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引言 相似的遭遇,不同的反应 1
第一编 奠定侵华基础 5
第一章 近代中日关系的开端 5
第一节 建立邦交:《修好条规》的签订 5
第二节 武力侵华的第一次发动——进犯台湾 10
第三节 吞并琉球与试图破坏中日平等关系 20
第二章 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6
第一节 踏上大陆 26
第二节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33
第三节 索赔还辽,侵占台湾 50
第三章 跻入侵华强国行列 54
第一节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和日本在华专管租界 54
第二节 攘夺利权和“友好亲善” 59
第三节 镇压义和团的主力军 68
第四章 东三省南部侵略基础的建立 89
第一节 中日《通商行船续约》 89
第二节 对俄战争,重占辽东 93
第三节 经营东三省南部 100
第四节 联俄制美,强化既得阵地 110
第一节 对中国政体问题的干预 116
第五章 干涉辛亥革命,乘机扩大利权 116
第二节 发展地区势力,勾结俄国分割内蒙 124
第三节 在“承认”问题上做文章 137
第二编 争夺霸权 149
第六章 “天赐良机”,在华势力迅猛发展 149
第一节 侵占山东 149
第二节 二十一条要求:争霸中国的宣言书 153
第三节 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 163
第四节 “菩萨面孔,夜叉心肠” 170
第五节 巴黎和会上的山东问题 182
第一节 战后英美与日本在华的新角逐 191
第七章 独霸中国计划受挫,日本加强对“满蒙”的扩张 191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日本退出山东 197
第三节 日本加强对“满蒙”的扩张 209
第八章 币原外交:“不干涉主义”招牌下的侵略和干预 218
第一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和拥段排孙 218
第二节 破坏和镇压“五·卅”运动 230
第三节 在北伐战争中:从“静观”到勾结国民党右派 241
第四节 币原“怂蒋反共”与“四·一二”政变的发动 253
第九章 田中内阁的侵华“积极政策” 262
第一节 出兵山东和东方会议 262
第二节 实施“积极政策”的一步:攫取“满蒙新五路” 269
第三节 济南惨案 275
第四节 皇姑屯事件——关东军炸死张作霖 283
第五节 干涉东三省“易帜”,田中内阁垮台后的中日关系 292
第三编 武力征服及其最后失败 304
第十章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三省 304
第一节 武力占有东北政策的酝酿和形成 304
第二节 在“满蒙危机”的喧嚣中加紧准备发动侵华战争 309
第三节 关东军的预谋:柳条湖炸路事件 319
第四节 日军侵占东三省的经过 327
第十一章 伪满洲国的建立 340
第一节 扩大侵略,转移视线——“一·二八事变” 340
第二节 制造伪满洲国的经过 350
第三节 李顿调查团,日本退出国联 359
第四节 镇压东三省抗日武装 370
第十二章 从关外到关内 377
第一节 占领热河省及逼签《塘沽协定》 377
第二节 制造华北特殊化 383
第三节 继续分离华北及调整国交谈判的失败 403
第十三章 全面侵华战争 418
第一节 从“七·七”到“八·一三”:战争的爆发 418
第二节 扩大战争,以战逼降 427
第三节 战争持久化 444
第四节 炮制傀儡政权 449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新方针 462
第十四章 “建设东亚新秩序” 462
第二节 汪伪傀儡政权的出台 464
第三节 对蒋介石政府的“又打又拉” 473
第四节 日军占领区的“治安战” 486
第五节 从侵华走向“南进” 495
第十五章 从侵华到参与瓜分世界 513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 513
第二节 “对华新政策”:强化以华制华 525
第三节 侵华战场的孤注一掷 537
第一节 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552
第十六章 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 552
第二节 对东北经济的全面统制 570
第三节 关内沦陷区经济的掠夺性“开发”及“振兴” 592
第四节 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624
第十七章 侵略战争的彻底失败 642
第一节 “困兽犹斗” 642
第二节 战败投降 649
附录一 日本侵华大事记 660
附录二 参考书目 697
附录三 日本太政大臣、外务卿一览表(1871-1885)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