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 1
1 从“乌托邦的”到“科学的”社会主义 1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设想 5
3 结束语 17
第二章 苏联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 19
1 十月革命后的头几个月 19
2 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体制 21
3 新经济政策 24
4 二十年代后期 27
5 初步的结果 36
第三章 苏联模式中央集权经济体制 42
1 领导机构垂直等级制的特点 42
2 计划的中央指令形式 48
4 物质利益原则:对个人和企业的劳动刺激 62
3 以实物量作为计划结算的首要标准 65
5 发展战略:强促增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相对的自给自足 70
6 小结:苏联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和弱点 72
第四章 毛泽东的选择:没有市场机制的基层民主的经济体制 77
1 引言:关于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采用的方法的说明 77
2 中国选择的两个“左”的尝试;“大跃进”和“文化革命” 83
2.1 背景 84
2.2 “大跃进”时期体制的发展变化 86
2.3 “文化革命”时期体制的发展变化 93
3 “排除市场的”基层民主的经济体制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96
3.1 小结:毛泽东路线的经验 96
3.2 对排除市场经济的基层民主模式的几点一般的思 100
第五章 不同于苏联经济体制的另一种选择: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民主社会主义 105
1 经济改革辩论之前的历史 105
2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条件 116
3 布拉格之春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方案 121
3.1 决策者和参与 122
3.2 新的调节体制:计划——市场模式 125
3.3 动力体制:计件工资和分红 135
3.4 对未来发展战略的思索 138
4 结束语 139
第六章 对南斯拉夫、民主德国、匈牙利和波兰经济体制的简单比较 142
1 各国情况 143
1.1 南斯拉夫 143
1.2 民主德国 144
1.3 匈牙利 149
1.4 波兰 153
2 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现存经济体制的比较 156
2.1 两种体制类型:集权指令型和分权参量型 156
2.2 决策者的主要问题;企业成员对决策的参与 158
2.3 调节体制:两种选择类型 166
2.4 动力体制:分红问题 169
2.5 发展战略:趋向过度积累和自给自足 171
第七章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 173
1 欧洲经互会国家的危机趋势 173
2 经互会各国的情况 182
2.1 保加利亚 182
2.2 捷克斯洛伐克 184
2.3 民主德国 186
2.4 波兰 189
2.5 罗马尼亚 192
2.6 匈牙利 194
2.7 苏联 196
3 结论 199
第八章 联邦德国经济政策的选择 201
1 近年来的经济危机 202
2 今天对经济政策的要求 209
3 明天的体制政策问题 213
4 支配权的民主化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