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互动理论 1
第26章 浮现的传统:互动论的兴起和现象学 2
早期美国学者对互动的见解 2
早期欧洲学者的见解 11
早期互动论视角的建树 18
第27章 成熟的传统(一):符号互动论的经典化 22
符号互动论的趋同处 22
符号互动论中的分歧和争议 25
结论 33
第28章 成熟的传统(二):自我和认同理论 38
斯特赖克的认同理论 39
麦考尔和西蒙斯的认同理论 42
结论 45
第29章 成熟的传统(三):角色理论:特纳的综合 48
角色构成过程 49
一致性的民间规范 50
互动的暂定性本质 50
角色校正过程 50
自我概念和角色 51
特纳建构角色理论的策略 51
结论:过程解释的原则 55
第30章 成熟的传统(四):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59
剧场的比喻 60
自我的展示 61
焦点互动 64
非焦点互动 72
经验的结构和组织 75
结论 78
第31章 成熟的传统(五):常人方法论的挑战 83
常人方法论的根源 84
常人方法论的本质 86
结论 94
第32章 延续的传统(一):社会互动中的情感理论 97
霍赫希尔德的情感剧场理论 97
情感的符号互动理论 99
地位和权力的情感理论 105
情感网络理论 113
情感互动进化理论 115
心理互动分析的情感理论 120
结论 123
第33章 延续的传统(二):预期状态理论 127
核心观点 128
核心观点的运用 129
结论:状态组织过程 139
第六编 结构理论 145
第34章 浮现的传统: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 146
马克思理论中的结构成分 146
迪尔凯姆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社会学的出现 147
齐美尔的形式结构主义 150
互动论和微观结构主义 152
结构和结构主义分析中出现的多样性 153
第35章 成熟的传统: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各种结构理论 155
列维-斯特劳斯的法国结构主义传统 155
英国的结构主义传统 158
社会心理学中的美国结构主义传统 160
结论 165
第36章 延续的传统(一):吉登斯的结构论 169
“科学的”社会理论的批评 169
“结构论” 170
结论 179
第37章 延续的传统(二):文化理论 182
文化分析:乌特诺 183
建构性结构主义:布迪厄 188
结论 196
第38章 延续的传统(三):网络分析 200
网络分析中的基本理论概念 201
联系的模式与结构 203
结论 208
第39章 延续的传统(四):布劳的宏观结构理论 211
布劳的宏观结构概念 211
宏观结构的形式理论 213
结论 221
第七编 批判理论 223
第40章 浮现的传统:对现代性批判分析的兴起 224
马克思思想中的批判传统 225
韦伯的悲观主义:早期批判者的两难困境 227
齐美尔对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方案的含蓄抨击 228
批判理论、人类解放以及后现代主义 229
第41章 成熟的传统:法兰克福学派与文化倾向 232
法兰克福学派 233
批判理论中的黑格尔倾向 236
结论 238
第42章 延续的传统(一):哈贝马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方案 241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分析 242
对科学的批判 243
社会中的合法性危机 245
早期对语言和互动的分析 247
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的再度建构 249
沟通行为理论 250
批判理论的目标 256
第43章 延续的传统(二):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性别、政治和家长制 259
代表人物和性别构成 260
女性主义批判与社会学理论的再构化 271
第44章 延续的传统(三):后现代主义理论 288
科学的后现代批判 289
经济后现代主义 294
文化后现代主义 301
结论:后现代方案的评价 307
人名对照表 312
专有名词对照表 316
译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