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 现代领导方法与艺术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钱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1002720X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现代领导科学概说 1

第一章 现代民主领导和领导科学的兴起 1

目录 1

第一节 20世纪是“领导工作成为一门科学”的时代 2

一、集团化 4

第二节 当代领导活动发展的三大趋势 4

二、民主化 5

三、科学化 7

一、政治领域 10

第三节 领导学的两个研究领域和两个发展方向 10

二、经济领域 12

三、领导理论的两个发展方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4

第四节 领导学及其分支 15

第五节 现代领导学的社会意义及其世界性影响 18

第一节 关于领导学的对象 21

第二章 现代领导学的基本范畴、方法与艺术 21

第二节 关于领导职能 23

第三节 关于领导方法 24

一、一般的基本的领导方法 25

二、局部的阶段性的领导方法 27

三、特殊的领导方法 31

第四节 关于领导艺术 32

第五节 关于领导者素质 34

第六节 关于领导权威 35

第七节 关于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 37

第八节 关于领导效能 39

第一节 决策要素和类型 42

第一章 决策要素、模式和评估 42

第二篇 制定决策的方法与艺术 42

一、决策要素 43

二、决策类型 48

第二节 决策制定模式 53

一、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 54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57

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 62

四、埃特奥尼的综合扫描决策模式 68

一、决策评估的标准 70

第三节 决策的评估 70

二、决策评估的一般步骤 73

三、决策评估面临的困难 74

四、促进决策评估的途径 77

第一节 决策信息系统 79

第二章 决策信息系统与支持系统 79

一、信息与决策 80

二、决策信息的特性和来源 82

三、决策信息的生成 85

四、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 89

一、发展历史 93

第二节 决策支持系统 93

二、适用范围和功能特征 95

三、开发与应用 98

第三章 决策智囊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101

一、“三大”的兴起 102

第一节 国外智囊团的发展 102

二、激烈的竞争 104

三、规划和预测 105

四、共同的困境 107

五、战争与和平 108

一、决策咨询 110

第二节 现代智囊团的社会功能 110

二、综合认识 114

三、信息集散 117

四、教育培训 120

五、输送人才 124

第三节 智囊团的类型 126

一、官方的智囊团 127

二、企业的外脑 128

三、企业的研究所 131

四、全局性的咨询机构 132

一、现代智囊团的特点 133

第四节 现代智囊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33

二、未来发展趋势 140

第一节 专家决策法 144

第四章 现代领导决策技术与方法 144

一、个人判断决策法 146

二、集团头脑风暴法 147

第二节 德尔斐法 152

第三节 竞赛式决策制定法(AHP) 160

一、阶层结构设计 161

二、交叉比较 164

三、设定权数 166

四、权数综合化 168

五、判定整合性 170

七、AHP理论及方法 174

六、AHP中使用问卷的方法 174

八、 AHP实施的注意事项 181

九、决策举例之一:某市长的决策制定 185

十、决策举例之二:国家结盟决策的制定 189

第四节 模拟决策法 195

一、模拟决策方法的定义及意义 196

二、模拟决策方法的优越性和缺点 198

三、实施模拟决策法的步骤 199

第五节 方案前提分析法 202

第六节 鱼缸法 204

一、要素 206

第七节 决策树法 206

二、分析 207

三、步骤 210

四、应用 211

第八节 QUID(决策定量分析法) 214

一、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216

第九节 运筹决策的方法 216

二、运筹决策的程序 219

三、追踪决策与调整 224

第一章 决策目标的分解、分工及其艺术 232

第三篇 实施决策的方法与艺术 232

一、有效决策的起点——目标的确立 233

第一节 目标与目标分解 233

二、走出“错误领导”的技巧——目标的导航作用 235

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分解 236

三、高射炮的责难——目标的衡器作用 236

一、从《圣经》开始的领导问题 238

第二节 目标分解与组织分工 238

二、目标分解和组织分工的实证 239

三、传统组织设计的尴尬和化整为零的突破 241

一、“一定要打入美国市场”——丰田的执著 243

第三节 目标的选择——挑战性目标 243

二、成败各半的押宝——挑战性目标实现的条件 245

三、卓越步兵奖章的诱惑——挑战性目标与价值判断 246

一、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 247

第四节 怎样使领导目标成为下属自己的目标 247

二、走出目标参与的误区 249

三、说与做传递的目标信息 250

第五节 一分钟目标 251

二、“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252

一、一分钟目标的真谛 252

三、“我弄不懂复杂的问题” ——P·杜普里如是说 253

第六节 实现目标的手段——组织 254

一、从爱迪生实验室看组织效应 255

二、职能互补——组织横向结构的合理化 256

三、素质互补——组织纵向结构的合理化 257

第七节 组织运行的规范 258

一、谁该抱怨——分工不分权的终结 259

二、“还他们自由”——分权的精神 260

三、权与责的平衡 261

一、美国胜利缝纫机缘何滞销 262

第八节 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262

二、罗斯福“改旗易帜” 263

三、从底特律的成品控制到日本的筛选控制 264

四、砍掉椅子靠背,到各处走走 265

第一节 立法与行政的分离 268

第二章 执行机关的专门化及其执行的艺术 268

一、水门事件:国会迫使尼克松下台 269

二、伊朗门事件:里根险些成为尼克松第二 271

三、美国国会与政府财政预算之争 273

第二节 统帅部与参谋部的分离 275

一、法兰西之鹰的“翅膀” 276

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普鲁士参谋本部的建立及对世界的影响 278

三、“我只需要一样东西——权力” 280

四、“恶魔导演的战争” 282

一、福特汽车公司盛衰启示录 284

第三节 老板与经理 284

二、艾柯卡是工人吗? 286

三、火车相撞引发的领导体制的革命——两权分离的经理制的诞生 287

四、MBA,经理的摇篮 289

第四节 斯隆的组织革命 291

一、解开通用兴起之谜的钥匙——“分权事业部制” 292

二、“分权事业部制”的强大生命力——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三次组织机构变革 293

三、分权——法国统盛·普兰德公司长盛不衰之源 299

第三章 执行中的咨询机构和咨询的艺术 300

一、拿破仑需要柏特尔将军 301

第一节 领导者需要哪些助手 301

二、霍普金斯在罗斯福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02

一、科学顾问进言:爱因斯坦的信 305

第二节 二战中罗斯福为何下令研制原子弹 305

第三节 要内部咨询,更要外部咨询 307

二、领导人的镜子:顾问、参谋、咨询和智囊 307

一、苏联为什么比美国先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308

二、外部咨询:决策与咨询分工的真正标志 309

第四节 怎样获得不看自己眼色的咨询建议 312

二、领导者:让咨询顾问独立自主地工作 313

一、斯隆对德鲁克如是说 313

三、咨询顾问:不要顾虑领导者的反应 315

一、希特勒“台风计划”的破产:领导者切忌粗暴、不信任和专断 316

第五节 怎样与咨询者相处 316

二、罗斯福与霍普金斯:领导者要像对知心朋友一样与咨询者相处 318

一、罗斯福对助手说:“我请你研究一个问题,但要保守秘密。” 320

第六节 你的下属都是你的顾问 320

二、下属的牢骚:对于高明的领导者来说也是一种咨询 322

第一节 运筹方法的主要特点 324

第一章 系统运筹的主要特点及其要求 324

第四篇 领导运筹的方法与艺术 324

一、运筹的五个要素 325

二、运筹活动中应掌握的基本原理 329

三、运筹网络与网络协调方法 339

四、斯隆对通用汽车公司的领导运筹 343

五、时间是稀有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领导者时间运筹的“分身术” 348

第二节 运筹中的综合与控制 352

一、亚里士多德发现的不等式:1+1≠2 353

二、贝塔朗菲的功绩 356

三、实施决策的控制方法 358

四、最优结构才能获得最佳效能 361

第一节 从“日理万机”到不问琐事 365

第二章 把握着力点的方法与艺术 365

一、出力不讨好:“日理万机”探源 366

二、好不潇洒:“不问琐事”有因 367

第二节 只管两头不管中间 368

一、肯尼迪与古巴危机 369

三、黑箱方法的应用 370

二、黑箱的输入与输出 370

四、“一分钟经理”成功揭秘 373

第三节 不问细节——法约尔的忠告 374

二、“不要瞎忙,问题‘只有三个’” 375

一、“领导不要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 375

三、里根的决策术 377

第四节 不要完全听信专家 378

一、“注意专家是如何失败的” 379

二、玻尔无所作为,科贝尔成就斐然 381

三、巴纳德言之有理,鲍威尔深有体会 382

一、“深入下去,到处走走看看” 385

第五节 走动式领导和委托式领导 385

二、马岛之战中的层层全权委托式领导 391

第一节 模糊随机事件与领导艺术 393

第三章 处理模糊随机事件的方法与艺术 393

一、“布里丹小驴”——难以抉择的模糊事件 394

二、模糊现象种种,领导艺术异曲同工 395

一、因事制宜——权变理论的灵魂 398

第二节 权变理论与方法 398

二、可口可乐战胜百事可乐——权变计划 399

三、领导艺术是权变控制的艺术 400

第三节 “非程序化决策”的方法与艺术 401

一、“非程序化决策”的主要特点 402

二、“非程序化决策”的两个基本原则 403

第四章 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方法与艺术 405

一、危机管理体制脆弱,村山地位动摇 406

第一节 日本地震,村山首相为何要辞职——领导者与突发事件和危机 406

二、领导不力,阪神地震奏响村山辞职曲 407

一、对突发事件的阐释 408

第二节 百事可乐的“针头事件”——何为突发事件与危机 408

二、突发事件的实质 409

三、百事可乐的“针头事件” 410

一、卡洛斯平息哗变——政治危机 411

第三节 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商战危机——危机种种 411

四、突发事件——危机的先兆 411

三、1万个电灯泡的赌注——商战危机 413

二、临机立断挽救危局——军事危机 413

第四节 处理突发危机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 414

一、两难处境——丘吉尔的抉择 415

二、“珍珠港事件” ——罗斯福果断决策 416

四、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与艺术 418

三、尼克松慎重处理飞机事件——防患于未然 418

第五节 突发事件与常例——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420

二、突发事件为何出乎意料? 421

一、例外管理与意料之中的常例 421

三、突发事件=机遇 422

四、“要迅速查明原因”——处理突发事件的误区种种 423

一、致人死亡的“安眠药事件” 424

第六节 缓解矛盾,变害为利——“安眠药事件” 424

三、准确找到突发危机症结 425

二、吃几片退烧药只能消除“发烧”症状 425

四、化害为利之术 426

一、心理因素——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 427

第七节 处理突发事件的两个原则 427

第八节 处理结果的风险性——里根的机智和副作用 428

二、避免对西蒙二原则的误解和误用 428

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领导者的冒险胆识与能力 429

一、为友解围的代价——里根的幽默 429

三、梅杰的一场政治赌博——果断冒险 430

第一节 从白宫二度关门看冲突的必然性、普遍性 433

第五章 沟通与协调的方法和艺术 433

一、冲突的二重性: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 434

二、闻争则喜:斯隆与盛田昭夫的成功之道 435

一、冲突根源解说 439

第二节 冲突的理性分析与对策 439

二、三种冲突类型:“战斗”、“竞争”和“辩论” 441

三、处理组织冲突的对策 444

一、沟通的控制模式 448

第三节 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448

二、三种不同方向的沟通 450

三、沟通的十戒与十益 453

四、冲突与发泄——“安全阀”理论与方法 454

第四节 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457

一、华盛顿是如何调和左右手的冲突的 458

二、戴高乐为何决定法国退出北约 462

三、“铁娘子”与“撒切尔主义” 466

四、二战以后德国为何劳资关系融洽 469

第五节 协调不成 另辟蹊径 472

一、梅特涅的“均势外交”——夹缝中求生存的艺术 473

二、尼克松与“中国牌” 475

三、“个人外交”——沟通的另一条蹊径 477

四、卓别林的“一字万金” 479

一、领导控制的难点 481

第一节 领导活动中的控制 481

第六章 反馈与控制的方法和艺术 481

二、领导控制的基本原理 485

三、领导控制的基本方法 489

四、领导控制的基本形式 492

一、首先控制是“在含混与矛盾的情况中进行”的 497

第二节 学会有效控制 497

二、艾柯卡的“12人领导班子”——领导宽度与组织层次的控制弹性 500

三、大公司、少创意——领导控制中的精神弹性 507

四、拿破仑为何兵败滑铁卢?——“超稳定”,领导控制的误区 510

第三节 失控及其后果 513

一、“内阁成员是总统的天敌”——失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513

二、谁是“二战”的赢家——德、日从战败国成为经济强国 515

三、为什么丘吉尔会在1945年下台?——绝对的控制来自下属 517

四、从“大和事件”到“巴林破产”——失控的极端形式:组织瓦解 520

一、控制从信息反馈开始:“莲花”在劫难逃 524

第四节 IBM成功收购莲花公司——反馈与控制的典范 524

二、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IBM志在必得 525

三、交互网络传情,施控手段得体 526

第七章 领导传媒形象设计与公关策划 527

一、叶卡特琳娜的法宝:树立民众需要的形象 528

第一节 形象设计对领导者的意义 528

二、尼赫鲁品质优良,魅力四射 529

四、福特自嘲,保护形象 530

三、肯尼迪巧造政治舆论,大搞形象表演 530

五、行事欠妥,尼克松名声扫地 531

第二节 领导形象:组织形象的化身 532

一、泾渭分明:德、日两种不同的国家形象 533

二、林肯、戴高乐:树起时代的旗帜 535

四、新加坡状告美国传媒:国家形象高于一切 536

三、柯尼的教训:突发事件危及组织形象 536

一、言词语言:领导者公关的第一选择 538

第三节 树立形象的公关策划 538

二、形成领导者公关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 541

三、态势语言:不容忽视的公关手段 543

四、提高素质:最重要的公关手段 546

五、异彩纷呈的公关技巧 548

一、拉宾有权也有威 553

第一节 权力与权威:并不等同 553

第八章 领导权威与用权艺术 553

二、铁血镇南韩,有权却无威 555

三、法约尔对两种权力的划分 556

四、非委任领袖:无权却有威 557

五、影响与响应:两大权力界定 558

第二节 权威来自何方 560

一、科特的四个来源的主张 561

二、加尔布雷思的三个来源的主张 562

三、马克斯·韦伯关于权威的理论 564

四、西蒙的权威理论 565

一、有声命令与无声命令 566

第三节 用权艺术 566

二、正确集权、分权、授权 568

三、用权适度,用而不滥 571

一、权力至上的权威主义 572

第四节“刺刀能做到一切”的用权误区 572

二、用权不足与用权过度 573

三、滥用权力的另一种表现:留恋权力 574

四、希特勒“诚挚”悼念隆美尔——用权艺术与玩弄权术 575

第一节 高科技时代领导者面临的新课题 576

第九章 高科技时代的领导新观念 576

一、夺取战略“制高点”的一场竞争 577

二、世界变成了地球村——领导者面临的新课题 579

第二节 “信息高速公路”对领导者的挑战 583

一、“信息高速公路”:划时代的计划 584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信息革命给现代领导带来的影响 586

三、Internet引发的问题 589

四、在美国男科学家比女模特更美——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593

第一节 领导目标靠别人来实现 597

第一章 靠发动多方力量实现决策目标 597

第五篇 领导用人的方法与艺术 597

二、摩托罗拉总裁去职之后 598

一、“领导人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领导行为与目标联系的间接性 598

三、丹尼斯:“使人接受远景目标” 599

第二节 动员手段面面观 600

二、传统的欺骗性动员 601

一、传统的政治动员 601

三、现代的激励动员 602

四、激励中的胡萝卜与大棒 606

第二章 激发创造力的方法与艺术 608

一、“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609

第一节 “谁赢得智力谁就是胜利者” 609

二、枯萎的“苹果” ——创新与保守 611

第二节 “人是唯一能扩大的资源” 612

一、吉尔福特:人有不同的创造力 613

二、创造与风险 614

一、“人才有用不好用”吗? 616

第三节 人才与奴才如何选择 616

二、说“不”是你的权利 617

三、家奴翻大浪,朴正熙被杀 618

第四节 巧用人才的招法 620

一、用其长,容其短——林肯敢用有缺点的人 621

二、鼓励“冲突争辩”,不问是否“跟我合得来” ——罗斯福的成功和肯尼迪的“一事无成” 622

三、卡内基的墓志铭与驰世名言——敢用比自己强的人 624

四、敢于重用年轻人——马岛战争中撒切尔夫人的用人艺术 625

五、要有自己的“猎才”者——法国密特朗的乔治、美国罗斯福的马歇尔 626

六、用人避亲,世界潮流——日本的本田宗一郎和美国沃森父子谁对谁错? 628

七、重视个人素质,更重视群体互补效应——贝弗里奇的结论 629

一、拿破仑的沉浮 630

第五节 胜在用人、败在用人的经验总结 630

二、用人误区种种——彼得的忠告及其他 632

第一节 对“经济人”与“社会人”的激励方法 637

第三章 激励方法与手段 637

一、泰罗的“经济人”理论与激励方法 638

二、梅奥的“社会人”理论与激励方法 640

一、人类基本需要五层次 642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优势需要 642

二、优势需要——金钱并非万能 645

一、需要与动机 646

第三节 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 646

二、需要与激励 647

第四节 领导风格与方格图:对下属积极性的影响效果 648

三、需要与目标 648

一、领导连续模型 649

二、领导模式 650

三、领导四分图 651

四、领导方格图 653

第五节 玛丽·凯的感情激励 655

一、注意小节能点石成金 656

二、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657

三、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说“不” 659

一、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660

第六节 激励方法的发展变化 660

二、激励方法天外有天——二战后产生的新的激励方法 664

第一节 外国进口中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65

第四章 忧患意识与危机激励 665

一、松下的经验:善于自我否定 666

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常胜不败 667

二、唤起下属的“危机感” 667

一、“怀抱炸弹”与“哀兵必胜” 668

第二节 日本推出“怀抱炸弹”的忧患意识 668

二、“我给你特别优惠,你买下产品” ——日本“爱华”公司的成功秘诀 669

第三节 危机是阻力,还是动力? 671

一、“拉链大王”反败为胜 672

三、奥利维蒂公司绝境求存 673

二、空难事件后的波音公司 673

四、在困境中取胜 674

第四节 企业的忧患和危机激励种种 675

五、后发亦制人 675

一、美国的“末日管理”浪潮 676

二、日本的“无缺点管理” 678

一、罗斯福走出“孤立主义” 679

第五节 政治领导的危机激励 679

二、美国人为何要出版《日本世界第一》 681

三、日本电影《岛国的沉没》 683

第六节 “自报家丑”的妙用 684

二、暂居第二 685

一、揭自己的短 685

第一节 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686

第五章 世界大趋势:“员工持股”和产权激励 686

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航空运输业发生连续“地震” 687

一、员工持股:联合航空公司的灵丹妙药 687

一、员工持股:对股份公司的再发明 688

第二节 最有效的激励是为自己劳动——从凯尔索的“员工持股”到政府的“员工股权计划” 688

二、凯尔索受《共产党宣言》的启发 689

三、为自己劳动 690

第三节 产权多元、利润共享、参与管理 691

四、来自官方的强劲“东风” 691

一、产权多元化的途径 692

二、分配的合理化趋向:利润共享 693

三、管理的民主化:劳动者参与管理 694

一、沟通劳资感情的妙招 695

第四节 从劳资对立到“命运共同体” 695

二、客观推动力:员工股份制 696

三、员工持股与公司实绩之间的因果关系 697

五、强调“以人为中心”引发的现实思考 698

四、物质刺激新观念——仅有工薪奖金是不够的 698

第六章 有效运用约束的方法和艺术 699

一、把个人和他的表现分开,批评表现,称赞表现者 700

第一节 约束与激励同等重要 700

二、一手擎玉、一手持剑的松下幸之助 704

三、太阳可以比风更快地使人脱下衣服 705

一、先约束自己,才能约束别人 708

第二节 自我约束与异体约束 708

二、如何约束你的上司 713

第三节 批评有术 715

一、设法送人一面镜子 716

二、让别人保住面子 718

三、象征性手法 719

四、查姆斯的百万美元擦鞋 720

五、只一句话的批评 722

六、一分钟批评 723

第五节 确立有“错”也要奖的新观念 724

一、奖励“合理错误”:鸭头奖 725

二、硅谷名言:“边干边学,边败边学” 727

第一章 一门新的学问:领导哲学及其发展 728

第六篇 领导思维方法与艺术 728

一、价值优先及价值审查 729

第一节 何用之有:领导哲学的对象与功能 729

二、情感分析及情感控制 730

三、领导思维方式 732

第二节 不可忽视的客观性:领导对主客体世界的认识 733

一、人类共有一个自然界 734

二、人类社会趋向一体化 736

第三节 硬币的两面:领导即主体与对象的关系 737

一、领导与协作 738

二、指导与监督 739

一、目标及其价值 741

第四节 从长计议:远期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741

二、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 742

一、先从实例说起 743

第五节 运转的机器与零部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743

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744

第二章 用事实说话:科学思维方法 745

第一节 就事论事:现代哲学中的实证方法 746

一、定性思维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法 749

第二节 量与质的统一:定性与定量方法 749

二、定量思维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法 751

三、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的统一 753

一、假说及假说方法 754

第三节 从实验取证,从推理求知:假设演绎法 754

二、运用假说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原则 756

第四节 有则改之:波普尔的试错法 757

一、波普尔论证伪与试错法 758

二、试错法的具体运作 759

第五节 下好每一盘棋:诺伊曼的博弈方法 761

一、博弈论和博弈方法 762

二、博弈方法的基本步骤 765

第三章 实际操作的思维指南:领导活动方法系统 768

第一节 控制方法及其运用 769

第二节 信息方法及其运用 773

第三节 系统方法及其运用 775

第四节 积木游戏的启示:结构—功能方法 777

第五节 少花钱多办事:时间、效率方法 781

一、及时观念与时间方法 781

二、效率和效益观念 785

第六节 “怎样”方为有效:信息社会中的价值工程方法 787

一、“知识与智慧的价值” 788

二、价值工程方法 789

第四章 差别即真实:一般思维方法 791

第一节 举纲张目与提纲收网:发散收敛方法 791

一、发散性思维及其形式、特点 792

二、收敛性思维及其特点 796

三、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关系 797

第二节 变与不变之中:动态与静态思维方法 798

一、静态思维方法及其特点 799

二、动态思维方法及其特点 801

三、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的关系 804

第三节 共时与历时的交合:纵向与横向思维方法 806

一、纵向思维及其特点 806

二、横向思维及其特点 808

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关系 810

第四节 走在前面与把握历史,超前与后馈思维方法 812

一、后馈思维及其特点 812

二、超前思维及其特点 815

三、后馈思维与超前思维的关系 818

第五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现代谋略思维方法 820

第一节 识君真面目:什么是谋略思维方法 821

一、从马岛之战和戴高乐的声明看谋略思维 821

二、谋略思维方法的构成和实质 822

第二节 由何而来:谋略思维方法的逻辑起点 824

一、谋略起点:竞争、对抗 824

二、竞争、对抗的特点 828

三、解决竞争和对抗的几种谋略思维方式 833

第三节 千呼万唤始出来:谋略思维的条件、基本特征和功能 834

一、谋略思维的主体条件 834

二、谋略思维的基本特征 838

三、谋略思维的功能 842

第六章 火花闪烁之时:创造性思维方法 845

第一节 新画像: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846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846

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850

第二节 源头活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因素 852

一、非理性因素 852

二、经验因素 858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 862

一、逻辑思维与创造 862

二、联想、想象与创造 865

三、直觉、灵感与创造 868

第四节 不能没有规矩:创造性思维的原则 870

一、独立性原财 870

二、求异性原则 872

三、跳跃性原则 874

四、实践性原则 875

第五节 找寻窍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877

一、相关法 878

二、正向思维法 879

三、反向思维法 881

四、转向法 882

五、放松法 883