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什么是协议? 1
1.1.1 协议 1
1.1.2 协议实例:“哪里有通信,哪里就有协议” 1
第一章 什么是协议? 1
1.2 协议开发的经过 2
1.3 协议的一个实例——基本规程 3
1.3.1 数据链路建立 4
1.3.2 数据传送 4
1.3.3 数据链路释放 4
2.1.1 50年代——批处理的时代 5
2.1.3 70年代——分布式处理的时代 5
2.1.2 60年代——分时系统(TSS)的时代 5
2.1 分布式处理和网络体系结构 5
第二章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5
2.1.4 80年代——计算机,网络鲜花盛开的时代 6
2.2 网络体系结构出现的背景 6
2.2.1 怎样设计和建立网络? 6
2.2.2 终端接口的变迁 7
2.2.3 网络体系结构的问世 7
2.3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元素 8
2.3.1 层次化技术的引入 8
2.3.2 通信协议 9
2.3.3 层次化结构、协议和接口 9
2.4 邮递与网络体系结构 11
3.1.1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 13
3.1.2 OSI的标准化过程 13
3.1 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13
第三章 什么是OSI? 13
3.2 OSI参考模型 15
3.2.1 OSI环境 15
3.2.2 OSI的各种元素 17
3.2.3 层内基本功能 18
3.2.4 OSI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 21
3.3 OSI通信的规程 23
3.4 连接型和无连接型数据传送 24
3.4.1 连接型数据传送 24
3.4.2 无连接型数据传送 24
3.4.3 LAN和传感器通信中常用的无连接型数据传送 25
3.5 ISO和CCITT 26
4.1 物理层的作用 27
第四章 物理层协议 27
4.2 物理层的结构 28
4.3 物理服务 29
4.3.1 物理服务的概要 29
4.3.2 物理服务的类别 29
4.3.3 物理服务的质量 29
4.3.4 物理服务原语 29
4.4 物理层协议 31
4.5 RS-232C 32
4.6 RS-232C的规程例子 34
4.6.1 动作准备 34
4.6.2 物理连接的激活 34
4.6.3 数据传送 34
4.6.4 物理连接的激活解除 34
4.6.5 动作结束 34
4.7 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通信设备(DCE) 35
4.8 调制解调器(MODEM) 36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37
5.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37
5.1.1 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连接型的情况) 37
5.1.2 信息的帧化 37
5.1.3 帧的顺序化 37
5.1.4 帧送达确认与流量控制 37
5.1.5 传送错误的检测 38
5.1.6 传送错误的恢复 38
5.2 数据链路层的组成(服务和协议) 38
5.3 数据链路服务 39
5.3.1 数据链路服务概要 39
5.3.2 数据链路服务原语 40
5.4 数据链路协议的具体例子1:HDLC 41
5.4.1 HDLC帧结构 42
5.4.2 HDLC帧的种类 44
5.4.3 控制字段参数 44
5.4.4 HDLC的规程例子 46
5.4.5 HDLC与数据链路协议 47
5.5 数据链路协议的具体例子2:LAN的数据链路协议 49
5.5.1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50
5.5.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52
第六章 网络层协议 55
6.1 网络层的作用 55
6.1.1 指定对方:寻址(Addressing) 55
6.1.2 确定路由:路由选择(Routing) 55
6.1.4 分组交换网质量差的吸收 56
6.1.3 数据传送、中继 56
6.2 网络服务 57
6.2.1 网络服务的概要 57
6.2.2 网络服务的元素例子 58
6.2.3 网络服务原语 58
6.3 网络协议 59
6.3.1 连接型网络协议 59
6.3.2 无连接型网络协议 60
6.4 网络层的内部结构 61
6.5 网络协议的具体例子:X.25(分组层) 61
6.5.1 X.25虚拟呼叫(virtual call)的控制 61
6.5.2 X.25(Paket Level:分组层)协议与连接型网络服务的对应关系 64
6.6 网络地址与NSAP地址 67
7.1.1 进程间的数据传送 68
7.1.2 服务定义与协议的关系 68
7.1 传送层的作用 68
第七章 传送层协议 68
7.2 传送服务 70
7.2.1 传送服务的功能 70
7.2.2 传送服务原语 71
7.3 传送协议 72
7.3.1 协议级别 72
7.3.2 各协议级别的特征 74
7.3.3 一致性(Conformance)和级别协商(Class Negotiation) 75
7.3.4 格式(Format) 76
7.3.5 规程例子 77
7.4 无连接型传送层 77
7.4.1 无连接型参考模型中传送层的功能 77
7.4.2 传送层的服务定义和协议 77
7.5 服务质量(QOS) 79
8.1 对话层的作用和功能 81
第八章 对话层协议 81
8.1.1 令牌 82
8.1.2 同步和对话单元 82
8.1.3 活动 82
8.2 对话层的功能单元 83
8.2.1 核心功能单元 83
8.2.2 协商释放功能单元 83
8.2.7 能力数据(Capability Data)交换功能单元 84
8.2.11 例外情况报告功能单元 84
8.2.10 再同步功能单元 84
8.2.8 次同步功能单元 84
8.2.9 主同步功能单元 84
8.2.6 特权数据(Typed Data)功能单元 84
8.2.5 优先数据功能单元 84
8.2.4 全双工功能单元 84
8.2.3 半双工功能单元 84
8.2.12 活动管理功能单元 85
8.3 对话服务 86
8.3.1 基本组合子集(BCS:Basic Combined Subset) 88
8.3.2 基本同步子集(BCS:Basic Synchronized Subset) 88
8.3.3 基本活动子集(BAS:Basic Activity Subset) 88
8.4 对话协议 88
8.4.1 对话连接(SC)的建立 89
8.4.2 数据传送 89
8.4.3 对话连接(SC)的释放 91
8.4.4 新的对话协议:版本2 92
8.4.5 格式 92
8.6 对话层的标准化动向 94
8.5.2 对话层的服务定义和协议 94
8.5 无连接型对话层 94
8.5.1 无连接型参考模型中对话层的功能 94
第九章 表示层协议 96
9.1 表示层的作用 96
9.1.1 抽象语法(Abstract Syntax) 96
9.1.2 传送语法(Transfer Syntax) 96
9.2 表示服务 97
9.3 表示协议 98
9.4 ASN.1(抽象语法表示法1)及其符号化规则 99
9.5 通常型和X.410-1984型 101
10.1.1 AP和AE 103
10.1.2 AP和API 103
10.1 应用层的作用 103
第十章 应用层协议 103
10.1.3 AE和AEI 104
10.2 应用实体调用(AEI)的结构 104
10.3 应用联合和ACSE 106
10.4 ROS(远程操作服务) 107
10.5 RTS(高可靠性传送服务) 107
10.6 CCR(托付、并发和恢复控制) 108
10.7 FTAM的服务和协议 109
10.8 MHS(报文处理系统) 113
10.8.1 什么是MHS? 113
10.8.2 MHS的模型 114
10.8.3 MHS的服务 117
10.8.4 MHS的协议 120
10.9.2 ODA文件和文件处理 123
10.9 文件通信 123
10.9.1 办公室自动化与文件通信 123
10.9.3 ODA的组成元素 124
10.9.4 内容体系 126
10.9.5 文件交换形式(ODIF) 126
10.9.6 文件应用概要(Profile) 128
10.9.7 文件通信协议(DTAM) 129
第十一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32
11.1 什么是ISDN? 132
11.2 ISDN的历史 132
11.3 ISDN的基本概念 133
11.4 ISDN的网络体系结构 137
11.4.1 ISDN的网络模型 137
11.4.2 ISDN的组成 138
11.5 ISDN提供的通信业务 141
11.6 ISDN协议 142
11.6.1 ISDN协议参考模型 142
11.6.2 用户-网络间协议 145
11.6.3 No.7信号系统 153
11.7 ISDN的应用现状 154
11.8 B-ISDN和ATM 156
11.9 ATM的基本概念 157
11.9.1 ATM的传输原理 157
11.9.2 ATM交换原理 158
11.10 B-ISDN协议 160
11.10.1 B-ISDN协议参考模型 160
11.10.2 ATM自适应层(AAL) 161
11.10.4 物理层 163
11.10.3 ATM层 163
11.11 ATM的发展和应用 164
11.12 结束语 166
第十二章 OSI功能标准及一致性测试 167
12.1 功能标准 167
12.1.1 功能标准的背景 167
12.1.2 国际标准化概要(ISP)及其分类体系结构 168
12.2 一致性(Conformance)测试 170
12.2.1 什么是一致性测试? 170
12.2.2 一致性测试的流程 171
12.2.3 一致性测试的方法 172
13.1 TCP/IP——网络协议工业标准之一 174
13.2 我国现有的网络基础和通信环境 174
第十三章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现状与发展 174
13.3 我国的公用数据网已初具规模 175
13.4 我国的专用数据网仍将迅速发展 178
13.5 我国的分组无线网正在加紧开发 178
13.6 我国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初见成效 179
13.7 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 180
13.8 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应用 181
13.9 我国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正在蓬勃兴起 182
13.10 我国计算机网络今后几年的展望 183
附录1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例子 186
附录2 有关OSI的主要CCITT建议和ISO标准一览表 193
附录3 OSI关联组织名称 197
附录4 国际电联(ITU)新的机构结构图 198
附录5 双PC机之间通信的C语言程序清单 200
参考文献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