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一、分类 1
二、分型 3
三、细胞外粘质物 5
四、致病作用 6
五、鉴定 8
第二章 米勒链球菌 10
一、概述 10
二、命名与分类 11
三、生物学特性 11
四、分布 13
五、致病作用 15
六、实验室诊断 16
一、命名与分类 18
第三章 淋病奈瑟球菌 18
二、致病机制 20
三、抗原结构与免疫 21
四、耐药性与质粒 22
五、实验室诊断 23
第四章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26
一、栖居菌和暂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尿路的致病关系 26
二、动物实验性尿路感染模型 28
三、毒力因子 30
四、防治 32
第五章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34
一、概述 34
二、血清型别 35
三、特性 35
四、致病作用 36
五、实验室诊断 37
六、流行病学 41
七、治疗 41
第六章 肠凝聚性大肠杆菌 42
一、发现、命名及微生物学特性 43
二、菌毛及对肠粘膜的粘附性 45
三、与腹泻的关系 47
四、实验室诊断 50
第七章 产生志贺样毒素、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 53
一、简介 53
二、问题的提出 53
三、初步尝试 54
四、ESIEC的发现 55
五、侵袭力 55
七、毒素 56
六、对上皮细胞的粘附 56
八、临床症状 57
九、实验室诊断 57
十、急需解决的问题 57
十一、一点思考 58
第八章 类志贺邻单胞菌 59
一、分类学地位 59
二、生物学特性 60
三、致病作用 63
四、分布 65
五、实验室诊断 66
第九章 鼻疽杆菌 68
一、概述 68
二、形态学变异 68
三、抗原分析及表面抗原类型 69
四、实验室诊断 70
五、免疫机理 72
第十章 类鼻疽杆菌 75
一、概述 75
二、抗原纯化与分析 75
三、分布与流行病学调查 76
四、实验室诊断 77
第十一章 牙龈类杆菌 80
一、概述 80
二、内毒素及其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80
三、实验室诊断 84
第十二章 丹毒丝菌 88
一、生物学特性 88
二、抗原结构和血清型 89
三、致病作用 90
五、预防 91
四、实验室诊断 91
第十三章 猫抓病杆菌 93
一、简史 93
二、生物学特征 93
三、遗传学特征 95
四、致病作用 97
五、实验室诊断 97
第十四章 卡他布兰汉菌 98
一、概述 98
二、外膜蛋白 99
三、流行病学分型 101
四、鉴定 102
第十五章 黄杆菌属 104
一、概述 104
三、生物学性状 105
二、分类 105
四、与临床感染的关系 107
五、实验室诊断 108
第十六章 加德纳拉菌属 109
一、分类与命名 109
二、生物学特性 110
三、实验室诊断 111
四、临床意义 112
五、抗生素敏感性 113
第十七章 动弯杆菌属 114
一、概述 114
二、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114
三、分离与鉴定方法 115
一、生物学特性 116
第十八章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特菌 116
四、临床意义 116
二、致病机制及有关因素 118
三、免疫性 120
四、流行病学 120
五、实验室诊断 121
第十九章 创伤弧菌 124
一、生物学特征 124
二、致病作用 125
三、临床与致病特征 127
四、实验室诊断 128
五、治疗 129
第二十章 幽门螺杆菌 130
一、概述 130
二、生物学特性 130
三、致病作用及其机制 132
四、免疫性 135
五、流行病学及动物模型研究 136
六、实验室诊断 137
第二十一章 梅毒螺旋体 141
一、抗原成分 141
二、致病作用与免疫 142
三、实验室诊断 145
四、治疗 146
第二十二章 伯氏蔬螺旋体 147
一、概述 147
二、生物学特性 148
三、抗原特性、遗传特征及种属关系 149
四、传播媒介、保菌宿主和流行病学 152
五、免疫与致病作用 153
六、实验室诊断 154
七、防治 157
第二十三章 鸡疏螺旋体(鹅疏螺旋体) 158
一、概述 158
二、分布 159
三、生物学特性 159
四、抗原性与免疫 160
五、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161
六、流行病学 161
七、实验室诊断 162
八、防治 165
二、生物学特性 167
三、遗传学特性 167
第二十四章 杆菌样巴尔通体 167
一、概述 167
四、内皮细胞和血管增殖因子 168
五、致病作用 169
第二十五章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170
一、概述 170
二、生物学特性 171
三、致病作用和免疫 174
四、实验室诊断 176
第二十六章 恙虫病立克次体 178
一、概述 178
二、流行地区和季节 178
三、培养特性 179
四、免疫 182
五、实验室诊断 183
二、分类及分布 187
第二十七章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187
一、概述 187
三、生物学特性 189
四、致病作用与免疫 191
五、实验室诊断 192
六、防治 194
第二十八章 Q热立克次体 196
一、分类 196
二、形态与发育周期 197
三、代谢 199
四、遗传学 201
五、相变异 203
六、免疫与致病机制 204
七、实验室诊断 206
一、概述 208
二、分类及致病作用 208
第二十九章 沙眼衣原体 208
三、分子生物学 209
四、实验室诊断 211
第三十章 肺炎衣原体(衣原体TWAR株) 214
一、概述 214
二、发现史和新种的定名 214
三、确认肺炎衣原体是新种的理由及其鉴定标准 215
四、生物学特性 216
五、血清流行病学 221
六、传播 222
七、致病作用 222
八、实验室诊断 224
九、治疗 225
一、概述 227
第三十一章 鹦鹉热衣原体 227
二、基本特征 228
三、分型 228
四、抗原 229
五、致病作用与免疫 230
六、实验室诊断 232
第三十二章 肺炎支原体 234
一、致病机制、致病性和免疫性 234
二、流行病学特征 235
三、分子生物学特性 235
四、实验室诊断 236
第三十三章 生殖道支原体 238
一、生物学特性 238
二、实验室诊断 241
一、生物学特性 243
第三十四章 解脲脲原体 243
二、抗原性和血清学分型 244
三、致病作用 245
四、实验室诊断 246
五、抵抗力和抗生素敏感性 247
六、流行病学 247
第三十五章 新型隐球菌 248
一、概述 248
二、变种与血清型 248
三、抗原构造 250
四、配合型 250
五、致病物质与免疫性 251
六、实验室诊断 253
第三十六章 白色念珠菌 255
一、致病作用 255
二、感染动态及带菌情况 257
三、感染菌型的变迁 258
四、实验室诊断 258
第三十七章 细菌L型 261
一、命名沿革 262
二、形成机制 262
三、形态与超微结构 263
四、生物学性状 263
五、药物敏感性变迁 264
六、致病作用 265
七、生长需求与培养基研究 266
八、实验室诊断 266
第三十八章 细菌学诊断方法的新技术 269
一、快速酶触反应及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 269
二、免疫学方法测细菌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270
三、细菌遗传物质核酸的检测技术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