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问题研究 修订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建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3690129
  • 页数:7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有关运用法律机制,进行防灾减灾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初版于1994年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减灾法理编 4

第一章 自然灾害的法律性质 4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属性 4

一、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 5

二、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7

三、自然灾害的法律属性 12

四、自然灾害的属性转换 19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属性认定 24

一、社会学标准 24

二、法学标准 27

三、经济学标准 30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法律评价 32

一、法律社会学评价 33

二、证据学评价 37

三、实体法评价 40

四、程序法学评价 44

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特征 47

一、人员伤亡的必然性 47

二、财物损毁的难免性 51

三、对社会环境的破坏性 54

四、对政府行为的干预性 57

五、导致减灾的国际合作性 61

第二章 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机制 65

第一节 减轻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65

一、生态系统中人的能动性 66

二、自然灾害可以预防 70

三、减灾是人们的义务和责任 75

四、减灾法的作用 79

第二节 以法律减灾的机理 83

一、法律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态度 84

二、人们依法干预自然灾害 89

三、灾害状态与制定减灾法 100

四、灾害后果的分配 104

第三节 减轻自然灾害的行为机制 109

一、致灾行为与灾害后果的循环 109

二、灾害引发行为 112

三、自发减灾行为 115

四、组织减灾行为 118

五、政府减灾行为 121

六、国际援助减灾行为 123

第三章 减轻自然灾害的法律意义 126

第一节 减灾的法律价值 126

一、消灭减免责任的事由 127

二、减少对主体、客体的影响 131

三、排除对政府行为的干预 135

四、防止损失转嫁 139

第二节 减灾的实体法意义 143

一、避免损害的发生 143

二、维护法律关系的效力 147

三、减少紧急状态的出现 150

四、有利于法律责任的承担 153

五、保障法律秩序 157

第三节 减灾的程序法意义 160

一、防止时效的中止 160

二、减少诉讼程序中止、终结 163

三、避免执行困难 167

四、排除证据灭失的危险 170

第四节 减灾的国家行为意义 173

一、排除对政府行为的干预 174

二、减少财政补贴的机会 177

三、国家的建设行为少受影响 180

四、国家环境行为责任明确化 182

五、推动减灾法制建设发展和完善 185

灾民赈灾编 191

第四章 灾区的法律特点 191

第一节 灾区的产生与划定 191

一、灾区的含义 192

二、灾区的产生 195

三、灾区的划定 198

四、灾区的划定标准 201

第二节 灾区的地位 205

一、灾区的社会地位 205

二、灾区的法律地位 209

三、灾区的政治、经济地位 214

第三节 灾区的特点 218

一、灾区具有特殊危险性 219

二、灾区是减灾的重点性地区 221

三、灾区具有损失需补性特点 224

四、灾区具有混乱难以控制的特点 227

五、灾区是国家特殊义务履行地 229

六、灾区具有国际热点性特点 233

第五章 灾民的法律特征 235

第一节 灾民的形成 235

一、灾民的含义 236

二、灾民身份的取得 238

三、灾民产生的主因 241

四、对灾民的社会评价 243

第二节 灾民的身份 246

一、灾民的一般社会关系身份 247

二、灾民的民事身份 249

三、灾民的刑事、行政身份 251

四、灾民的受救济身份 254

第三节 灾民的地位 256

一、减灾法律地位 258

二、民事法律地位 259

三、刑事、行政法律地位 261

四、诉讼法律地位 263

五、政治、经济法律地位 265

第四节 灾民的特征 267

一、灾民的人身已损性 267

二、灾民自卫能力减弱 269

三、灾民的生活易陷入困境 270

四、灾民具有外流性 272

五、灾民的难民特征 273

六、灾民的需救济性 274

七、灾民的铤而走险性 276

八、灾民民事能力无支撑性 277

第六章 赈灾的法律机制 280

第一节 赈灾的必然性 280

一、灾民的生存关系 281

二、赈灾是减灾的重要环节 283

三、赈灾是社会安全的需要 285

四、赈灾乃政府职能之一 287

五、灾损消除的效率关系经济发展 289

第二节 赈灾的法律机制 291

一、救济需求是产生赈灾的源泉 292

二、减灾义务是赈灾的核心 294

三、赈灾与减灾的关系 296

四、赈济灾民与灾区救助 299

五、赈灾的法律手段 301

六、赈灾的法定机构 303

七、赈灾的目标 305

第三节 赈灾的方式 308

一、物质赈灾法 308

二、优惠赈灾法 311

三、劳务赈灾法 314

四、精神赈济法 316

第四节 赈灾的法律功能作用 320

一、阻却灾民的流民性转化 320

二、维护法律关系的存在 322

三、防止灾民精神创伤加剧 324

四、减少衍生灾害发生 325

五、灾民减灾义务的明确 328

六、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速度 330

减灾责任编 336

第七章 灾害状态的法律对策 336

第一节 灾害法 336

一、灾害法的定义 337

二、灾害法的原则 340

三、灾害法的主要内容 342

四、灾害法与其他法的关系 346

第二节 减灾法 350

一、减灾法的定义 350

二、减灾法的立法宗旨 353

三、减灾法的主要内容 356

四、减灾组织法 358

五、减灾基金法 362

第三节 灾害救助法 364

一、灾害救助法的定义 365

二、制定灾害救助法的可能性 367

三、灾害救助法的主要内容 370

四、灾害救助法的实施 373

五、救助法的实施保障 375

第四节 灾害紧急状态法 377

一、灾害紧急状态法的定义 378

二、灾害紧急状态法的法律意义 381

三、灾害紧急状态法的主要内容 384

四、灾害紧急状态的宣布 387

第八章 国家的减灾责任 390

第一节 国家减灾责任的依据 390

一、国家功能的主要学说 391

二、国家减灾责任的理论依据 395

三、国家减灾责任的法律依据 399

四、国家减灾责任的立法实践 402

第二节 国家减灾责任的内涵 406

一、国家减灾责任的确定 406

二、国内减灾责任 410

三、国际协作责任 413

四、国家减灾责任的不可转让性 417

第三节 国家减灾责任的法律化 421

一、减灾立法的多重责任功能 422

二、国家减灾责任法律化的可能性 425

三、国家减灾责任法律化的过程 430

四、国家减灾责任法律化的程度 433

第九章 灾区的减灾责任 441

第一节 灾区捐赠款物的使用责任 443

一、救灾捐赠与救灾募捐——救灾捐赠法律关系 444

二、捐赠款物的接受责任 446

三、捐赠款物使用责任 448

四、捐赠款物监督与审计责任 452

五、《四川捐赠办法》的捐赠款物使用监督特征 457

第二节 过渡安置责任 461

一、“5·12”汶川大地震灾民的临时安置 462

二、板房安置责任 466

三、就业责任 470

四、以工代赈责任 473

第三节 灾后重建责任 479

一、灾民的恢复重建义务 481

二、对口援建责任 488

三、灾区筹措资金与重建基金 491

第十章《防震减灾法》的修订与完善 500

第一节《防震减灾法》修改宗旨与总则修改 503

一、《防震减灾法》修改与“5·12”汶川大地震的关系 504

二、《重建条例》与《防震减灾法》修改 507

三、《防震减灾法》修订宗旨的确立 509

四、《防震减灾法》结构与总则的修订 511

五、《防震减灾法》附则的修改 522

第二节《防震减灾法》主要制度的修改 525

一、防震减灾规划的制定 527

二、地震监测预报制度的完善 532

三、地震灾害预防机制 551

四、地震应急救援机制 567

五、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机制 582

第三节 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设计 604

一、监督管理机制的设计 605

二、强化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承担 611

三、《防震减灾法》的继续完善问题 622

附录 643

附录一“5·12”汶川大地震与三个减灾法律问题——以减灾法效用与政府行为效能为视角 643

附录二“5·12”全国灾难纪念日的设立义务与纪念责任 673

附录三 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切实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和过渡性安置工作的紧急通知2008年6月3日 690

附录四 四川省民政厅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办法2008年5月27日 693

附录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5·12”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方案2008年6月20日 696

附录六 四川省民政抗震救灾主要工作情况2008年8月22日 701

附录七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都江堰市城镇居民住房灾难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2008年5月27日 709

附录八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恢复发展扶持居民安居置业的意见2008年6月15日 713

附录九 成都市关于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的通知2008年5月28日 719

附录十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2号)2008年6月24日 723

后记 733

修订版后记 734

后记补笔 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