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他留下众多不解之谜 1
●许世友在临终的几十分钟里,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给他传奇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同时,又给人们留 1
第一章 特殊而特殊的葬礼 5
●关于许世友的丧事安排,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分别作出决定,都没有涉及火化或者棺葬问题。其实决定之外还有决 5
●“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许世友同志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 7
●有人见到部队家具厂做棺材,认为是搞封建迷信活动,报告了当地派出所。当民警将信将疑前来查看时,被毫不 12
●南京军区某工兵团的一个工程机械连,开进偏僻的许家?。这个连队执行过多种施工任务,但修建坟墓还是第一 14
●给许世友穿衣服时,才发现因遗休水肿和注射了防腐剂,上衣嫌小,风纪扣无法扣上。忙乱之中,南京殡仪馆的 18
●“许世友还在出汗!”怪异的消息不胫而走,不管是亲眼见过的还是听说的人,说起来心有余悸,越传越玄。 21
●高低相间重重叠叠的花圈,让人感到置身于花圈的山花圈的海。除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每人单独送一个花圈外 23
●几乎在向遗体告别仪式开始的同时,晴朗的天空转瞬间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将列队等候的军官们的新式 26
●许世友逝世后,各大报纸都采取了“低调”和“沉默”,没有发表一篇有分量的回忆和怀念的文章。一年多以后 28
●在许世友的灵柩里,值得一提有三件殉葬品:酒、猎枪、钞票。有人戏言:三件随葬品选得好,“酒——壮胆, 32
●护送灵柩的官兵说走就走,夜行昼伏。保密之严格,计划之周详,时间之精确,伪装之巧妙,不亚于一场驾轻就 34
第二章 将军本色是农民 38
●大别山区淳朴的乡风和农民勤劳善良的传统,给了童年的许世友以很大的影响。劳动光荣,懒汉可耻,是他人生 38
●许世友看到菜种得好的,猪养得肥的连队,他马上喜笑颜开,大会小会表扬,好几个干部为此被提升了职务。那 44
●许世友看到这只近二十斤重的地瓜后两眼放光,高兴地说:“这个地瓜蛋胜过外国的这个蛋(弹),那个蛋(弹 49
●许世友在生活上追求中国农民式的幸福和舒适。住的别墅改造成了“农家大杂院”,出门始终乘坐普通军用吉普 53
●许世友在墙壁上挂了一把扫帚,而且是倒挂。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风俗,把扫帚挂在墙 63
第三章 出自少林寺的“武林盟主” 69
●许世友说:“景阳冈打虎的武松,在少林寺只学了六年武艺。我在少林寺练了八年,比武松还要多两年。”其实 69
●许世友离开少林寺时,自己觉得了不起,称得起是英雄好汉,将来要打尽人间不平事。没料到,不到一年时间就 74
●许世友背大刀,从战士背到军长,从大别山背到大面山。他的那把大刀片,在敌群中寒光闪闪,舞到哪里,哪里 77
●许世友的师父有个嗜好,到哪里都喜欢找当地武林高手比试武功,切蹉技艺。这对少年许世友影响很大,一有机 82
●许世友真的不再比武了吗?到了60年代,他又比武了,而且还来了个“大比武”,从南京比武比到了北京,比武 86
●许世友生前担任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这个头衔大概相当于金庸笔下一武侠小说中,那位统率武林各大门派的 90
●许世友不是替天行道的江湖大侠。凭一把大刀和过人武艺,就能从士兵杀到大军区司令员的宝座,这也未免太小 96
第四章 他的胜仗、败仗和最后一仗 101
●许世友发火了:“有人说搞现代化建设,不像战争年代打仗那么简单,不讲什么科学,这是胡说。打仗是最费脑 101
●许世友打仗特别动脑子,点子多、很精明,从不做蚀本生意。战斗发起前,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看地图,一看老 106
●“就我参加的坚守防御战而言,大面山一仗,规模大、时间长、很残酷,以后再也没有打过那样的仗。”短兵相 110
●“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蒋介石制造了血腥的皖南事变,胶东投降派也配合日军天 114
●对号称蒋家王朝“御林军”国民党整编第74师,许世友咬牙切齿地说:“别看它吹得那么神,什么‘钢核桃’、 117
●攻克济南,看上去是许世友与王耀武在打仗,实际上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交锋。一个志在必得,一个志在必守, 122
●许世友说:“我到广州去打仗,打了个西沙群岛,打了个自卫击战。”许多高级将领眼红:“这个许老头,运气 130
第五章 嗜酒如命的三星上将 140
●许世友英雄海量,嗜酒如命。有好事者作过测算,许世友一生喝的酒,如果用解放牌卡车装载,起码要拖上三四 140
●许世友请客,无酒不成席。“许司令请我喝茅台”,几乎成了他宴客的代名词。他款待贵客常摆“野味席”,其 144
●许世友说过一个故事,玉皇大帝不知道人间最大痛苦是什么,就派一个天官到人间调查,这个天官看到一个人因 151
●奇迹出现了。茅台酒,哪怕只有几滴,比什么止痛针和抗过敏药都管用。备受病魔折磨的许世友立刻安静下来了 159
第六章 毛泽东之剑 163
●许世友自喻“匣中宝剑” 。“三军主帅”毛泽东指向哪里,他就杀向哪里。士为知己者死,剑为识己者啸。 163
●毛泽东在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之时,脑海里不止一次浮现出前线那个不是和尚的“许和尚。”上层有些非议,毛 174
●毛泽东第二次救许世友,是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当时,许世友处境危急,情绪低落,甚至都安排了 177
●毛泽东把手放在许世友的手上,十分恳切地说,你摸摸,我手是凉的,脚也是凉的。我只能当导演,不能当演员 184
●毛泽东把许世友从后排叫到前排:“汉朝有个周勃,是苏北沛县人,他厚武少文,《汉书》有《周勃传》,你们 187
●许世友把毛泽东的各种画像、照片贴在墙上。不管他朝哪个方向,满目都是毛泽东。毛泽东打量着许世友,他也 191
第七章 卷进大动乱的漩涡 195
●许世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文化大革命”,究竟革谁的命,谁革谁的命?他看不清,弄不懂,想不开,一 195
●许世友说:“我要进大别山,造反派闹得凶,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你们也跟我走,一起进大别山,大不了再 198
●许世友一头扎进了大别山,拉开准备打仗的架式,机枪架得高高的,有意放出话来:“只要造反派敢来,我就开 201
●许世友在大别山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了解许世友,信任许世友,需要“许世友式”的忠诚。许世 204
●“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历史,许多旧事正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提起深挖“五一六”分子,经历过的人都忘不了 208
●许世友总揽江苏党政大权后,以很大的热情和主要精力,抓工农业生产。“深挖煤”和“下放户”则是他的两大 213
●许世友很瞧不起张春桥,即兴编了一首顺口溜:有的人“戴眼镜,拎皮包,会总结,会提高,论思想,一团糟。 217
●许世友被周恩来感动得不轻,从内心深处感谢他的仗义执言。打那以后,只要是周恩来交办的事,他从不打折扣 223
第八章 “铁甲将军”的情感世界 227
●在母亲面前,许世友永远是个大孝子。他常为自己参加革命后,母亲遭爱的灾难和折磨而深感不安;也常为自己 227
●许世友的结发妻子朱锡明,为他吃尽苦头,在他母亲的劝说下改嫁而去。临终前提出,要葬在许家的祖坟里。 233
●在许世友最需要亲人安慰的时候,李明珍要求离婚和剪碎了的毛衣,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他不 235
●许世友进了厂门以后,只见一位俊俏的农家姑娘正在那里干活。许世友说“就是她吧!”这位姑娘后来与他相依 237
●许世友的性格经历,决定了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他有权时,不会为子女捞取什么好处;无权时,更不愿求别人 240
●他似乎感到了自己童年时认为最好吃的油条、麻花,对今天的孩子们没有多大吸引力。吩咐工作人员上街买孩子 244
●聂凤智说:“许司令平日里看上去沉默寡言,连个笑容都难得见到,让人感到不好接近。其实,他的心很细,很 246
●许世友说:“这类事,战争年代多得很,你救我,我救你,差不多个个都碰到过。我们过去打胜仗,靠什么?靠 253
第九章 归隐南京的“老员外” 258
●许世友在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当着邓小平的面说:“我这个中顾委副主任,是个一不顾二不问的副 258
●许世友在南京,组织写作班子整理出版了两本被他称作“东西”的革命斗争回忆录。有人说,诿过而不争功,是 265
●当邓小平走进大厅时,许世友敏捷地快步迎了上去,认认真真地向他行了一个军礼。临走时,许世友又恭恭敬敬 276
●不知听谁说过,沉浸于忆旧是人的思维衰老的表现。看着唠唠叨叨的许世友,半句成语跳到我的眼前:廉颇老矣 281
第十章 将星殒落时的轨迹 284
●让不让许世友去青岛开会,成了一个难题。向守志请聂凤智去“做做工作”,许世友说:“其它地方就算了,山 284
●在“向阳号”科学考察船上,许世友要到指挥舱看看。狭窄的舷梯无法站人搀扶,只好上面拖,下面顶,硬是把 288
●一份红头文件,置于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案前,标题为《许世友健康情况报告》。一个长途电话,从南京打到了 290
●许世友差点与聂凤智闹翻,死活不肯去解放军总医院治病。事后他说:“我不去北京,北京的路太窄,人太多, 294
●许世友我行我素,讳疾忌医,拒绝住院接受系统的治疗。他自我感觉良好:“我脑子也好使,不糊涂。”偏偏说 297
●许世友用毛巾勒在脖子上,两只手下死劲的拉紧,脸部肿胀,呈现出令人恐怖的猪肝色。一位护士突然看到这幅 303
●1985年9月30日晚,昏迷中的许世友终于被动地离开了中山陵8号,住进南京军区总医院早就为他准备好的病房中 306
●许世友费力地睁开眼睛,令在场的医护人员吃惊的是,他的嘴里吐出病危以来音量最大的几个音节,杨尚昆听懂 308
附录一 许世友同志生平 313
附录二 我的军人生涯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