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二章 摄生 4
第一节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4
第二节 四气调神 7
第三节 七损八益 10
第三章 阴阳 14
第一节 阴阳应象 14
第二节 天地气通于人 18
第三节 阴阳中复有阴阳,阴阳之要 20
第一节 十二官相使 21
第四章 藏象 23
第二节 五脏形能通于外 26
第三节 四时阴阳,人体之应 28
第四节 五脏合,五脏别 32
第五节 五脏所藏 35
第六节 食饮之气,归输脏腑 37
第七节 天癸 40
第八节 精、气、津、液、血、脉 42
第九节 肠、胃、咽、喉 45
第五章 经脉 49
第一节 脉道通行之原,十二经血气表里 50
第二节 阴阳离合 52
第三节 营卫 56
第四节 十二经脉 58
第五节 奇经八脉 79
第六章 诊法 85
第一节 望诊 85
第二节 闻诊 88
第三节 问诊 90
第四节 切诊 93
第七章 标本 105
第一节 六气标本 106
第二节 病有逆从,治有标本 108
第八章 治则 112
第一节 治病必求于本 112
第二节 五脏苦欲 114
第三节 治有缓急,方有奇偶 116
第四节 气味方剂,治法逆从 118
第五节 治病之法,中外之治 122
第六节 六淫、五郁之治 124
第七节 寒之而热,热之而寒及苦乐病治不同 127
第八节 邪至治宜早,随证而治 129
第九节 上取下取,有毒无毒而治 132
第九章 病能 137
第一节 病能 137
第二节 百病始生,邪分三部 140
第三节 邪气病形 144
第四节 病变无穷 147
第五节 病本阴阳 151
第六节 阴阳发病 155
第七节 阴阳虚实寒热 157
第八节 虚实之常与变及五实五虚 160
第九节 阳明脉解 163
第十节 情志九气 165
第十一节 风伤之证 167
第十二节 厥逆 170
第十三节 伤寒 173
第十四节 痹证 177
第十五节 痿证 180
第十六节 咳证 184
第十七节 脏腑诸胀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