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时期人性善恶的争论 3
一 孔丘的人性论 3
二 《大学》、《中庸》的人性论 8
三 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 11
四 告不害的性无善恶论 12
五 孟轲的性善论 14
六 老聃的自然人性论 22
七 庄周的自然人性论 24
八 荀况的性恶论 29
九 韩非的性恶论 38
第二章 汉-唐时期性三品说的提出 44
一 贾谊的人性论 44
二 《淮南子》的自然人性论 48
三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53
四 扬雄的性善恶混论 59
五《白虎通》的性情论 62
六 王充的性三品说 64
七 荀悦的性三品说 70
八 何晏、王弼的性情说 75
九 郭象的性命论 78
十 慧远的法性论 83
十一 刘勰的性情论 86
十二 朱世卿的法性自然论 92
十三 惠能的本性是佛论 93
十四 韩愈的性三品说 96
十五 李翱的复性论 99
第三章 宋元时期人性二元论的创立 106
一 李觏的性之三品说 106
二 五安石的性情论 111
三 司马光的性善恶混论 116
四 邵雍的人性论 118
五 周敦颐的人性论 121
六 张载的人性的二元论 124
七 程颢、程颐的人性二元论 131
八 王令的性无善恶论 143
九 苏轼的性无善恶论 147
十 湘学的性为本论 150
十一 张栻的人性本善论 158
十二 朱熹的人性二元论 164
十三 吕祖谦的人与天地同性论 174
十四 陆九渊的人性本善论 178
十五 杨万里的心性合一论 186
十六 陈亮的自然天赋人性论 190
十七 叶适的人性论 193
十八 黄干的太极即性论 197
十九 陈淳的性即理论 200
二十 蔡沈的人性善论 209
二十一 真德秀的天赋人性论 211
二十二 魏了翁的人性二元论 219
二十三 许衡的人性二元论 221
二十四 吴澄的人性即天理论 225
第四章 明清时期人性理论的发展 232
一 刘基的天赋人性论 232
二 薜瑄的复性论 235
三 罗钦顺的性情论 242
四 王廷相的气质之性论 248
五 王守仁的心性合一论 253
六 湛若水的心性合一论 261
七 吴廷翰的气质即性论 265
八 何心隐的人欲即性论 275
九 李贽的自然人性论 278
十 吕坤的人性二元论 282
十一 焦竑的人性本空论 292
十二 朱之瑜的人性论 296
十三 陈确的人性本善论 300
十四 黄宗羲的人性善论 310
十五 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论 314
十六 傅山的人性自然论 329
十七 唐甄的性具天地万物论 336
十八 颜元的气质即性论 341
十九 李塨的生之为性论 349
二十 廖燕的性无善恶论 353
二十一 戴震的血气心知即性论 356
二十二 焦循的性善论 364
第五章 近代人性思想之概况 371
一 龚自珍的性无善无不善论 371
二 曾国藩的性命论 375
三 严复的性无善无恶论 381
四 康有为的性全是气质论 385
五 谭嗣同的以太即性论 391
六 梁启超的个性中心论 397
七 章炳麟的善恶同时进化论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