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后40多年来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
一、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 1
二、多极世界与均势论 7
三、以三个世界为基础的多极世界 11
四、总结 21
第二章 战后东欧〈一〉:波兰 26
一、寇松线问题:边界问题的产生和谈判 27
二、1944年1月苏军解放波兰东部与波兰政权问题的谈判 35
三、雅尔塔协定与波兰问题(以及波茨坦协定关于波兰西部疆界的规定) 39
四、莫斯科委员会 46
五、杜鲁门的强硬政策 47
六、霍普金斯使苏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的成立 52
第三章 战后东欧〈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 69
一、丘吉尔1944年10月在莫斯科划分势力范围 70
二、罗马尼亚“二月危机”和格鲁查政府的成立 73
三、波茨坦会议与贝尔纳斯一揽子计划 75
四、罗马尼亚第二次政府危机 77
五、十二月莫斯科外长会议 79
六、杜鲁门的全面强硬政策 81
一、二战期间两种抗德力量与英苏对这两种力量的态度及其变化 86
第四章 战后东欧〈三〉:南斯拉夫 86
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93
三、丘吉尔努力挽救南斯拉夫君主制度与划分英苏在南斯拉夫的势力范围 95
四、铁托与苏巴希奇、铁托与丘吉尔、铁托与斯大林、丘吉尔与斯大林的会谈 98
五、铁托—苏巴希奇协议与以铁托为首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人民决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103
六、总结 106
第五章 东欧领土的变动与五国和约及有关双边条约 119
一、外长会议与五国和约 119
二、五国和约的主要内容 129
一、“北排”与强权政治 140
第六章 伊朗、土耳其和希腊 140
二、伊朗石油开采权问题 142
三、关于苏军撤出伊朗 145
四、伊朗西北地区的民族自治问题 147
五、1945年11月到1946年5月的伊朗危机 149
六、苏联对海峡地区与土耳其东部领土的要求问题 152
七、希腊内战急转直下 156
八、1946年8月后的北排局势与遏制政策 157
一、杜鲁门主义的产生 167
第七章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67
二、杜鲁门主义的意义 173
三、马歇尔计划的产生及其意义 176
第八章 战争期间盟国对德国肢解问题的讨论 188
一、斯大林最早提出肢解问题与美国的早期研究(1941年12月至1943年9月) 192
二、莫斯科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与肢解问题 197
三、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与摩根索计划 200
四、雅尔塔会议与肢解问题 208
第九章 战争期间盟国对德国赔偿问题的讨论 216
一、1944年9月以前美国对赔偿问题的研讨 218
二、从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后到雅尔塔会议前夕:摩根索计划争论的继续(1944年9月至1945年1月) 220
三、雅尔塔会议与会后 227
第十章 柏林宣言和波茨坦协定 236
一、柏林宣言 236
二、波茨坦协定 238
第十一章 德国的分裂:从分区占领到两个德国的成立(1945——1949) 247
一、美占区的经济问题与美国政策 251
二、1946年3月6日凯南的电文 255
三、四强条约草案的讨论与宣布停止从美占区拆迁设备 258
四、贝尔纳斯的斯图加特演说(1946年9月6日) 262
五、1947年3月莫斯科外长会议 265
六、双占区与西方准备在西占区成立一个德意志国家 281
七、柏林危机与两个德国的成立 283
第十二章 北大西洋公约与重新武装西德 298
一、布鲁塞尔条约 299
二、范登堡决议 301
三、北大西洋公约 303
四、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及其破产(1950年10月24日至1954年8月30日) 306
五、西欧联盟与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14
一、阿以冲突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319
第十三章 中东和苏伊士运河战争 319
二、纳赛尔与反英斗争 320
三、美国撤销阿斯旺水坝贷款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322
四、第二次中东战争与美英矛盾 324
五、美苏争夺中东与艾森豪威尔主义 327
第十四章 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1958—1962) 333
一、1958年柏林危机 334
二、1961年柏林危机 338
三、古巴导弹危机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