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革命的基本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中国革命全部问题的出发点 4
第一节 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环境 5
一、不可避免的中西方相撞 5
中西方封建制度的不同特点 5
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及其扩张 8
二、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10
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大门 10
列强在中国的勾结与争夺 12
中国革命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 14
一、中国社会自然发展进程的被打断和转向 16
封建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迟滞作用 16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特点 16
外力介入和中国社会性质的突变 20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23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特点 23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特点 27
第三节 复杂的阶级状况和阵线划分 31
一、复杂的社会阶级状况 31
新旧阶级并存的局面 31
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 34
二、阶级力量的重新组合与营垒划分 37
各阶级从各自为战到寻找同盟者 37
营垒的基本划分与特殊变动 40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3
第四节 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43
一、社会主要矛盾与革命性质 43
中国革命的性质 46
二、中国革命的任务 50
中国革命的对象 50
独立与富强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57
思考题 58
阅读书目 58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三大革命阶级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定 59
一、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60
农民阶级有强烈的革命要求 60
第一节 农民阶级是革命的又是落后的 60
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62
二、农民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64
小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64
单纯的农民革命不能成功 66
农民阶级的归宿 69
第二节 资产阶级不能革命到底 73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特点 7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道路 73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75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79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79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差别 84
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85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87
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87
第三节 工人阶级是最彻底的革命阶级 87
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 90
中国工人阶级的弱点 94
二、中国共产党 96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 96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9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100
一、革命阶级的联合 100
革命阶级组成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00
统一战线中各阶级的地位 103
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认识 105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定 10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实现的条件 10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 112
第五节 革命阶级内部矛盾的解决 115
一、各革命阶级之间的矛盾 115
各革命阶级的不同追求 115
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对同盟者的让步 118
二、革命阶级内部矛盾的解决采取非对抗方式 124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解决 124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及解决方式 127
本章小结 130
阅读书目 131
思考题 131
第三章 向西方寻找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132
第一节 农民反封建的政治平等思想 133
一、农民的平等愿望和“拜上帝会”的理论 133
农民反压迫的平等愿望 133
以平等思想为核心的“拜上帝会”理论 134
“拜上帝会”理论与基督教教义的本质区别 137
二、平等思想的农民阶级印迹 138
平等思想的革命意义 138
农民的思想武器与宗教结盟 140
一、历史进化论和改良派的变法理论 144
资产阶级历史进化论传入中国及其进步意义 144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历史进化论和天赋人权思想 144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理论 148
改良派变法维新理论的特点 153
二、“天赋人权”思想和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154
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 154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56
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在中国的失败 16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初步胜利 163
一、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 16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6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66
二、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168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交锋的胜利 168
孙中山的进步倾向与新三民主义 173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在理论上的“左”右倾错误 176
中国共产党“左”右倾错误的主要观点 176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 176
“左”右倾错误理论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181
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85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唯一正确途径 185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88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193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9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95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层次性 199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99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03
本章小结 205
思考题 206
阅读书目 206
第四章 三大革命阶级的救国方案及其历史命运——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208
第一节 农民阶级建立小生产平均社会的势力 208
一、农民的理想社会及其特点 208
《天朝田亩制度》描绘的社会制度 208
农民理想社会的特点 210
二、农民绝对平均的愿望不能实现 213
平均主义的革命意义 213
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215
农民在实践中回到封建旧制度中去 218
第二节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 220
一、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方案 220
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 220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的理想社会 223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五权宪法 226
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228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命运 228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231
第三节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233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特点对中国的影响 233
帝国主义转移危机产生的“替代效应” 233
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条件的成熟 235
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已不是革命力量 235
民主革命的新特点为建立社会主义提供政治条件 237
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民族资本提供经济条件 24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的特殊道路 244
一、中国民主革命的特殊道路 244
中国民主革命只能走一条特殊的道路 244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246
中国革命两阶段论 251
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道路 252
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具体形式 252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55
经济发展的起点低 258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面对新的课题 258
第五节 “替代效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58
缺乏工业化启动资金 260
同世界市场的关系 262
二、社会主义建设中主观认识的滞后 265
社会主义经典模式不能适用 265
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 268
本章小结 270
思考题 270
阅读书目 271
第五章 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法制——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272
小生产基础上的家长制和家族制度 273
一、自然经济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 273
第一节 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专制 273
农民的政治追求只能导致封建专制 275
二、君主专制政体及其思想影响 277
中国“大一统”的政治结构和官僚政治 277
封建专制思想的深远影响 280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追求 282
一、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主张 282
民主制的源流及与君主制的差别 282
中国资产阶级提出的各种民主主张 284
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287
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命运 289
军阀政府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 289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291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93
一、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政治 293
新民主主义政治概念的提出 293
人民民主政权的发展演变 295
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298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异同 300
两种民主的历史联系 300
两种民主的根本区别 302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进步意义及其完善 305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进步 305
中国完全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 305
实行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 307
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09
二、民主与法制的完善是一个渐进过程 312
民主建设以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前提 312
消除封建思想影响、完善法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313
抵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消极影响 315
本章小结 317
思考题 318
阅读书目 319
总结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320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百年革命经验的总结 320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24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导我们现实工作的行动准则 326
参考文献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