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向往东方 普鲁士打开中国之门 1
“龙”和“鹰” 正式建交前的往来 1
尾追英法 普鲁士远征队前往东亚 7
艾林波抵华 清政府疲于应付 9
天津谈判 中德签署《通商条约》 13
二 得寸进尺 德国在华的最初扩张 20
周折迭起 李福斯姗姗来迟 20
炮舰外交 中德《续修条约》问世 23
锐意扩张 德国在华经济势力剧增 26
三 干涉还辽 德国强索汉口、天津租界 31
委托洋客 德璀琳赴日求和 31
翻云覆雨 德国公开出面干涉 34
任受摆布 清廷出让汉津租界 40
四 蓄意侵略 德国强占胶澳 43
觊觎海港 侵华企图谋划已久 43
藉口教案 德国出兵入侵山东 47
屈服压力 清廷拱手出让胶澳 51
勾结英国 两度对华大借款 58
五 竞争与瓜分 攫夺借款权和路矿权 58
反目与分赃 控制中国铁路大动脉 60
处心积虑 肆意掠夺山东路矿权 64
六 镇压义和团 积极充当侵华元凶 69
罄竹难书 镇压义和团血债累累 69
罪有应得 克林德毙命北京 72
扩大侵略 瓦德西出任八国联军统帅 76
榨取勒逼 参与达成《辛丑条约》 80
樽俎折冲 对清廷的最后几次交涉 84
“中立”与干涉 德国支持袁世凯篡权 90
七 中立也难 对德绝交与宣战 90
承认民国 德国与列强勾心斗角 93
大国插手 北京政府对德绝交 99
一波三折 中国宣布对德交战 107
八 胜败之间 中德战争状态的终止与复交 111
“胜国”受辱 中国拒签对德和约 111
采取主动 中国中止对德战争状态 118
签订《协约》 两国恢复邦交 120
战后振兴 德国资本再度看好中国市场 123
经略广东 孙中山谋求德国援助 126
九 各有所求 国民党政府与德国密切交往 126
客卿治军 蒋介石倚重德国顾问 129
克兰来华 战略原料易军火 142
顾振赴德 中德达成巨额信贷合同 150
十 帝国故态复萌 中德关系蒙上阴影 158
德“满”勾结 南京当局负辱隐忍 158
德日缔约 蒋介石坐卧不安 163
修补关系 孔祥熙两次访德 168
处境微妙 中日希望德国出面调停 176
十一 劳而无功 陶德曼调停失败 176
传递“议和”条件 奥特和陶德曼先后出场 179
蒋介石让步 日本提高价码 182
中方拒降 陶德曼调停彻底失败 186
十二 亲日疏华 中德再度断交和宣战 190
倒向日本 德国正式承认伪满政权 190
日益疏华 德国召回大使和军事顾问 194
终属幻想 改善关系渺渺无期 201
德国承认汪伪政权 中国对德绝交和宣战 210
谱写新篇 中国与民主德国建交 218
十三 物换星移 中国与民主德国友好往来 218
平等互利 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合作 221
结束战争状态 订立《友好合作条约》 226
历经曲折 两国关系稳步发展 232
十四 和平共处 中国与联邦德国的良好关系 244
互通有无 建交前的双边往来 244
排除障碍 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 247
政治对话 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 254
积极合作 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266
取长补短 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 271
对华“制裁” 倒退政策不得人心 277
十五 两德统一 中德关系逐步恢复与改善 282
尊重德国统一 两国关系逐步恢复 282
两国外长互访 双边关系彻底正常化 293
结束语 300
附录 301
一 中德关系大事年表 301
二 中德关系主要文件选录 318
三 中国驻德国使节表 325
四 德国驻中国使节表 327
五 参考书目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