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欺诈及对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建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833534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导论 1

第一章 内幕交易 1

第一节 案例:他们为什么总是赢家? 1

第二节 特殊的贪污与诈骗 4

一、从贪污透视内幕交易 5

二、从诈骗透视内幕交易 8

第三节 内幕交易的犯罪化原理 11

一、内幕交易与投资者 11

二、内幕交易与上市公司 14

三、内幕交易与宏观经济秩序 16

四、内幕交易是犯罪还是一般违法 17

第四节 加害一被害关系 17

一、相反交易的被害人和相同交易的被害人 18

二、直接信赖义务和间接信赖义务 20

第五节 谁可能实施内幕交易 21

一、法定内幕人员 21

二、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内幕信息的非内幕人员 23

三、通过其他便利途径知悉内幕信息的非内幕 24

人员 24

四、主体的界定 26

第六节 什么是内幕信息 28

一、“未公开”的认定 29

二、“价格敏感”的认定 31

第七节 内幕交易的主观方面 37

一、故意非法获利或避免损失 37

二、两个特例 38

第八节 滥用内幕信息行为的表现形式 40

一、利用、泄露、建议 40

二、再泄密问题 41

第九节 犯罪数额的计算 42

一、数额分类 43

二、承担刑事责任的数额基础 44

三、数额计算方法 44

第二章 操纵市场 48

第一节 什么是操纵市场 48

一、案例:谁主宰着市场? 48

二、直接目的与最终目的 51

三、操纵行为的载体 52

第二节 操纵市场与诈骗 56

第三节 价格操纵与社会 59

二、虚构的供求关系 60

一、竞争机制的天敌 60

三、鱼肉投资者的工具 61

四、银行信用和证券抵押的不稳定因素 61

五、前车之鉴 62

第四节 操纵市场行为的表现 62

一、虚买虚卖 63

二、联合操纵 64

三、连续交易 67

四、散布谣言 70

第五节 刑法上的“因”与“果” 72

一、主观与客观 75

第六节 主观世界中的罪与非罪 75

二、认识与意志 77

三、案例:如何证明操纵的故意? 79

第三章 地下信用交易 87

第一节 问题:谁动过我的帐户? 87

第二节 信用交易的概念与原理 94

第三节 地下信用交易种种 97

一、何谓地下信用交易 97

二、地下融资与地下融券 98

三、混合地下信用交易与券商地下信用交易 100

资源的地下信用交易 102

四、占用客户资源的地下信用交易与占用券商 102

五、四种组合方式 104

六、偷抛与盗卖——两个特例 105

第四节 地下信用交易的法律性质 109

一、两种信用交易 110

二、挪用公款? 113

三、欺诈客户? 123

四、结论:就是地下信用交易 124

第五节 地下信用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125

一、双重客体 125

二、行为方式 127

的共犯? 129

三、得到融资融券的客户是不是地下信用交易 129

四、从主观罪过看此罪彼罪的区别 132

第四章 欺诈客户 133

第一节 案例:他们值得信赖吗? 133

第二节 欺诈客户的概念 134

一、行为主体是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134

二、针对投资者所实施的欺诈 136

三、故意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的行为 137

第三节 特殊的利益关系:欺诈客户的动因分析 140

一、在发行市场中以欺诈手段推销证券 144

第四节 诱骗客户买卖证券 144

二、混合操作 146

三、过量交易与翻炒 148

四、剥皮 149

第五节 自愿买卖与被诱骗买卖 151

第五章 虚假陈述 154

第一节 案例:我怎么不知道? 154

第二节 证券业中的一种特殊欺诈 155

一、侵害客体:信息公开制度还是投资者的财产 159

所有权? 159

第三节 信息公开与虚假陈述 159

二、信息公开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160

三、如果信息公开制度受到侵害 161

第四节 什么是虚假陈述:从分类到界定 163

一、一级市场中的虚假陈述和二级市场中的虚假 163

陈述 163

二、针对公众的虚假陈述和针对证券监管机构的 165

虚假陈述 165

三、自然人的虚假陈述和法人的虚假陈述 166

四、关于公司状况的虚假陈述和关于公司内部人士 166

竞业情况的虚假陈述 166

五、证券业中特有的虚假陈述与其他虚假陈述 167

六、作为的虚假陈述和不作为的虚假陈述 168

第五节 误导的手段 169

一、谎报、虚构 170

二、遗漏、隐瞒 173

三、误测、虚假允诺 175

第六节 大虚假与小虚假:“重要性”的界定 177

第七节 何谓“明知”? 182

第一节 证券欺诈是优势犯罪 186

一、优势犯罪与劣势犯罪 186

第六章 证券欺诈概述 186

二、滥用资源优势是证券欺诈的基本特征 193

第二节 罪与非罪之间 198

一、推论的起点:量与质的关系 198

二、界定标准的操作化 204

第三节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208

一、解释概念与运用概念 208

二、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 210

三、内幕交易与地下信用交易 211

四、内幕交易与欺诈客户 212

五、内幕交易与虚假陈述 213

六、操纵市场与地下信用交易 215

七、操纵市场与欺诈客户 216

八、操纵市场与虚假陈述 217

九、地下信用交易与欺诈客户 218

十、虚假陈述与欺诈客户 219

第四节 罪刑关系的排序 220

一、问题的提出 220

二、现有的各种理解 222

三、侵害客体的比较 224

四、立法建议 230

一、罪数与刑事责任 233

第五节 证券欺诈犯罪中的一罪与数罪 233

二、实际的数罪 235

三、形似数罪的一行为一罪 236

四、形似数罪的数行为一罪 239

第七章 资源优势与证券欺诈 241

第一节 资源的利用与制衡 241

一、没有制衡的权力和财富,等于盗窃犯、 241

抢劫犯手中的工具 241

二、法律规治 243

三、被害人抗制 244

五、行为人自律 245

四、公众监控 245

第二节 原因的原因 247

一、先天不足 248

二、穷则思变还是富则思变? 250

三、人本位还是行为本位?人怕人还是人怕 252

法? 252

第八章 证券欺诈的发现、调查与证实 256

第一节 从犯罪暗数说起 256

一、犯罪暗数与犯罪控制 256

二、高暗数现象的原因 258

三、降低暗数与强化制衡 262

第二节 “灯泡就是最好的警察” 263

一、提高证券市场的可视性和能见度 263

二、现场监控与市场的可视性和能见度 266

第三节 线索与证据 268

一、自下而上的信息来源 268

二、证据保全的重要性 270

三、监管部门的调查 274

附录一: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 277

附录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 284

犯罪的决定(节录)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