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巩固时期 3
第一 法国唯物主义的伦理学 3
第一章 新的唯物主义传统 3
Ⅰ.拉·洛席福科(1613-1680) 3
(一)论人 4
(二)论自爱 4
Ⅱ.伏尔泰(1694-1778) 9
(一)论人 10
(二)自由意志 20
(三)道德、善恶、公正和不公正的普遍性 23
Ⅲ.拉·梅特里(1709-1751) 26
(一)良心只是一种自然的法则 26
Ⅳ.狄德罗(1713-1784) 33
(一)论人 34
(二)人道 35
(三)自然法 35
(四)论自然和道德 38
Ⅴ.爱尔维修(1715-1771) 43
(一)和社会有关的精神 44
(二)关于个人的正直 44
第二篇 44
(十一)有关公众的正直 48
(十三)有关各时代各国家的正直 49
第一篇 (四)论自爱 52
(一)关于善这个词 53
(二)论自爱 55
(三)论正义 56
(四)论美德 60
(五)各种感情的系谱 61
(六)论自爱之情的力量 61
(七)论人在摇篮里的善良 62
(八)论人的道德教育 67
Ⅵ.霍尔巴赫(1723-1789) 69
上卷第十一章 论人的自由 69
第十五章 论利益与幸福;无德行便无幸福 72
下卷第九章 论自然道德与宗教道德 81
(一)人性论 88
(二)人性和社会环境教育 91
第二章 对立的意见 95
Ⅰ.马勒伯朗士(1638-1715) 95
第一章 不变的秩序 95
第七章 人如何获得关于道德原则的认识 104
Ⅱ.孔狄亚克(1715-1780) 104
Ⅲ.卢梭(1712-1778) 107
(一)驳霍布士、盂德威尔的人性观点 108
(二)生活与劳动 114
(三)自爱与爱人 119
(四)同情心 124
(五)道德境界--由自爱扩大为爱他人 131
(六)良心的地位与作用 135
第一篇 引言 148
Ⅰ.大卫·哈德烈(1705-1757) 148
第一章 功利主义、自然主义传统 148
第二 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 148
第一章 第二节 复杂观念的联系 150
第四章 第六节 道德感的苦与乐 152
Ⅱ.大卫·休谟(1711-1776) 159
第一章 道德的一般原则 159
第二章 仁爱 161
第三章 正义 166
第九章 个人美德 171
Ⅲ.亚丹·斯密(1723-1790) 176
第一部分 论行为之正当 177
第二部分 论功罪或论赏罚的对象 185
第三部分 论判断我们自身的情绪和行为的基础 190
第四部分 论效用对嘉许的情绪之影响 198
Ⅳ.威廉·巴利(1743-1805) 205
第一篇 206
第二篇 206
Ⅴ.边沁(1748-1832) 210
第一章 功利原则 210
第二章 反功利原则 216
第三章 苦乐的四种裁可或来源 223
第四章 苦乐的价值及其计算 226
第十章 动机 229
第十一章 人类的一般意向 239
Ⅵ.穆勒(1806-1873) 240
第二章 “功利主义”的意义 240
第三章 论功利原则的最后裁决力 253
第四章 功利原则,可得到何种证明 263
Ⅶ.达尔文(1809-1882) 270
第四章 人类与低等动物 271
第五章 理智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发展 291
Ⅷ.斯宾塞(1820-1903) 293
第一部分 伦理学的素材 294
Ⅰ.理查·蒲来士(1723-1791) 319
第二章 反功利主义传统 319
第一章 论道德上是与非观点的来源 320
第二章 论我们行为的美与缺陷的观念 331
Ⅱ.托马斯·黎德(1710-1796) 336
第三篇 第六章 论责任感 336
第五篇 第一章 论道德的第一原理 343
第三 德国理性主义伦理学 353
第一章 理性主义传统 353
Ⅰ.康德(1724-1804) 353
第一节 从通俗的道德概念转到道德的哲学概念 353
第二节 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转到道德的形而上学 359
第三节 从道德形而上学转到对实践理性的批判 375
Ⅱ.费希特(1762-1814) 382
第一篇 道德原理的推演 383
Ⅲ.黑格尔(1770-1831) 405
导论 405
第一篇 抽象法 410
第二篇 道德 414
第三篇 伦理 422
第二章 对立的思想 432
Ⅰ.本内克(1798-1854) 432
第三章 关于道德的根本规范之说明 432
四 道德学说的原则 453
Ⅱ.费尔巴哈(1804-1872) 453
五 必然性的差别 461
三 头与无头的区别 464
七 道德的幸福追求 467
八 幸福与利己主义的本质差别 468
九 追求幸福和对于他人的义务 473
十 良心与追求幸福的一致性 483
短论 492
Ⅰ.梅叶(1664-1729) 496
四一 基督教道德的三个主要谬误 496
第四 马列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伦理思想 496
Ⅱ.傅立叶(1772-1837) 504
道德的起源 505
Ⅲ.威廉·葛德文(1756-1836) 513
第一卷 第四篇 513
第五章 论真理与道德 513
第八章 必然论 518
第十章 论利己和爱人 523
第二卷 第五篇 534
第十一章 正义与道德 534
第三章 平等制度带来的好处 536
第二卷 第八篇 536
《社会正义论》一书中确立的和论述的各项原则的概说 543
Ⅳ.欧文(1771-1858) 545
论文三 546
邪恶的起因和挽救的办法 549
第六篇 第四章 居民的一般制度 557
Ⅴ 克鲁泡特金(1842-1921) 561
第二章 新伦理学之渐次进化的基础 561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论至善 579
Ⅰ.席其维克(1838-1900) 579
第一 英美资产阶级伦理学 579
第六部分 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79
Ⅱ.格林(1836-1882) 601
第三篇 第二章 道德理想底诸特征 601
Ⅲ.布拉德雷(1846-1924) 624
第二篇 我何故应有道德 624
Ⅳ.穆尔(1873-1958) 650
第一章 伦理学的题材 651
Ⅴ.罗素(1872-1969) 674
第二十二章 伦理观念 674
第二章 良好的生活 685
第三章 道德律 691
第四章 个人的解救与社会的解救 693
Ⅵ.杜威(1859-1952) 696
第十章 善的构成 696
第二 法国资产阶级伦理学 727
Ⅰ.居友(1854-1888) 727
结论 727
Ⅱ.柏格森(1859-1941) 735
第一章 道德的强制 736
十五 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的标准 773
Ⅰ.叔本华(1788-1860) 773
第三 德国资产阶级伦理学 773
十六 唯一真纯的道德动机的建立和证明 775
第四卷 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第五十七节、第六十八节) 778
Ⅱ.尼采(1844-1900) 789
九 什么是高贵?! 790
第一章 “善与恶”,“善与劣” 797
第十五章 生命就是追求权力的意志 809
编后记 817
人名索引 陈中编 819
伦理学词语主题索引(中外对照) 尘若 刘玉珍 徐大建 周祖达 金希德编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