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审美创造的基础条件 1
第一章 艺术生产的物质条件 1
二、社会物质条件对艺术生产的形态制约 2
二、社会分工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14
三、社会生产关系对艺术生产态式的影响 27
第二章 艺术创作的生活基础 39
一、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39
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 43
三、生活与艺术的互相超越 48
第三章 艺术产品与劳动生产 54
一、生产劳动创造了审美主体 54
二、生产劳动创造了美的对象 57
三、劳动产品与艺术作品的联系和区别 63
第二编 审美的主体与对象化 73
第一章 艺术创作主体的地位 73
一、生活在现实中的创作主体 73
二、创作主体对现实的表现 75
三、与唯心主义主体论划开界限 80
第二章 艺术创作的审美对象化 85
一、劳动的对象化与审美的对象化 85
二、艺术创作的审美对象化的特点 93
三、艺术创作的审美对象化的条件 108
第三章 艺术欣赏的审美特征 122
一、艺术欣赏的特征 123
二、实现欣赏的主体条件 129
三、欣赏对象与欣赏主体 140
第三编 审美创造的方式 149
第一章 艺术的形象思维方式 149
一、形象思维的特点 149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153
三、两种思维类型的区别 157
第二章 形式美与艺术形式 175
一、表层缀饰的形式 175
二、外部直接表现形式 178
三、内部结构形式 186
四、形式美与艺术形式 195
第三章 艺术再现的真实性 202
一、生活事实与生活真实的互相比较 203
二、生活真实是从现实中揭示出来的更内在的东西 207
三、艺术真实性是变通生活的合情合理性 213
第四编 美的本质与艺术特性 223
第一章 美的本质及表现特征 223
一、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 224
二、美的特征表现 231
第二章 艺术的真善美 239
一、美与真善的关系 239
二、美与丑的关系 244
三、生活丑与艺术美 249
第三章 艺术形象的审美特性 255
一、艺术的特性与形象的特性 255
二、形象与思想的关系 259
三、艺术的永久魅力及美育作用 265
第一章 创作方法的审美功能 273
第五编 审美创造的方法 273
一、对表现对象的选择性 275
二、对观念意向的适应性 281
三、对主体位置的规定性 286
四、对形象造型的引发性 294
第二章 “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 300
一、“莎士比亚化”的提出 300
二、“莎士比亚化”的标志 310
三、“莎士比亚化”的实质 335
四、“莎士比亚化”的意义” 351
五、附论: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化” 358
第三章 戏剧的二度审美创造 380
一、演员的基本品质 381
二、演员的双重身份 384
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391
四、理智与感情的比较 395
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