程 60
3.2 IGMP版本2 61
3.2.1 IGMPv2消息格式 62
3.2.2 查询-响应调整 64
3.2.3 IGMPv 2离开组信息 66
3.2.4 IGMPv 2指定组查询信息 66
3.2.5 IGMPv 2离开过程 67
3.2.6查询选择过程 69
3.2.7 早期的IGMPv2实现 70
3.3 IGMPv1- IGMPv2互操作性 70
3.3.1 版本2主机/版本1路由器互操作性 71
3.3.2 版本1主机/版本2路由器 72
3.3.3 混合版本1和版本2路由器的互操作性 73
3.4 IGMPv3 的可能性 73
3.5 小结 75
第4章 多媒体组播应用 76
4.1 实时传输协议 76
4.1.1 把RTP和RTCP用于音频会议的一个例子 77
4.1.2 RTP控制协议 78
4.2 会话公告协议 79
4.2.1 SAP公告 80
4.2.2 SPA带宽限制 80
4.3 会话描述协议 81
4.3.1 SDP信息格式 81
4.3.2 SDP信息描述类型 82
4.3.3 SDP描述举例 83
4.4 MBone多媒体会议应用 84
4.4.1 SDR——会话目录工具 85
4.4.2 VAT——MBone多媒体音频工具 89
4.4.3 VIC——MBone多媒体视频工具 92
4.4.4 WB——共享的白板工具 97
4.5 小结 100
第二部分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概述 103
第5章 距离向量组播路由选择协议 103
5.1 DVMRP邻居发现 103
5.2 DVMRP路由表 105
5.3 交换DVMRP路由报告 106
5.4 DVMRP截断广播树 109
5.5 DVMRP组播转发 113
5.6 DVMRP剪枝 114
5.7 DVMRP嫁接 118
5.8 DVMRP可扩展性 121
5.9 小结 122
第6章 PIM密集模式 123
6.1 PIM邻居发现 124
6.1.1 PIM Hello消息 124
6.1.2 PIM-DM源分布树 126
6.2 PIM-DM组播转发 128
6.3 PIM-DM剪枝 130
6.3.1 剪枝否决 131
6.3.2 剪枝延迟累加 133
6.4 PIM-DM声明 135
6.5 PIM-DM嫁接 138
6.6 未来PIM增强-状态刷新 139
6.7 PIM-DM扩展性 141
6.8 小结 141
第7章 PIM稀疏模式 142
7.1 显式加入模型 143
7.2 PIM-SM共享树 143
7.2.1 共享树加入 144
7.2.2 共享树剪枝 147
7.3 PIM-SM最短路径树 149
7.3.1 最短路径树加入 150
7.3.2 最短路径树剪枝 152
7.4 PIM加入/剪枝消息 155
7.5 PIM-SM状态刷新 157
7.6.1 PIM注册消息 158
7.6 源注册 158
7.6.2 PIM保留消息 160
7.6.3 源注册示例 160
7.7 最短路径树切换 164
7.7.1 SPT切换示例 164
7.7.2 从共享树上剪枝源 166
7.8 PIM-SM指定路由器 168
7.8.1 指定路由器的作用 168
7.8.2 指定路由器失败 168
7.9 RP发现 169
7.10 PIM-SM适用性/可扩展性 170
7.11 小结 171
第8章 CBT 172
8.1 CBT概述 172
8.2 加入共享树 175
8.2.1 瞬态 176
8.2.2 转发缓存 177
8.2.3 组播转发 178
8.2.4 非成员的发送 178
8.3 CBT状态维护 179
8.3.2 回波响应消息 180
8.3.3 清洗树消息 180
8.3.1 回波请求消息 180
8.4 剪枝共享树 181
8.5 CBT指定路由器 182
8.5.1 CBT Hello协议 182
8.5.2 DR加入代理 183
8.6 核心路由器发现 184
8.7 CBT版本3 184
8.9 小结 185
8.8 CBT适用性/可扩展性 185
第9章 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 187
9.1 MOSPF区内组播路由 188
9.1.1 组成员关系链路状态通告 188
9.1.2 区内最短路径树 190
9.1.3 MOSPF转发缓存 191
9.2 MOSPF区间组播路由选择 193
9.2.1 组播边界路由器 194
9.2.2 区间组成员关系汇总 194
9.2.3 通配的组播接收站点 195
9.3.1 组播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199
9.3 MOSPF自治系统间组播路由 199
9.4 MOSPF适用性/可扩展性 201
9.5 小结 203
第三部分 Cisco组播网络的实现 207
第10章 使用PIM密集模式 207
10.1 PIM-DM设置 207
10.2 PIM-DM状态规则 209
10.2.1 PIM-DM(*,G)状态规则 210
10.2.2 PIM-DM(S,G)状态规则 210
10.2.3 PIM-DM状态维护规则 213
10.3 PIM-DM状态项 214
10.3.1 PIM-DM状态标志 214
10.3.2 PIM-DM状态实例 215
10.4 PIM转发 219
10.5 PIM-DM扩散 220
10.6 PIM-DM剪枝 222
10.7 密集模式嫁接 226
10.8 新的PIM邻居的邻接性 228
10.9 小结 232
11.1 配置PIM-SM 233
第11章 使用PIM稀疏模式 233
11.2 PIM-SM状态规则 234
11.2.1 PIM-SM(*,G)状态规则 235
11.2.2 PIM-SM(S,G)状态规则 236
11.2.3 PIM-SM出口规则 237
11.2.4 PIM-SM出口计时器 238
11.2.5 PIM-SM状态维护规则 239
11.2.6 特殊PIM-SM(S,G)RP位状态规则 239
11.3 PIM-SM状态项 244
11.3.1 PIM-SM状态标志 247
11.4 加入共享树 249
11.5 PIM注册过程 254
11.5.1 接收者首先加入 254
11.5.2 源首先注册 264
11.5.3 沿着SPT的接收者 272
11.6 SPT-Switchover 276
11.6.1 超过SPT-Threshold 277
11.6.2 SPT-Switchover过程 278
11.6.3 SPT-Switchback过程 286
11.7.1 剪枝共享树 287
11.7 剪枝 287
11.7.2 剪枝源树 292
11.8 PIM-SM特殊情况 299
11.8.1 未预见的数据到达 300
11.8.2 RP on a Stick 302
11.8.5 调头路由器 307
11.8.4 Proxy-加入消息计时器 309
11.9 小结 313
12.1 自动RP 315
第12章 PIM汇合点 315
12.1.1 自动RP介绍 316
12.1.2 配置自动RP候选RP 318
12.1.3 配置自动RP映射代理 319
12.1.4 用多个映射代理进行冗余备份 320
12.1.5 使用多个RP进行冗余备份 321
12.1.6 稀疏-密集模式的产生 321
12.1.7 简单的自动RP配置 323
12.1.8 自动RP网络中的RP Failover 325
12.1.9 限制自动RP消息 326
12.1.10 防止候选RP的欺骗 329
12.2 PIMv2自举路由器机制 331
12.2.1 PIMv2自举路由器介绍 331
12.2.2 配置PIMv2候选RP 333
12.2.3 配置PIMv2候选BSR 334
12.2.4 用多个候选RP实现冗余和RP负载均衡 335
12.2.5 RP选择-RP哈希算法 336
12.2.6 用多个侯选BSR实现冗余 337
12.2.7 PIMv2 BSR网络中的RP Failover 339
12.2.8限制BSR消息 340
12.3 RP的放置和调整 341
12.3.1选择RP的位置 342
12.3.2 RP资源需求 342
12.3.3 强制组按密集模式操作 345
12.3.4 使组处于稀疏模式 354
12.4 小结 356
第13章 连接DVMRP网络 357
13.1 Cisco DVMRP的互操作性 357
13.1.1 启动DVMRP互操作性 358
13.1.2 PIM-DVMRP相互作用 359
13.3 DVMRP路由交换 372
13.3.1 通告连接路由(缺省行为) 374
13.3.2 DVMRP路由的聚类 376
13.3.3 控制DVMRP路由通告 377
13.3.4 控制DVMRP路由接受 384
13.3.5 调整缺省的DVMRP距离 385
13.3.6 调整DVMRP尺度 386
13.3.7 特定的MBone特征 387
13.4.1 单播-组播的一致性 389
13.4 PIM-DVMRP边界问题 389
13.4.2 PIM-SM问题 394
13.5 DVMRP网络连接举例 398
13.5.1 物理上一致的网络 398
13.5.2 独立的MBone路由器 402
13.6 调试诀窍 405
13.6.1 检验DVMRP隧道状况 407
13.6.2 检查DVMRP路由交换 409
13.7 小结 413
第14章 校园网上的组播 417
14.1 平整地球协会 417
第四部分 第2层的组播 417
14.2 局域网交换机的特性 418
14.2.1 广播/组播扩散 419
14.2.2 抑制组播扩散 420
14.3 IGMP窃听 421
14.3.1 用IGMP窃听方式加入一个组 422
14.3.2 IGMP的性能影响 424
14.3.3 在IGMP窃听方式下离开组 427
14.3.4 用IGMP窃听维护组 430
14.3.5 IGMP窃听及只发送的源 432
14.3.6 用IGMP探测路由器 433
13.3.7 IGMP窃听小结 435
14.4 Cisco组管理协议 436
14.4.1 CGMP消息 436
14.4.2 用CGMP加入组 438
14.4.3 用CGMP维护组 439
14.4.4 用CGMP离开组 440
14.4.5 CGMP本地离开处理 441
14.4.6 CGMP的性能影响 444
14.4.7 CGMP和只发送的源 444
14.4.9 CGMP小结 445
14.4.8 用CGMP探测路由器 445
14.5 局域网交换的其他问题 446
14.5.1 IGMPv1离开延迟问题 446
14.5.2 交换机之间的链路问题 447
14.5.3 路由器核心交换机问题 449
14.6 小结 451
第15章 NBMA网络的组播 453
15.1 传统的NBMA网络 453
15.2 传统NBMA网上的组播 455
15.2.1 伪广播 457
15.2.2 PIM和NBMA网络部分网格 459
15.2.3 PIM NBMA模式 461
15.2.4 NBMA网络上的Auto-RP 466
15.3 ATM NBMA云块上的组播 469
15.3.1 ATM点到多点广播虚电路 470
15.3.2 每组ATM点到多点VC 472
15.3.3 PIM多点信令 473
15.3.4 限制PIM多点VC的数量 475
15.3.5 调试ATM点到多点虚电路 476
15.4 ATM网上的经典IP 479
15.5 小结 481
第五部分 组播的高级课题 485
第16章 组播流量管理 485
16.1 控制组播使用的带宽 485
16.1.1 使用速率限制的带宽控制 486
16.1.2 划分区域的带宽控制 491
16.1.3 配置区域划分 494
16.1.4 区域划分和BSR 501
16.2 组播信息路径控制 501
16.2.1 RPF信息的替换源 502
16.2.2 信息管理示例 510
16.3 利用GRE隧道的组播负载分摊 513
16.3.1 配置组播负载分摊 513
16.3.2 进程与快速交换的比较 515
16.4 广播到组播的转换 516
16.5 小结 521
第17章 域间组播路由选择 522
17.1 域间组播路由选择问题 523
17.2 多协议BGP 524
17.2.1 多协议BGP的新属性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