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井产状分析的目的及所需资料 1
第一节 油井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1
一、提供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所必需的资料 1
二、利用油井改造油层,提高开采效率 2
第二节 油井产状分析的主要目的和具体要求 2
一、主要目的 2
二、具体要求 3
第三节 油井产状分析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3
一、基础井史资料 3
二、开采层的性质和参数资料 4
三、试油及原始压力资料 4
四、油、气、水物性资料 4
五、生产记录资料 5
六、油藏动态分析资料 5
第二章 油藏动态分析的主要目的、要求和所需资料 6
第一节 基本概念 6
一、有关油藏的基本概念 6
二、有关油藏动态分析工作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 油藏动态分析工作具体内容和基本条件 7
一、具体内容 7
二、做好油藏动态分析工作的基本条件 7
第三节 油藏动态分析所需基本资料 7
一、油田地质资料 7
二、油、气、水层流体性质 8
三、油井及注水井的生产历史情况 9
第三章 自喷井的产油原理和基本应用公式 10
第一节 自喷井的油气生产流程 10
第二节 油井产状分析的基本公式 12
一、流体从油层内部流到井底的关系式--径向平面渗流公式 12
二、自喷井油嘴、产量、油压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式--油嘴产状公式 16
第三节 油嘴产状公式和油嘴变换公式在油井产状分析中的作用 25
一、利用油嘴公式核对一个油区的单井产油量和全区总产量 25
二、利用油嘴公式核对一些出水油井的产量和油气比 28
三、利用油嘴产量变化公式解决油井配产问题 30
四、利用油嘴产量变化公式分析油层工作情况的变化 32
第四节 油嘴公式的一般形式 34
第五节 自喷井液流从井底流到井口的流动公式--垂直管道流公式 34
一、确定不产水、低饱和压力自喷井油管动压头损失的经验式 35
二、确定低饱和压力、产油含水自喷井油管动压头损失的经验式 36
本章参考书目 36
第四章 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 37
第一节 油藏水驱规律曲线的绘制 37
一、甲型水驱曲线--QW/Q0曲线 37
二、乙型水驱曲线--F/R曲线 38
第二节 有关甲型和乙型曲线的基本规律 39
一、水驱油藏的储量常数--B 39
二、水驱油藏的采收率常数--N 40
第三节 丙型水驱曲线--QWD/QOD曲线 41
第四节 利用三种水驱曲线推出的应用规律 43
一、两个水驱油藏的水驱曲线叠加规律 43
二、水驱曲线直线段出现时间及其中途转折的规律 44
三、水驱油藏含水率随采出程度变化规律 44
四、水驱油藏含水率上升率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45
第五节 水驱油藏开采过程中分段规律 47
一、第一阶段--低含水阶段(f=0~25%) 47
二、第二阶段--中含水阶段(f=25~75%) 48
三、第三阶段--高含水阶段(f=75~90%) 49
四、第四阶段--特高含水阶段(f=90~98%) 49
第六节 水驱油藏累计油水产量与地质储量的比例规律 50
第七节 水驱油藏开采过程中产油量的递减规律 52
第八节 水驱曲线和相对渗透率理论的联系 56
一、从相对渗透率公式到水驱曲线关系式 56
二、油藏流体性质和油层岩石性质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 57
三、用相对渗透率曲线估算最终采收率的实例 58
第九节 本章小结 60
第五章 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实例 61
第一节 一口典型井采单层油井(CH-6)的产状的全面分析 61
一、CH-6井基础数据 62
二、采油曲线的初步分析及统计规律 62
三、应用统计方法确定产状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3
四、应用统计方法确定产状指标随累计产量变化的规律 65
五、CH-6井系统试井结果分析 66
六、利用系统试井成果比较不同的油井开采方案 69
七、根据井口油压推算井底流压和静压的方法 71
八、对油管压头损耗公式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73
九、对自喷油井基本公式的综合应用 76
十、利用指示曲线运动规律推算油井各种压力变化的相互关系 82
十一、利用自喷井基本公式直接推导任何两种参数关系 86
十二、各种参数关系式在油井产状分析工作中的应用 88
十三、CH-6井压力恢复曲线解释 88
十四、本井分析小结 92
第二节 应用CH-6井产状规律分析它的邻井--CH-45井的产状和酸化效果 92
一、两口井油层地质情况的对比 93
二、两口井开采情况的主要差异 94
三、“由此及彼”的对比分析方法 94
四、两口井的分析对比小结 99
第三节 一个高产断块第一口试采井的产状分析 100
一、T-61井的基本概况 100
二、本井的生产特征 101
三、本井的产状分析 102
四、压力恢复曲线的分析和解释 106
五、停喷压力和自喷产油量的估计 110
六、一口油井开采方案的估算 112
七、多井开采方案和稀共高产问题的初步探讨 118
八、结束语 125
第四节 一口低压油层与高压油水层合采井的产状分析 126
一、油井和开采层位的基本情况 126
二、油井开采简史 129
三、分层叠加法的原理说明 131
四、s-141井油水层的模拟假设及其曲线规律表现模拟的基本假设 132
五、应用模拟规律和关系式进行油井产状分析 136
六、分析结果小结 141
七、有关油、水层静压差异的实际资料说明 142
八、用数学分析法对产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143
九、1974年1月以后的产状变化 146
第五节 一口高压油层与低压水层合采井的产状分析 146
一、油井投产后的基本情况 147
二、应用“油水层叠加法”分析油井产状 152
三、产状分析小结 159
第六节 一口在天然水驱条件下油水同层生产井的产状分析 159
一、Y-143井的产状特征 159
二、Y-143井生产简史 161
三、油井未来产状预测 164
四、本井控制储量和相对渗透率的探索 167
五、其它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结果 171
六、改革油嘴后的产状预测方法 173
七、本井产状分析小结 175
第七节 在人工注水条件下油水同层生产井的产状分析 176
一、D油田小井距试验511井组的产状特征 176
二、511井无水期及低含水期产状分析 177
三、压力恢复曲线分析 180
四、511井模拟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绘制过程 184
五、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估算含水率随采出程度上升的规律 186
六、油井产状分析工作中的“由此及彼” 187
七、含水率公式的进一步推导和应用 188
八、511井产状分析工作小结 191
第八节 对一口井的水驱动态曲线进行分析并预测产状指标(Y-1井) 192
一、Y1井的油层地质状况 192
二、油层及流体性质 192
三、油井生产简史 193
四、水驱油藏动态曲线的应用说明 193
五、Y-1井水驱动态曲线绘制程序说明 194
六、对Y-1井水驱动态曲线进行一般分析结果 195
七、利用Y-1井的F/R曲线推算一系列生产指标的方法 197
八、Y-1井不同开采方案的产状预测 197
九、Y-1井产状分析小结 200
第九节 一口抽油井(Y-31井)封隔水层前后的产状分析 201
一、Y-31井地质简况 201
二、Y-31井开采简史 201
三、Y-31井主要产油层(S10 2)的开采动态分析 204
四、Y-31井产状分析工作小结 209
第十节 一口双管分采井(Y-8-2井)发生串流情况的产状分析 209
一、井的生产简况 209
二、油层地质及完井情况 210
三、三层合采阶段的层间干扰 211
四、“沙-豆”层和“沙-针”层的原始饱和压力和原始油气比 215
五、“沙-豆”层产状曲线分析 216
六、“沙-针”层产状曲线分析 223
七、“沙-豆”和“沙-针”层在分采期间的串通事件 226
八、“沙-豆”层和“沙-针”层产油含水问题 227
九、本井产状分析小结 227
第十一节 一口在溶解气驱状态下自喷油井的产状分析(G5-9井) 228
一、完井及地质简况 228
二、井的生产特征 229
三、各种产状指标的规律分析 229
四、本井开采过程中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 241
第十二节 一个大型高产、底水驱动的巨厚灰岩油藏动态分析 245
一、油藏的主要特征 245
二、油藏主要地质资料和数据 245
三、油井产状分析 246
四、油藏原始压力及其在试采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261
五、Z油田水驱动态模拟分析 267
六、Z油田生产井“底水锥进”问题初步探讨 276
七、Z油田有关开发方案的几个重点问题 288
八、Z油田试采阶段动态分析小结 296
第十三节 一个典型注水开发油藏的动态分析(达拉特油田) 297
一、油藏地质简况 297
二、油藏开发简史及其特征 298
三、油藏水驱动态分析和预测 301
四、油田开发模式分析 304
五、分析小结 307
第十四节 一个强烈天然水驱油藏的动态分析--S油田S-1段西部油藏动态分析 308
一、油藏和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308
二、油藏概况 308
三、主要产油层油气性质特征 309
四、油藏开采历史概况 313
五、油井生产状况和特征分析 316
六、油井和油藏井底压力的变化 320
七、油井产水和边水推进情况 322
八、油藏驱动类型和动态分析 325
九、对生产中出现矛盾的分析 327
十、内部注水方案初步研究 328
十一、事后推断的理想人工注水方案 331
十二、油藏动态分析小结 331
第十五节 一个注水开发的大型礁岩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美国克利-斯耐德油田) 333
一、油田地质情况 333
二、油田开发简史 334
三、注水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335
四、沿长轴注水开发动态分析 337
五、注水驱油的效果分析 340
六、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考虑 341
七、油藏动态分析小结 345
本章参考书目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