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亮相 3
从《谈往录》说起 3
什么叫“听戏听‘角儿’”? 5
“角儿”的贡献与局限 8
“义气”质疑 11
京剧的前进轨迹 14
氍毹谈美 19
“咬人”与美 19
自刎与美 21
晃头与美 23
讨饭与美 25
花过门与美 27
俊扮与丑扮孰美 29
写意与工笔孰美 31
“江阳”与“人辰”孰美 33
“黑三”与“黑满”孰美 35
“倒折虎”与“扬帔翻身”孰美 37
弦外有音 41
梅兰芳与印盒 41
尚小云与一方石章 43
荀慧生训女 45
谭富英的“巧妙” 47
袁世海提携小关公 48
杜近芳忆《大登殿》 50
李维康蓦然回首成佳姻 52
祖孙三代《打金砖》 54
喜向知音说脚步 59
千秋招术 59
知己知彼扮云龙 61
精织细绣《锁麟囊》 63
“戏”和技的同步构思 66
他找到了“延长” 69
不只为了流派打擂 71
寻觅深藏的“自我” 73
“玩票”与须较真 75
艰难的由文转武 77
台词外与感情中 79
隔行相传与海派艺术 82
说镣铐 84
坚实的桥梁 87
龙舒掌里写春秋--记阿甲 91
独得之秘 91
求师在“明”不在“名”--记唐在炘 95
福将一斑--记郑亦秋 98
面对生活的浓烟--记孙岳 101
回味酸辛亦觉甜--记杨春霞 104
玩录音的学问--记梅葆玖 108
发声用嗓经验谈--记李世济 110
案头常置“面人汤”--记翁偶虹 113
丹青雅趣入氍毹--记岳美缇 116
“胡传葵”打前站--记周和桐 118
在似有若无之间--记黄宗江 120
辩证精魂 125
单一与综合 125
分解与变异 128
异曲与同工 130
功夫与修养 132
消遣与受用 134
归工与变法 136
主攻与兼长 138
口味与尺寸 140
正剧内容与喜剧手法 142
善其事与利其器 144
刻模子与入化境 146
瞎琢磨与巧构思 148
准确性与高难度 151
流派遐思 155
与赵钱孙李 155
与“我” 158
与张大千画展 162
与天津卫 165
与“译电码” 169
与气根 172
与立交桥 175
非闲杂笔 181
捧“马谡” 181
说“搭配” 182
论“硬带” 184
析竞争 186
讲“捣乱” 189
曹操从哪里来 191
“也么哥”的沉浮 193
“台上见”的遐思 195
掌声的层次 197
求吉利与办实事 199
小议“书卷气” 202
“外行考内行”辩 205
《苏三起解》、迪斯科、《魔方》 210
由博返约 215
“戏”和技 215
剧和诗 217
学和撇 220
多和少 223
大和小 225
生和熟 228
写和画 231
擒和纵 233
含和露 235
偷和化 237
情和彩 239
光风纵目 243
论京剧的“阴盛阳衰” 243
《贺后骂殿》与“退”为进 246
雅的展望 249
也谈“样板戏” 252
一桌二椅与“反弹琵琶” 254
梅兰芳研究与系统工程 257
两次冲击与两种摇晃 259
戏还能倒着写 261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