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体组成 1
第二章 肠道营养吸收 8
(一)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8
(二)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8
(三) 脂类的吸收 9
(四)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0
(五) 水、电解质的吸收 10
(六) 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0
第三章 激素及其对代谢的调节 12
(一) 代谢调节的层次 12
(二) 启动代谢反应的输入信息 13
(三) 应激时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14
(四) 各种激素 14
(五) 自主神经系统 16
(六) 循环的改变对代谢的影响 16
(三) 能量摄入的调节 18
(二) 能量消耗的分类 18
(四) 食物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18
(一) 代谢组织的大小 18
第四章 能量代谢 18
(五) 能量摄入与氮平衡 19
(六) 能量摄入量与肌肉疲劳 19
(七) 饥饿时的能量消耗 20
(八) 外科病人的能量消耗 20
(九) TPN的能量消耗 22
第五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23
(一) 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23
(二) 氨基酸代谢 23
(三) 蛋白质代谢 25
(四) 蛋白质及氨基酸需要量 30
第六章 碳水化合物 33
第七章 脂肪及脂蛋白代谢 39
第八章 维生素 44
(一) 水溶性维生素 44
(二) 脂溶性维生素 48
第九章 微量元素 50
(一) 锌 50
(二) 铜 52
(三) 硒 53
(四) 铬 53
(五) 锰 54
第十章 水、电解质失调的类型及其诊断和治疗 55
(一) 低血容量 55
(二) 血浆丢失性低血容量 56
(三) 低蛋白血症 57
(四) 血容量过多 57
(五) 红细胞增多症 58
(六) 水盐丢失 59
(七) 水盐过多伴细胞外液过剩 60
(八) 失水性脱水 60
(九) 水过多-低张状态 61
(十) 溶质负荷性高张状态 62
(十一) 低钾血症 63
(十二) 高钾血症 64
(十三) 低氯血症 65
(十四) 高氯血症 65
(十五) 正常术后反应 65
(十六) 细胞窃取症 66
(十七) 肠外营养超负荷 66
(十八) 胰岛素异常 68
(十九) 急性高碳酸血症 68
(二十一) 急性低碳酸血症 69
(二十) 慢性高碳酸血症 69
(二十二) 创作后碱中毒 70
(二十三) 碱丢失性酸中毒 70
(二十四) 灌流不良性酸中毒 71
第十一章 疗效估计 72
(一) 机体的物质贮备和组成 72
(二) 机体组成的测定 72
(三) 平衡技术 73
(四) 3-甲基组氨酸排泄 76
(六) 测定机体组成的近代方法 77
(五) 肌酐排泄 77
第十二章 营养评定 80
(一) 静态营养评定 82
(二) 预后性营养判断 85
(三) 动态营养评定 86
(四) 实验性营养评定方法 86
(五) 营养评定的评价 87
第十三章 饥饿:代谢和生理反应 88
第十四章 创伤和感染的代谢反应 95
(一) 神经内分泌反应 95
(二) 应激和损伤对机体成分的影响 97
(三) 影响代谢反应的其他重要因素 100
(四) 营养支持的效应 101
第十五章 营养与肿瘤 103
(一) 厌食与恶病质 103
(二) 营养调节作为治疗手段 104
(三) 营养支持时受益的是宿主还是肿瘤 104
(四) 静脉高营养 105
(五) 临床资料 106
(一) 慢性营养不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8
第十六章 营养与免疫功能 108
(二) 各种营养素缺乏对免疫功能和感染的影响 109
(三) 感染对营养需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11
(四) 感染时营养的补充 111
第十七章 肝功能衰竭的营养支持 113
(一)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 113
(二) 肝性脑病的假说 116
(三) 肝性脑病的营养支持 116
(四) 慢性肝性脑病的长期治疗 118
(五) 感染病人的肝功能衰竭 118
(一)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代谢和营养状态 119
第十八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治疗 119
(二) 急性肾衰营养治疗的以往经验 121
(三) 急性肾衰病人的营养治疗 123
(四) 营养治疗的新方向 128
(五) 慢性肾衰的营养治疗 129
第十九章 疾病时肠吸收改变 130
(一) 肝病的吸收障碍 130
(二) 胰腺外分泌不足的吸收障碍 131
(三) 胃切除术后吸收障碍 131
(四) 细菌过度生长的吸收障碍 133
(五) 肠炎症疾病的吸收障碍 134
(六) 维生素缺乏症 135
(七) 矿物质缺乏症 136
(八) 短肠吸收障碍 136
第二十章 营养与心脏 138
(一) 饥饿与心脏 138
(二) 心脏恶病质 140
(三) 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 140
(四) 对严重心脏病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 141
(五) 展望 142
(一) 能量的来源 144
第二十一章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能量供应 144
(二) 能源物质的最终代谢和相互关系 145
(三) 病理状态下能源物质的利用 145
(四) 能源物质的省蛋白作用 147
(五) 脂肪作为能源输入的技术 149
(六) 作为热源的脂肪与葡萄糖的优缺点比较 151
第二十二章 中心静脉高营养 153
(一) 营养液的基本成分 153
(二) 静脉营养的指征 156
(三) 创伤和感染时的静脉高营养 158
(四) 并发症 160
第二十三章 周围静脉营养(PPN)的生理方法 161
(五) 静脉高营养的实施 163
(一) 晶体液的作用 166
(二) 周围静脉输用氨基酸液 166
(三) 甘油作为省蛋白的物质 168
(四) 静脉用脂肪 168
(五) 必需脂肪酸缺乏症(EFAD) 169
(六) 脂肪乳剂的毒性和省氮研究 169
(九) PPN和TPN的比较 171
(八) 周围静脉导管的处理 171
(七) PPN对非蛋白质热量的需要 171
第二十四章 肠道营养 173
(一) 营养素的成分 173
(二) 口服和管饲肠道营养的配方 175
(三) 肠道营养的应用指征 181
(四) 禁忌症 183
(五) 配方选择 183
(六) 肠道营养的输入途径 183
(七) 并发症 183
(八) 监测 184
(一) 进入空肠的途径 186
第二十五章 空肠喂养 186
(二) 指征 188
(三) 饮食 188
(四) 方法 190
(五) 结果 191
第二十六章 TPN用于各种疾病状态的疗效评价:花费和收益 193
(一) 儿科 193
(二) 成人 194
(三) 手术前准备 197
(四) 创伤后分解代谢状态(烧伤、严重创伤和感染)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