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椭圆体 15
1.基本大小 15
2.参考椭圆体 18
3.大地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 22
4.几种坐标系间的关系 30
5.椭圆体上已知点的主曲率半径 37
6.平均曲率半径R 40
7.任意法截线的曲率半径 42
8.子午圈弧长的计算 43
9.平行圈弧长 52
10.椭圆面一部分或全部面积的计算 54
11.梯形图廓的计算 60
第二章 椭圆面上曲线的研究 63
12.相对法截线、大地线及定线曲线的概念 63
13.求旋转椭圆面上纬差、经差及方位角差的近似公式 68
14.法截线弧长与圆弧长的比较 73
15.相对法截线的横距及其交角 79
16.大地线和正法截线间夹角的近似推导 86
17.大地线的微分方程式及其性质 94
18.大地线与相对法截线夹角的推导 101
19.大地线对于相对法截线的相关位置 113
20.法截线长与大地线长的比较 119
21.大地线之归化长 124
22.大地极坐标之微分公式。n的确定 132
第三章 椭圆面三角形的解法 141
23.根据勒戎德定理解球面三角形;勒戌德定理的改正项 141
24.按附加法解球面三角形 148
25.大地极坐标和曲面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 155
26.椭圆面三角形的解算及椭圆面角超的确定 165
27.椭圆面三角形的解算以及椭圆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角的比较 168
28.三角测量三角形中观测角的归算。观测目标高程引起的方位改正 176
29.解椭圆面三角形的示例 180
30.概论 185
第四章 大地纬度、经度和方位角的计算(大地正算问题)。大地反算问题 185
31.距离不超过25公里的大地问题的解算 189
32.将纬差、经差及方位角差展为距离S的级数式 199
33.计算一等三角测量大地纬度、经度及方位角的史赖伯公式的推导 204
34.按『中纬度及中方位角』计算大地纬度、经度及方位角的公式 213
35.距离不超过40公里的『中纬度及中方位角』的公式。等三角测量计算的高斯公式 228
36.克吕格公式 231
37.距离800公里以内的椭圆面直角坐标公式 240
38.长距离上推算大地经纬度及方位角的克吕格公式 248
39.600—800公里以内的距离上大地坐标及方位角传算公式之综合 256
40.椭圆面投影于球面上的白塞尔法 257
41.长大地线上解大地正算问题的白塞尔法 260
42.根据白塞尔法解大地正算问题之例 268
43.关于采用白塞尔法的理由的几点补充意见 273
44.距离S小于40公里时的大地反算问题 276
45.距离S达200公里时的大地反算问题 278
46.关于大地正算及反算问题解算公式的总结 280
第五章 球面直角坐标及椭圆面直角坐标(左德尔) 283
47.左德尔球面直角坐标 283
48.左德尔球面直角坐标的意义及其应用 295
49.椭圆面直角坐标。大地坐标及方位角换算为椭圆面上的椭圆面直角坐标及坐标方位角 299
50.由大地坐标化算为椭圆面直角坐标及其反算的公式的汇集与简化 313
第六章 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 318
51.基本概念 318
52.基本公式 324
53.根据大地坐标决定平面正形坐标的公式 327
54.椭圆面直角坐标与高斯——克吕格坐标间的关系 331
55.以高斯——克吕格坐标表示大地坐标 335
56.平面上子午线收?角和投影长度比表示为大地坐标的函数 337
57.平面上的子午线收?角和投影长度比表示为正形平面坐标的函数 341
58.大地坐标化为高斯——克吕格坐标的公式 345
59.椭圆面的距离和方向归算至平面上及其反算 352
60.根据椭圆面上大地线的已知方向和已知长度计算高斯——克吕格平面坐标差。反算问题 367
61.由一个投影带换算至另一投影带(高斯——克吕格坐标的换带计算) 371
62.公里线的计算和展绘;地理网插于直角格网或直角格网插于地理网中。B.B.卡夫拉伊斯基教授的用表 386
63.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实用公式及其符号汇集。用表和示例 400
64.l?2°时采用计算机的公式和用表 416
65.距离改正数及方向改正数的计算 422
66.根据大地坐标计算高斯——克吕格坐标及其反算之例 434
第七章 应用椭圆面在球面上正形投影的理论按高斯法解算大地问题 437
67.基本公式 437
68.任意常数的选择 440
69.长度比M的级数式 443
70.方位角改正 447
71.距离改正 453
72.根据高斯法之一解球面三角形 455
73.运用§67—§72中的公式解大地正算问题。高斯第一法和第二法 458
第八章 微分公式 472
74.大地线的第一类微分公式 472
75.长约250公里的大地线的第一类微分公式 477
76.低精度的第一类微分公式 482
77.大地线的第二类微分公式 484
78.大地线两端点移动与大地线两端点上方位角变化的关系 493
79.极坐标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