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说 诗学思想之中国表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方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1987402
  • 页数:465 页
图书介绍:作为诗学思想之中国表述,本书以“声情”这一极具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范畴为基点,对语言活动中“形式”与“意义”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尤其是诗歌声韵形式这一具体问题作出了“中国式解答”,而非西方原创理论命题的“中国式注解”.本书对汉语古代诗歌及其理论,汉语现代诗学,文学基础理论,语言哲学意义及哲学相关理论等有重要启示。

导言 诗学思想之“中国表述”与“哲学表述” 1

第一章“文”与“一体三用”初辨 44

第二章“声情”与“意象”范畴述 60

一、“声情”述 60

二、“声气”述 68

三、“意象”述 75

第三章“文”之“美”述 80

一、魏晋至唐:“文”同积玉,“韵”比风飞 80

二、明清:“文”之道不逾“声”、“色”二种 91

第四章“文”之“能”述 96

一、引言 96

二、声情和合论述 98

三、声气和合论述 106

四、意象、情景和合论述 117

五、意象与声情和合论 123

六、今人“声情”、“意象”研究略评 127

第五章“情”、“文”关系与“一体三用”再辨 132

一、“情景交融”辨 133

二、“声情并茂”辨 138

第六章 诗经学“永言”与“言之不足”疏 145

一、“言之不足”:汉语诗学形式理论之逻辑起点 145

二、“作诗所由”疏引 147

三、“言之不足”与“永言”疏 151

四、“因诗为乐”疏 156

五、“声成文谓之音”疏 164

六、语音成文规则的现代语言学分析 174

七、“情发于声”、“乐象”疏 180

八、“作诗所由”论串解 191

第七章 “意”与“兴”辨 196

一、“意”之“所道”与“所以道”辨 196

二、“意”之“浅”与“深”暨“辞达”辨 201

三、“意”之“指向性”与“意动性”暨“兴”辨 210

四、“意”之“可解”与“不可解”暨“诗无达诂”辨 225

第八章 “文”之“神”述 234

一、引言 234

二、“象外之象”:“形文”之“神”述 236

三、“声外之音”:“声文”之“神”述 245

四、“文”之“神”合论 254

第九章 “意无穷”与“兴”再辨 257

一、“意无穷”:“文”之生成的归结点 257

二、“意”之“封闭性”与“开放性”暨“兴”再辨 261

三、“文”之“美”、“能”、“神”和合论 271

第十章 易经学“系辞”与“言不尽意—意无穷”疏 273

一、引言 273

二、“言不尽意”:中国语言哲学之逻辑起点 274

三、诗易会通与诗歌意象论 278

四、“意无穷”:中国语言哲学之逻辑归结点 294

五、“言不尽意”与“意无穷”合论 298

第十一章 “道”、“文”关系与“一体三用”三辨 305

一、引言 305

二、“道”与“一体三用”关系论 307

三、易经学“道”之“粗—精”、“有—无”辨 325

四、诗家与道家“有—无”论之贯通 329

五、“未形—有形—无形”与“不尽意—尽意—意无穷”合论 341

第十二章 “指与物化”与“辞后意”辨 353

一、“文”之自然生成论:“指与物化”与“意随笔生” 353

二、“中”排“外”引:“文”之生成论 357

三、“指与物化”辨:“与天和”还是“与人和” 369

四、“辞后意(意随笔生)”辨:诗之“意义”生成论 399

五、“指与物化”与“辞后意”合论 421

六、“意”辨小结 424

赘语 与西方语言哲学初步的思想对话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