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3
大事记 13
第一篇 建置区划 53
第一章 建置 53
第一节 区境位置 53
第二节 古代沿革 53
第三节 现(近)代沿革 54
第二章 区划 54
第一节 建国初期 54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至建县级区前 55
第三节 建县级区后 56
第三章 镇乡场 59
第一节 湾头镇 59
第二节 汤汪乡 60
第三节 城东乡 61
第四节 双桥乡 62
第五节 城北乡 62
第六节 西湖乡 63
第七节 平山乡 64
第八节 平山茶场 64
第二篇 自然地理 67
第一章 地质地貌 67
第一节 地质 67
第二节 地貌 68
第二章 气候 69
第一节 气象要素 69
第二节 四季气候 72
第三节 自然灾害 74
第三章 河道塘库 79
第一节 淮河入江水道 79
第二节 大运河 79
第三节 区属骨干河道 80
第四节 主要塘库 83
第四章 土壤 84
第一节 土壤类型 84
第二节 土壤养分 86
第三节 土壤等级 88
第五章 自然资源 8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89
第二节 水资源 90
第三节 生物资源 91
第三篇 人口 9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95
第一节 人口变化 9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8
第二章 人口结构 99
第一节 民族 99
第二节 性别 99
第三节 年龄 101
第四节 文化 101
第五节 职业 103
第六节 婚姻 103
第七节 姓氏 103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05
第一节 计生生育管理 105
第二节 计划生育措施 105
第四篇 乡镇建设 111
第一章 集镇建设 111
第一节 湾头镇 111
第二节 司徒庙镇 112
第三节 汤汪镇 113
第四节 黄金坝镇 113
第二章 村庄建设 113
第一节 村庄规划 113
第二节 农房沿革 114
第三节 建房管理 114
第三章 土地管理 115
第一节 用地管理 115
第二节 土地征用 116
第三节 土地清查 117
第四章 建筑安装 118
第一节 建安队伍 118
第二节 建安管理 119
第三节 工程实绩 120
第五章 环境保护 121
第一节 污染情况 121
第二节 污染治理 124
第六章 交通运输邮电 125
第一节 交通 125
第二节 运输 128
第三节 邮电 129
第五篇 农业 13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35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35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37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138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0
第二章 粮油作物 141
第一节 面积产量 141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44
第三节 品种改良 145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46
第五节 作物保护 148
第六节 肥料 149
第三章 农机具 150
第一节 农机具使用 150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152
第六篇 蔬菜 157
第一章 面积产量 157
第一节 面积 157
第二节 产量 158
第二章 品种 160
第一节 品种演变 160
第二节 分季品种 161
第三节 重点品种 162
第四节 食用菌 165
第三章 生产技术 165
第一节 良种繁育 165
第二节 育苗技术 166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67
第四节 病虫防治 170
第四章 淡季补缺 171
第一节 季节性菜地 171
第二节 缺期生产 172
第五章 产销形式 173
第一节 自产自销 173
第二节 选购经销 174
第三节 统购包销 174
第四节 合同定购 174
第七篇 多种经营 179
第一章 畜禽 179
第一节 家畜饲养 179
第二节 家禽饲养 183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85
第二章 渔业 187
第一节 养殖 187
第二节 捕捞 190
第三节 渔政管理 191
第三章 林茶果 192
第一节 林 192
第二节 茶 193
第三节 果 195
第四章 副业 195
第一节 花木盆景 195
第二节 蚕桑 197
第三节 香花 198
第四节 金鱼 199
第八篇 水利 203
第一章 河道建设 203
第一节 淮河入江水道湾头段的治理 203
第二节 古运河扬州段的治理 204
第三节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开挖 205
第四节 其它河道的疏浚开挖 205
第二章 排灌工程 208
第一节 渠道 208
第二节 排灌站 210
第三节 闸坝涵 214
第三章 农田水利 219
第一节 蔬菜地 219
第二节 粮田 220
第四章 防汛抗旱 221
第一节 组织 222
第二节 措施 222
第三节 部分年份抗洪斗争 225
第九篇 工业 229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22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29
第二节 区属工业 230
第三节 乡(镇)村工业 232
第四节 组户工业 233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35
第一节 机械工业 235
第二节 电子电器工业 236
第三节 轻纺工业 237
第四节 工艺工业 238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39
第六节 食品饲料工业 239
第七节 建材工业 240
第八节 其它工业 240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40
第一节 经营管理 240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42
第三节 质量管理 243
第四节 企业整顿 243
第四章 驻区市以上工业企业 244
第一节 企业概况 244
第二节 部、省属企业简介 245
第三节 市属企业选介 246
第十篇 商业贸易 253
第一章 商业 253
第一节 商业机构 253
第二节 商业销售 255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25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8
第二节 供应业务 260
第三节 收购业务 265
第四节 支工支农支副 267
第三章 外贸 269
第一节 农副产品出口 269
第二节 工业产品进出口 270
第四章 粮油购销 271
第一节 收购 271
第二节 销售 272
第三节 仓储 273
第五章 集市贸易 274
第一节 传统集市 274
第二节 农贸市场 275
第三节 畜禽市场 276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 277
第一节 饮食业 277
第二节 服务业 278
第十一篇 财税金融 283
第一章 财政 283
第一节 财政体制 283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84
第三节 财政监督 285
第二章 税务 286
第一节 税务管理 286
第二节 农业税 287
第三节 工商税 289
第三章 金融 291
第一节 机构 291
第二节 存款 292
第三节 贷款 293
第四节 公债 295
第五节 保险 296
第十二篇 经济综合管理 301
第一章 计划统计 301
第一节 计划 301
第二节 统计 303
第二章 工商行政 303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04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304
第三节 个体经营管理 30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306
第五节 查处违法违章 307
第三章 物价计量标准 308
第一节 物价管理 308
第二节 价格演变 309
第三节 计量标准管理 311
第十三篇 政党群团 31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1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15
第二节 代表大会 317
第三节 组织建设 322
第四节 思想建设 330
第五节 纪律检查 332
第六节 统一战线 334
第二章 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 335
第一节 民主党派 335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35
第三节 职工团体 336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337
第五节 妇女团体 339
第六节 其它团体 340
第十四篇 政权政协 34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345
第一节 区历届人代会 345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及活动 347
第三节 乡镇人代会 349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机关 351
第一节 建国后至“文革”前 351
第二节 “文革”至建县级区前 352
第三节 建县级区后 353
第四节 乡镇人民政府 368
第三章 人民政协 375
第一节 首届会议 375
第二节 常委会议及办事机构 375
第三节 政协活动 376
第四章 信访监察 378
第一节 信访 378
第二节 监察 381
第五章 侨务外事 382
第一节 侨务 382
第二节 外事 383
第十五篇 民政 389
第一章 拥军优属 389
第一节 拥军 389
第二节 优属 390
第三节 安置 391
第四节 抚恤 392
第二章 救济救灾 393
第一节 社会救济 393
第二节 灾害救济 395
第三节 扶贫 396
第三章 社会福利 396
第一节 五保 396
第二节 敬老 397
第三节 残疾 398
第四章 婚姻 399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399
第二节 婚姻登记 399
第三节 婚姻纠纷处理 400
第十六篇 公安司法 403
第一章 公安 403
第一节 户籍管理 403
第二节 治安管理 404
第三节 刑事侦查 406
第四节 消防 407
第二章 检察 409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10
第二节 经济检察 410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11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412
第三章 审判 412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13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13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14
第四节 执行 41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1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15
第二节 民事调解 416
第三节 律师事务 417
第四节 公证工作 417
第十七篇 军事 421
第一章 武装 421
第一节 人武部 421
第二节 民兵 422
第三节 预备役部队 424
第二章 兵役 424
第一节 志愿兵役 424
第二节 义务兵役 425
第三节 预备役 425
第三章 驻军及军事设施 426
第一节 驻军 426
第二节 军事设施 427
第四章 战事 428
第一节 古代战事 428
第二节 近代战事 431
第三节 现代战事 433
第十八篇 劳动人事管理 439
第一章 劳动管理 439
第一节 职工队伍 439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41
第三节 征地安置 442
第四节 劳动保护 443
第二章 人事管理 444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44
第二节 干部编制 445
第三节 干部调配 446
第四节 引进人才 447
第三章 工资福利 448
第一节 工资 448
第二节 福利 450
第三节 退休 退职 离休 451
第十九篇 科技 457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457
第一节 机构 457
第二节 队伍 459
第二章 科技工作 463
第一节 科学普及 463
第二节 科技研究 463
第三节 科技培训 464
第四节 沼气利用 465
第三章 科技成果 466
第一节 蔬菜科技成果 466
第二节 多种经营科技成果 468
第三节 粮食生产及其它方面科技成果 469
第二十篇 教育 473
第一章 幼儿教育 47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73
第二节 幼师培训 474
第三节 经费设备 474
第二章 初等教育 476
第一节 私塾 476
第二节 小学 478
第三节 学制课程 481
第三章 中等教育 483
第一节 普通中学 483
第二节 农业中学 487
第三节 职业中学 489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91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91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93
第三节 干部教育 493
第五章 教师 494
第一节 队伍 494
第二节 素质 495
第三节 待遇 497
第四节 教研 499
第六章 校舍设施经费 500
第一节 校舍 500
第二节 设施 502
第三节 经费 502
第四节 勤工俭学 504
附:1988年驻区大、专、中等学校一览表 505
第二十一篇 卫生 509
第一章 医疗事业 509
第一节 机构 509
第二节 队伍 511
第三节 技术 512
第四节 设备 515
第二章 医疗制度 516
第一节 公费医疗 516
第二节 劳保医疗 516
第三节 合作医疗 517
第三章 卫生管理 517
第一节 医政管理 517
第二节 药政管理 518
第四章 卫生防疫 519
第一节 防疫网络 519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519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 521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522
第五节 食品卫生 523
第六节 其它卫生 525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526
第一节 机构 526
第二节 群众卫生运动 526
第三节 除害灭病 526
第四节 农村改水 527
第二十二篇 文化体育 531
第一章 文化事业 531
第一节 文化馆站 531
第二节 文艺活动 536
第三节 文物普查 538
第四节 剧院影像 540
第五节 民间工艺 542
第六节 档案工作 542
第二章 广播通讯 544
第一节 有线广播 544
第二节 通讯报道 546
第三章 体育事业 54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4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47
第三节 竞赛成绩 548
第四章 民间传说 551
第一节 地名传说 551
第二节 历史人物传说 553
第三节 名胜古迹传说 554
第四节 其它传说 555
第二十三篇 风景名胜 559
第一章 瘦西湖风景区 559
第一节 虹桥 559
第二节 长堤春柳 560
第三节 叶园 560
第四节 徐园 560
第五节 四桥烟雨 561
第六节 长春岭 561
第七节 水云胜概 563
第八节 莲性寺 563
第九节 凫庄 564
第十节 五亭桥 564
第十一节 白塔晴云 565
第十二节 二十四桥景区 565
第二章 平山堂风景区 567
第一节 大明寺 567
第二节 平山堂 568
第三节 西园 569
第四节 鉴真纪念堂 569
第五节 栖灵遗址 570
第三章 公园 571
第一节 茱萸湾公园 571
第二节 文峰公园 571
第三节 冶春园 572
第四节 盆景园 572
第五节 竹西公园 573
第六节 荷花池公园 575
第四章 寺庙 575
第一节 观音山 575
第二节 天宁寺 576
第三节 重宁寺 576
第四节 铁佛寺 577
第五节 普照寺 577
第六节 宝轮寺 577
第七节 长生寺 578
第八节 堡城城隍庙 578
第九节 龙衣庵 578
第五章 陵园墓葬 579
第一节 史公祠 579
第二节 普哈丁墓园 579
第三节 天山汉墓 580
第四节 革命烈士陵园 580
第五节 文物保护墓葬 581
第六章 名胜遗址 582
第一节 唐城遗址 582
第二节 邗沟 583
第三节 廿四桥 583
第四节 万福桥 583
第二十四篇 民情习俗 587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87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87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90
第二章 风俗习惯 590
第一节 岁时习俗 590
第二节 婚姻习俗 594
第三节 生养习俗 597
第四节 寿诞习俗 598
第五节 丧葬习俗 599
第六节 建房习俗 601
第三章 方言 603
第一节 声韵调 603
第二节 基础字读声 606
第三节 词汇 609
第四节 语法例句 611
第四章 宗教信仰 612
第一节 佛教 612
第二节 道教 616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18
第四节 耶稣教 620
第二十五篇 人物 623
第一章 本籍人物传 623
第二章 外籍人物传 634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